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1755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4:20
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属于动物学技术领域,由汇虫罩(1)、固定帽(3)、口鼻集气罩(4)、口鼻集气罩上固带(5)、口鼻集气罩下固带(6)、导气管(7)、导气管孔(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虫罩(1)球面形,上口缘圆形,直径为0.5-1.5米,从圆心到汇虫底囊(10)上口缘所在圆心的距离为5-10厘米,包括汇虫罩壁支架(9)、汇虫底囊(10)、汇虫罩口支架(11)、罩底架环(2)、出虫栓口(12)、汇虫罩壁(20)和汇虫罩腔(21),当采集人员将该装置戴于头部在林间行走时,汇虫罩(1)的开口朝上,以便接住被引诱掉落的蜱虫。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属于动物学

技术介绍
蜱虫俗称草爬子、廋牛叮,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动物,分为两大类群:硬蜱和软蜱,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比较强的盾板,统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统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蜱虫约有800多种,我国记录的约110种。蜱虫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在牲畜等动物的皮毛间,是一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虫体椭圆形,不吸血时,背腹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毫米,大小为干瘪绿豆大小,也有细如米粒的;吸血后,有饱满的黄豆偶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约有30毫米。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花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毫米,色淡黄至褐色,常堆积成团。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孵出幼虫。幼虫形似若虫,但体小,有足3对,幼虫经1-4周蜕皮为若虫。若虫有足4对,无生殖孔。若虫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4周蜕皮为成虫。硬蜱寿命自1个月到数十年不等;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至数十年。蜱虫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虫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阶段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蜱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如全沟硬蜱常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蜱虫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在林间常爬到高处的树枝上,一旦有人或动物靠近,即可感知,当人或动物走入其掉落范围时,借助重力迅速落下,然后爬行到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进行吸血。截至2011年6月,中国报告的蜱虫病病例有280多人,死亡10余人,在国外也是常见的疾病,比如通过吸血传播螺旋体或病毒,引起感染者患莱姆病、森林脑炎等,给人们带来较大的伤害。因为蜱虫长期以来给人带来较大的危害,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对其进行防治,这就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蜱虫采集起来,作为标本对其进行详细研究。为了采集蜱虫,很多学者根据蜱虫自身的特点设计了较多的采集方法,目前最为常用的是牵拉白布行走法,即采集者手拉一块白布,在林间行走,当蜱虫掉落后进行收集。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人双手牵拉,在凹凸不平的林间地表行走,一方面会让大部分蜱虫掉落到人身上,给采集者带来危险,另一方面容易将白布弄脏,不利于蜱虫的分拣,效率较低,再者,由于牵拉要克服摩擦力,对采集者来说是件非常耗力的事情。因此如何研究出一种能够避免蜱虫掉落到人身上、避免采集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降低采集者能量的消耗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利用将收集蜱虫的结构变成头顶帽状,戴在采集者的头顶,让采集者的二氧化碳和汗臭从汇虫罩腔扩散后引诱蜱虫掉落但不会掉到采集者身上,并用汇虫罩进行采集蜱虫,达到高效收集蜱虫减轻蜱虫对人可能的伤害的目的,专利技术一种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公知采集蜱虫方法可能对采集者造成伤害、采集效率低、耗费能量多的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该种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利用将收集蜱虫的结构变成头顶帽状,戴在采集者的头顶,让采集者的二氧化碳和汗臭从汇虫罩腔扩散后引诱蜱虫掉落但不会掉到采集者身上,并用汇虫罩进行采集蜱虫,从而达到高效收集蜱虫减轻蜱虫对人可能的伤害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由汇虫罩1、固定帽3、口鼻集气罩4、口鼻集气罩上固带5、口鼻集气罩下固带6、导气管7、导气管孔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虫罩1球面形,上口缘圆形,直径为0.5-1.5米,从圆心到汇虫底囊10上口缘所在圆心的距离为5-10厘米,包括汇虫罩壁支架9、汇虫底囊10、汇虫罩口支架11、罩底架环2、出虫栓口12、汇虫罩壁20和汇虫罩腔21,汇虫罩1的周壁为汇虫罩壁20,汇虫罩壁20由市售的孔径为0.1-0.2毫米的纱网或白色的棉纤维布裁剪而成,厚度为0.5-2毫米;汇虫罩壁20所围成的空间为汇虫罩腔21;汇虫罩壁支架9不锈钢质,上下方向位于汇虫罩壁20内,共4-8根,每根汇虫罩壁支架9长度为0.3-0.8米,上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汇虫罩口支架11上,下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罩底架环2上,横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汇虫罩口支架11是汇虫罩1上口缘用于支撑的圆环形支架,直径为0.5-1.5米,不锈钢质、塑料质或铝合金质,横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罩底架环2是汇虫罩1下部将汇虫底囊10隔离出来同时连接汇虫罩1和固定帽3的环形支架,不锈钢质,直径为10-30厘米;汇虫底囊10包括罩底架环2、汇虫底囊壁18、汇虫底囊腔19和出虫栓口12,上口缘由罩底架环2支撑,并用针线将汇虫底囊壁18的上口缘缝制连接在汇虫罩壁20的底缘,汇虫底囊10内由汇虫底囊壁18围成的空间为汇虫底囊腔19,是汇虫罩腔21最底部的部分,汇虫底囊壁18由市售的聚乙烯塑料膜,不透气,汇虫底囊壁18上面有两个孔,一个是出虫栓口12上端的开口,另一个是导气管孔8;出虫栓口12位于汇虫底囊10底部正中,固定连接在汇虫底囊壁18上,圆柱状,直径为1-3厘米,高度为1-2厘米,包括内丝栓帽16和内丝栓帽塞17,内丝栓帽16和内丝栓帽塞17靠与市售矿泉水瓶盖处相同的螺旋丝相互嵌合连接而成出虫栓口12。所述的固定帽3圆筒状,棉纤维布质,直径为10-30厘米,上口缘缝制在罩底架环2处汇虫罩壁20外表面,下口缘游离,后面有一个固定帽调节缝13,固定帽调节缝13是一个裂缝,在裂缝两边固定帽3的壁上,从上到下排列着2-8个由市售金属质的气眼制成的系带穿孔14,孔径为3-8毫米;系带15由棉纤维绳制成,长度为10-50厘米,交叉穿行于相邻系带穿孔14之间。所述的口鼻集气罩4塑料质,厚度为0.5-2毫米,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位于鼻子的外面,连有口鼻集气罩上固带5,戴上后与鼻子之间有1-5毫米的缝隙,上端伸展到眼睛与鼻子中间位置并并借助口鼻集气罩上固带5与鼻子接触,接触点两侧朝向眼角的方向各有1-3个凹槽,凹槽越靠外缘深度越大,越靠近鼻孔深度越小;下半部分位于嘴的外面,半球状,周缘连有口鼻集气罩下固带6,借助口鼻集气罩下固带6均与面部皮肤接触,口鼻集气罩上固带5和口鼻集气罩下固带6均是由市售的松紧带制成;导气管7是橡胶质长管,内直径为1-5毫米,壁厚1-2毫米,一端开口于口鼻集气罩4底部,另一端开口于汇虫底囊10,两端的开口均称为导气管孔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利用将收集蜱虫的结构变成头顶帽状,戴在采集者的头顶,让采集者的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由汇虫罩(1)、固定帽(3)、口鼻集气罩(4)、口鼻集气罩上固带(5)、口鼻集气罩下固带(6)、导气管(7)、导气管孔(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虫罩(1)球面形,上口缘圆形,直径为0.5‑1.5米,从圆心到汇虫底囊(10)上口缘所在圆心的距离为5‑10厘米,包括汇虫罩壁支架(9)、汇虫底囊(10)、汇虫罩口支架(11)、罩底架环(2)、出虫栓口(12)、汇虫罩壁(20)和汇虫罩腔(21),汇虫罩(1)的周壁为汇虫罩壁(20),汇虫罩壁(20)由市售的孔径为0.1‑0.2毫米的纱网或白色的棉纤维布裁剪而成,厚度为0.5‑2毫米;汇虫罩壁(20)所围成的空间为汇虫罩腔(21);汇虫罩壁支架(9)不锈钢质,上下方向位于汇虫罩壁(20)内,共4‑8根,每根汇虫罩壁支架(9)长度为0.3‑0.8米,上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汇虫罩口支架(11)上,下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罩底架环(2)上,横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汇虫罩口支架(11)是汇虫罩(1)上口缘用于支撑的圆环形支架,直径为0.5‑1.5米,不锈钢质、塑料质或铝合金质,横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罩底架环(2)是汇虫罩(1)下部将汇虫底囊(10)隔离出来同时连接汇虫罩(1)和固定帽(3)的环形支架,不锈钢质,直径为10‑30厘米;汇虫底囊(10)包括罩底架环(2)、汇虫底囊壁(18)、汇虫底囊腔(19)和出虫栓口(12),上口缘由罩底架环(2)支撑,并用针线将汇虫底囊壁(18)的上口缘缝制连接在汇虫罩壁(20)的底缘,汇虫底囊(10)内由汇虫底囊壁(18)围成的空间为汇虫底囊腔(19),是汇虫罩腔(21)最底部的部分,汇虫底囊壁(18)由市售的聚乙烯塑料膜,不透气,汇虫底囊壁(18)上面有两个孔,一个是出虫栓口(12)上端的开口,另一个是导气管孔(8);出虫栓口(12)位于汇虫底囊(10)底部正中,固定连接在汇虫底囊壁(18)上,圆柱状,直径为1‑3厘米,高度为1‑2厘米,包括内丝栓帽(16)和内丝栓帽塞(17),内丝栓帽(16)和内丝栓帽塞(17)靠与市售矿泉水瓶盖处相同的螺旋丝相互嵌合连接而成出虫栓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1.帽式林间蜱虫采集装置,由汇虫罩(1)、固定帽(3)、口鼻集气罩(4)、口鼻集气罩上固带(5)、口鼻集气罩下固带(6)、导气管(7)、导气管孔(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虫罩(1)球面形,上口缘圆形,直径为0.5-1.5米,从圆心到汇虫底囊(10)上口缘所在圆心的距离为5-10厘米,包括汇虫罩壁支架(9)、汇虫底囊(10)、汇虫罩口支架(11)、罩底架环(2)、出虫栓口(12)、汇虫罩壁(20)和汇虫罩腔(21),汇虫罩(1)的周壁为汇虫罩壁(20),汇虫罩壁(20)由市售的孔径为0.1-0.2毫米的纱网或白色的棉纤维布裁剪而成,厚度为0.5-2毫米;汇虫罩壁(20)所围成的空间为汇虫罩腔(21);汇虫罩壁支架(9)不锈钢质,上下方向位于汇虫罩壁(20)内,共4-8根,每根汇虫罩壁支架(9)长度为0.3-0.8米,上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汇虫罩口支架(11)上,下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罩底架环(2)上,横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汇虫罩口支架(11)是汇虫罩(1)上口缘用于支撑的圆环形支架,直径为0.5-1.5米,不锈钢质、塑料质或铝合金质,横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罩底架环(2)是汇虫罩(1)下部将汇虫底囊(10)隔离出来同时连接汇虫罩(1)和固定帽(3)的环形支架,不锈钢质,直径为10-30厘米;汇虫底囊(10)包括罩底架环(2)、汇虫底囊壁(18)、汇虫底囊腔(19)和出虫栓口(12),上口缘由罩底架环(2)支撑,并用针线将汇虫底囊壁(18)的上口缘缝制连接在汇虫罩壁(20)的底缘,汇虫底囊(10)内由汇虫底囊壁(18)围成的空间为汇虫底囊腔(19),是汇虫罩腔(21)最底部的部分,汇虫底囊壁(18)由市售的聚乙烯塑料膜,不透气,汇虫底囊壁(18)上面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桂林孟婧包军谢桐音林青战王汉男韩娜娜王立秀赫福霞赵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