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0465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步:用三层以上的布料,以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制成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专用面料,即多层布,所述的多层布的填充单位呈蜂窝状排布;第二步:根据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尺寸,裁剪多层布;第三步:在多层布中填充保温材料;第四步:封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的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等产品的制造工序中的绗缝工序提前到布料生产工序中,以前道工序中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替代后续的半人工化绗缝工艺,提高整个产业的自动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加工
,具体是一种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热传递有三条途径:传导、辐射和对流。保温的原理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遮断这三条途径中的一条或多条。单层衣物可以一定程度上遮断对流和辐射;双层或多层衣物较之单层衣物,除了对辐射和对流的遮断效果有所加强以外,在保温效果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因为衣物层间的空气层加强了对传导的遮断能力。由于多层衣物层间的空气层具备不稳定性,遮断对流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将层间的空气层相对稳定下来,即尽量减小层间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则可以显著提高保温效果。传统的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等保温被服,是用缝纫方法将双层布料隔成许多单元而成,各单元中填充有棉絮或羽绒等保温材料。由于两层布料由针脚紧密缝合,该针脚处无填充保温材料,或填充材料被挤压得很薄,故沿缝合线出现保温薄弱区域,影响整体保温效果,同时羽绒等填充材料会从缝纫孔中渗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以解决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等保温不均匀及渗绒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用三层以上的布料,以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制成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专用面料,即多层布,所述的多层布的填充单位呈蜂窝状排布;第二步:根据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尺寸,裁剪多层布;第三步:在多层布中填充保温材料;第四步:封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包括胶粘方式复合、熔合方式复合、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和缝纫工艺;所述的胶粘方式复合是在需要复合的布料中间设定位置布以设定量的胶,经压和、干燥后使需要复合的三层以上布料经由施加的胶结合在一起,未布胶的位置形成多腔空间;所述的熔合方式复合是在织布过程中在设定位置布以熔点低于其他经纬线纤维熔点的低熔点纤维,将三层以上布料加热并压和,相邻的两层以上布料间发生接触的低熔点纤维相互融合,实现三层以上布料间的定点/定线结合,中间形成多腔空间;所述的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是由多经轴多层提花织布机完成,即在相邻布层的设定经线/纬线之间织合在一起,从而在三层以上布料之间形成多腔空间;所述的缝纫工艺是通过将三层以上布料缝合成具有蜂窝状排布的多填充单位,从而在三层以上布料之间形成多腔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以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制成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专用面料上的粘合/织合点包括单点粘合/织合、多点粘合/织合、线粘合/织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方法应用于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制备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方法还应用于带有多腔保温单位的保温产品的制备中,所述的带有多腔保温单位的保温产品包括保温帘、保温帐篷、隔音材料、吸音材料、防震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的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等产品的制造工序中的绗缝工序提前到布料生产工序中,以前道工序中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替代后续的半人工化绗缝工艺,提高整个产业的自动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步形成的多层布的截面示意图(以三层布料为例);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步形成的多层布的直观示意图(以三层布料为例);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步后的截面示意图(以三层布料为例);图中:1-布料、2-粘合点、3-填充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用三层以上的布料,以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制成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专用面料(即多层布),见图1、图2(这两幅图中均以三层布料为例);第二步:根据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设计尺寸,裁剪多层布;第三步:在多层布中填充保温材料,见图3(以三层布料为例);第四步:封边。从截面上看,本专利技术制成的面料其填充单元呈蜂窝状排布,较之传统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结构,本专利技术制成的成品,其保温的薄弱部位被错缝结构所弥补,整体保温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方法在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整个制作过程中,用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替代传统的缝纫工艺,而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可由复合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机工业化连续生产,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从整个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制作流程上看,用自动化连续生产替代了大部分的半手工的缝纫操作,大大简化了生产,降低了成本;而制成的成品,其保温效果更好。第一步制成的多层布可由专业厂商大批量制售,相当于将成衣制造工序的部分工序提前到布料制造工序中,极大地提高标准化、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同时降低了整个社会成本,属于颠覆性专利技术改进。所谓的“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包括但不限于:1、胶粘方式复合:即在需要复合的布料中间设定位置布以设定量的胶,经压和、干燥等工艺后使需要复合的三层或多层布料经由施加的胶结合在一起,未布胶的位置形成多腔空间,可填充保温材料。2、熔合方式复合:在织布过程中在设定位置布以熔点低于其他经纬线纤维熔点的低熔点纤维,将三层或多层布料加热并压和,相邻的两层或多层布料间发生接触的低熔点纤维相互融合,实现三层或多层布料间的定点/定线结合,中间形成多腔空间。3、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由多经轴多层提花织布机完成,即在相邻布层的设定经线/纬线之间织合在一起,同样达到以上效果。4、缝纫工艺:用缝纫工艺将三层或三层以上布料缝合成具有蜂窝状排布的多填充单位的布料,同样达到以上效果。同样地,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粘合/织合点包括但不不限于单点粘合/织合,还可根据强度需要实施多点粘合/织合或线粘合/织合。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等产品,还可应用在类似的保温帘、保温帐篷等在多腔中充以保温材料以提高保温效果的产品中,亦可应用于隔/吸音、防震等材料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的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等产品的制造工序中的绗缝工序提前到布料生产工序中,以前道工序中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替代后续的半人工化绗缝工艺,提高整个产业的自动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用三层以上的布料,以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制成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专用面料,即多层布,所述的多层布的填充单位呈蜂窝状排布;第二步:根据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尺寸,裁剪多层布;第三步:在多层布中填充保温材料;第四步:封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三层以上的布料,以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制成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专用面料,即多层布,所述的多层布的填充单位呈蜂窝状排布;
第二步:根据面包服/羽绒服/羽绒被的尺寸,裁剪多层布;
第三步:在多层布中填充保温材料;
第四步:封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面包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工艺或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包括胶粘方式复合、熔合方式复合、多经轴多层提花织造工艺和缝纫工艺;所述的胶粘方式复合是在需要复合的布料中间设定位置布以设定量的胶,经压和、干燥后使需要复合的三层以上布料经由施加的胶结合在一起,未布胶的位置形成多腔空间;所述的熔合方式复合是在织布过程中在设定位置布以熔点低于其他经纬线纤维熔点的低熔点纤维,将三层以上布料加热并压和,相邻的两层以上布料间发生接触的低熔点纤维相互融合,实现三层以上布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合语王遵元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维纺织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