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964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包括罩盖本体,该罩盖本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用以包容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有效减少模具投入,降低了多个零件由于连接所造成的不稳定风险,便于实现自动线装配,而且可以直接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有效增加这两者的电气距离。

Cover structure of conta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ver structure for a contactor, comprises a cover body, the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opening downwards to contain the main contact circuit installed on the base seat; the upper middle cover body has a protruding portion that extends upward to the protruding part with seco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and the first cavity.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of second cavity and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upper and lower permeability of the first chamber, on both sides of the bulge of the body side cov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uxiliary static contact to install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in the auxiliary static contact installed on the corresponding mounting portion, a first chamber inside end of the auxiliary static contact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the contactor and auxiliary moving contact combina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number of parts, reduce mold investment, reduces a plurality of parts due to the risk of instability caused by the connection, it is easy to realize automatic assembly line, and can be directly isolated main circuit interrupter and auxiliary contacts,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electrical distance of the tw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指工业用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现有技术的接触器通常包括有基座和罩盖,对于40安以上的交流接触器,主电路基座与罩盖之间都是采用螺钉连接,特别是基座采用热固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产品时,往往容易出现连接失效问题,不但影响产品质量,而且拆卸或返修时容易使基座报废。现有技术的接触器产品,辅助触头一般直接设计在主电路的基座上,如果辅助触头设计在产品的侧面,则会增加产品占用卡轨(接触器安装时所用的卡轨)的长度,而且需要在侧面使用端子罩,如果辅助触头设计在产品的顶部,则需要更大的其他措施来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这样,零件数量会更多,也会增加材料成本和装配人工成本,比如现有技术的一种接触器,就需要6个小隔离板,分别从6个主触头顶部位置隔离辅助触头与主触头灭弧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通过对接触器的罩盖结构改进,不但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有效减少模具投入,降低了多个零件由于连接所造成的不稳定风险,便于实现自动线装配,而且可以直接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有效增加这两者的电气距离。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包括罩盖本体,该罩盖本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以在与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时能够将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包容在内;所述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凸出部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的小开口,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所述凸出部的第二内腔中设有若干个第一挡壁以将所述凸出部的内腔分割成所述若干个第一腔室。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二块第一凸筋,所述台阶形状设在第一凸筋处。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在靠近通向第二内腔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凸筋,该第二凸筋和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共同构成第一腔室中的辅助触点与第一内腔的主触点之间的隔离结构。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还设有若干个向下凸伸的第二挡壁,所述若干个第二挡壁与所述第二凸筋分别围成若干个供主触头的动静触点进行配合的第二腔室。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还向下延伸设有若干个用来定位主静触头的插销,所述插销的侧边一体设有至少一插片,所述插销及其侧边插片隔离在第二腔室与主接线端子室之间。所述主接线端子室中还设有若干个隔离筋,以使安装在主接线端子室中的相邻的接线端子相隔离。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两侧壁还设为端子防护壁,该端子防护壁上还设有能够让外部接线插入的第一通孔,在端子防护壁的内表面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侧边还设有加强筋。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两侧壁还设有用来与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的卡扣或卡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了将罩盖本体设置成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用以容纳接触器的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在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且该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凸出部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的小开口,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本技术的这种结构是把辅助触头的基座和主电路基座的罩盖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有效减少模具投入,降低了多个零件由于连接所造成的不稳定风险,可以减少现有技术接线端子边上2个端子罩,使罩盖整体易于导向,便于自动线装配。2、本技术采用了在凸出部的第二内腔中设有若干个第一挡壁以将所述凸出部的内腔分割成所述若干个第一腔室,采用了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在靠近通向第二内腔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凸筋,该第二凸筋和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共同构成第一腔室中的辅助触点与第一内腔的主触点之间的隔离结构。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可以简单有效隔离主电路灭弧室和辅助触头。3、本技术采用了在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还设有若干个向下凸伸的第二挡壁,所述若干个第二挡壁与所述第二凸筋分别围成若干个供主触头的动静触点进行配合的第二腔室。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主电路接线端相间的隔离。4、本技术因为功能需要,罩盖的上下面有纵横交错的结构筋(包括凸出部的第二内腔中的第一挡壁,安装部的第一凸筋,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第二凸筋,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第二挡壁,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插销及插片、接线端子室的隔离筋等),即使大的产品盖,也不容易变形。5、本技术采用在端子防护壁的内表面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侧边还设有加强筋,使主接线端子外部防护板不易断裂。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接触器的静触头的固定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翻转一个角度)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构造(底部朝前)示意图;图4是与本技术相配合的基座的构造示意图;图5是与本技术相配合的动触头组件的构造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与基座相配合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与基座相配合的剖视图;图8是使用本技术的接触器(未装配到位)的构造示意图;图9是使用本技术的接触器(装配完成)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包括罩盖本体1,该罩盖本体1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11,以在与接触器的基座2相连接时能够将基座2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包容在内;所述罩盖本体1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3,该凸出部3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31,凸出部3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31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31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32(本实施例共有四个第一腔室32),本技术所述的前后仅表示相对的方位而言,罩盖本体的凸出部3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4,本技术所述的两侧边是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定义的两侧边,也就是左边和右边,这样每侧边的安装部4都是四个,刚好与第一腔室32配对,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32的小开口41,以在辅助静触头51装于对应的安装部4时,使辅助静触头51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32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52相配合,本实施例中,每一侧中对应于一个第一腔室32设有上、下两个小开口41,以便于辅助静触头51可以从上部或下部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32中。辅助动触头52属于动触头组件的一部分,动触头组件通常包括触头支持53、安装在触头支持53上部的辅助动触头52、安装在触头支持41中部的主动触头(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盖本体,该罩盖本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以在与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时能够将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包容在内;所述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凸出部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的小开口,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盖本体,该罩盖本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以在与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时能够将基座上安装的主触头电路包容在内;所述罩盖本体的上部中间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内腔,凸出部还设有上开口以使第二内腔呈上下通透,第二内腔按前后排列方式分割成若干个上下通透的第一腔室,罩盖本体的凸出部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若干个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设为台阶形状并设有通入对应的第一腔室的小开口,以在辅助静触头装于对应的安装部时,使辅助静触头的内侧一端能够伸入对应的第一腔室中并与接触器的辅助动触头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第二内腔中设有若干个第一挡壁以将所述凸出部的内腔分割成所述若干个第一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二块第一凸筋,所述台阶形状设在第一凸筋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罩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的第一内腔的顶壁中,在靠近通向第二内腔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凸筋,该第二凸筋和罩盖本体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星杨成锦刘长源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