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种植
,具体地说是一种丹参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丹参别名紫丹参、血参,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有活血化淤、凉血消痈、除烦安神、调经止痛等功能。其主产于四川、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等省,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丹参为多年生草本,高40~80cm。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绿色间有紫色,上部多分枝,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枝,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具圆锯齿,背面有白色长柔毛[1-2]。喜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的环境,在气温低的地区,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幼苗出土亦慢。耐寒,北方能露地越冬。怕旱又怕涝,低洼积水易引起烂根。根深,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以保水排水性能较好的壤土为宜[3]。砂质土保水性能差易受干旱,黏性土排水不良易烂根,均不宜栽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规模人工栽培的丹参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丹参种植方法,其特征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丹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排水都良好的壤土,将土壤深翻30~50cm,耙细整平,做成宽1~1.4m的高畦;2)育苗移栽①分根繁殖在收获前,选留生长健壮、根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丹参在原地,待栽种时随挖随进行分根繁殖,作种用的根条,选择直径0.8~1.2cm、粗壮充实、色泽鲜红而无腐烂迹象的一年生侧根;分根在早春2~3月进行,也可以结合采挖,选留壮根边挖边分根;在准备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cm、株距25~30cm挖穴,深3~5cm,穴内施入厩肥或土杂肥作底肥;②扦插繁殖南方于4~5月,北方于7~8月,在整好的畦内浇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丹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排水都良好的壤土,将土壤深翻30~50cm,
耙细整平,做成宽1~1.4m的高畦;
2)育苗移栽
①分根繁殖
在收获前,选留生长健壮、根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丹参在原地,待栽种
时随挖随进行分根繁殖,作种用的根条,选择直径0.8~1.2cm、粗壮充实、色
泽鲜红而无腐烂迹象的一年生侧根;分根在早春2~3月进行,也可以结合采挖,
选留壮根边挖边分根;在准备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cm、株距25~30cm
挖穴,深3~5cm,穴内施入厩肥或土杂肥作底肥;
②扦插繁殖
南方于4~5月,北方于7~8月,在整好的畦内浇水灌透,剪取生长健壮
的茎枝,截成长17~20cm的插穗,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保留2~3片,
按行距15~25cm、株距8~12cm,将插穗斜插入土中l/2~2/3,随剪随插,
插后3~5d,浇水l次,及时排除雨后积水,以免发黑腐烂,同时要搭矮棚遮
荫待根长为3cm时,定植于大田;
③种子繁殖
采用育苗移栽法,北方于3月中下旬,在准备好的苗床上,做宽1.5m的
畦,按行距30~40cm横向开沟条播,播种沟深0.8~1.2cm,均匀地将种子
撒入沟内,覆土厚0.3cm;
播后浇水,畦面上加盖塑料地膜,保持土温18~22℃,出苗后在地膜上打
孔放苗,当苗高5~7cm时进行间苗,5~6月可定植于大田;
④地膜覆盖育苗
在向阳避风的地块上,做成宽度比塑料薄膜幅度稍窄的苗床,然后将苗床
内,18~22cm厚的表土挖出,再在挖出的表土中,混入土杂肥,苗床底部先铺
1层4~6cm厚的土杂肥,然后再将混肥表土填入苗床,耙细整平,略低于地面,
3月上中旬,天气转暖后,即可开始育苗,浇透水后,再用竹片做成弧形的支架,
上面覆盖地膜,两边用土封闭严实,每隔7d浇1次水,使苗床土壤保持含水
\t量在35~45%,晚间加盖草帘,白天揭去,以利保温保湿,当苗高2.0~2.5cm
时,中午可将薄膜掀起部分,流通空气1h,进行炼苗,以后每天逐渐增加放苗
时间,5~7d后,可撤除地膜,让幼苗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适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江,杨雄碧,简福英,
申请(专利权)人:金沙亿众现代科技农业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