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8471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品种选择、机械化精量播种、高效施肥、蚜虫防治和机械收获过程,每年的9月20日‑10月10日期间播种,所述机械化精量播种是:种植密度每亩3~3.5万株,行距33‑40cm,株距5‑7c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生产方法,选用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实现了甘蓝型冬油菜的高效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和通常方法相比,可以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整个生产环节节约劳动力,平均每亩用工量传统生产模式为10‑12个,本发明专利技术为0.8‑1个。每亩仅节约劳动力一项就可以节约成本500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菜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黄淮地区油菜生产一直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作业水平远远低于小麦、水稻等作物,油菜的生产工序过于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以育苗移栽为例,油菜生产从耕翻、起垄打穴、育苗、起苗、移栽浇水、施肥除草、收获、脱粒等全靠人工作业,整个生产过程直接投入用工费占生产成本的60%~70%,而发达国家的用工量仅占生产成本的9%左右。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使劳动密集型的油菜生产受到极大冲击,油菜种植面积下滑,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传统的生产方式已成为油菜产业健康发展的障碍。油菜生产要稳定发展,必须简化生产程序,大力推行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油菜的生产工序过于复杂、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品种选择、机械化精量播种、高效施肥、蚜虫防治和机械收获过程,每年的9月20日-10月10日期间播种,,所述机械化精量播种是:种植密度每亩3~3.5万株,行距33-40cm,株距5-7c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所述品种选择是:选择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成熟一致性好、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所述高效施肥是:耕地时先施入基肥,越冬前或者返青期施入追加肥,施肥量及配比是:以氮计的氮肥15kg:以P2O5计的磷肥7kg:以K2O计的钾肥8kg,其中磷肥、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2次施入,其中基肥和追加肥的比例为7:3。所述的蚜虫防治是:使用蚜虫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即拌即用。所述的机械化收获是:采取联合收获或分段收获方式。所述选择品种时选用的油菜新品种为杂双4号或杂双6号。所述蚜虫防治药剂为粉剂地蚜灵,每亩施用量为50g。所述分段收获,是在油菜长到七八成熟时,用机械将油菜割倒,晾晒至六七成干;用捡拾机捡拾油菜,再进行油菜的脱粒、清选和秸秆粉碎;联合收获采用悬挂式和自走式两种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一次完成油菜收割、脱粒、清洗、籽粒收集、装袋和秸秆粉碎工序。采用分段收获时,在油菜达到75%黄熟、种子含水率在22-26%时进行,先用割倒机械将油菜放倒、平铺,晾晒一周,再用机械进行捡拾和脱粒;采用联合收获方式时,当油菜田中80%-90%的角果颜色呈枇杷黄、85%-90%的油菜籽粒呈黑褐色、种子含水率在13%-17%之间时进行收获。所述联合收获时,在露水干后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生产方法,选用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通过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高效施肥、蚜虫轻简高效防治和油菜机械化收获等技术,实现了甘蓝型冬油菜的高效生产。本专利技术播种时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通过计算用种系数控制播种量,从而控制出苗密度和田间生长密度,达到减少间、定苗工作量,以减少间、定苗用工。本专利技术播种时采用高效低毒农药拌种,能有效控制油菜整个生育期的蚜虫,减轻蚜虫和病毒病的危害,且对地下害虫有明显防效。这种选择性施药技术与常规的整株喷雾施药相比,方法简单易行、病虫害防治简化高效、保护环境。产品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郑州)进行残留量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均未检出,说明该方法无药物残留,安全高效。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高效施肥技术,遵循重施基肥、合理追肥、科学配比的施肥原则,简化施肥程序,促进养分的高效利用。本专利技术切合黄淮地区油菜生产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本区域油菜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可使广大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本专利技术和通常方法相比,可以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整个生产环节节约劳动力,平均每亩用工量传统生产模式为10-12个,本专利技术为0.8-1个。每亩仅节约劳动力一项就可以节约成本500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表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机械化精量播种、高效施肥、蚜虫轻简高效防治和机械收获阶段,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品种,并适期早播:选择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成熟一致性好、株型紧凑的品种;黄淮地区油菜最佳直播期为每年的9月20日-10月5日,最迟不宜迟于每年的10月10日;(2)机械化精量播种:采取精量播种技术,用种量=用种系数×密度,其中用种量的单位为克,密度单位为株/亩,用种系数由品种千粒重和发芽率、出苗率计算得出;种植密度以每亩3~3.5万株为宜,采用行距33-40cm,株距5-7cm;(3)高效施肥技术以重施基肥、合理追肥、科学配比的施肥原则,耕地时施用基肥,然后施用追加肥,黄淮地区旱旱轮作区油菜田每亩追肥的最佳施肥量及配比是:氮肥(以纯N计)15kg:磷肥(以P2O5计)7kg:钾肥(以K2O计)8kg,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2次施入,基肥和追加肥的比例为7:3;耕地时先施入基肥,越冬前或者返青期施入追加肥。(4)蚜虫防治使用“地蚜灵”蚜虫粉剂进行拌种,“地蚜灵”的主要成分为吡虫啉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用22%吡虫啉·辛硫磷乳油1320ga.i./hm2、吡虫啉·辛硫磷颗粒剂1200ga.i./hm2,机械化播种时将粉剂拌种施入,机械化播种时将粉剂拌种施入,即拌即用。其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0.79~100%,持效期长达7月以上,达到一次用药可控制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为害的效果,减少了用药次数。与喷雾相比,此方法简单易行、保护环境,是一种简化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新技术。(5)机械化收获采取联合收获或分段收获方式进行:其中分段收获,在油菜长到七八成熟时,用机械将油菜割倒,晾晒至六七成干;用捡拾机捡拾油菜,再进行油菜的脱粒、清选和秸秆粉碎工序;联合收获,采用悬挂式和自走式两种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一次完成油菜收割、脱粒、清洗、籽粒收集、装袋和秸秆粉碎工序。实施例2: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成熟期一致性好、株型紧凑的品种,比如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杂双4号、杂双6号等;(2)播期:油菜是越冬作物,安全越冬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关键,油菜播种期与油菜的高产直接相关,黄淮地区冬季气温低,变化幅度大,而且低温时间长,一定要适期早播,直播适宜播期为每年的9月20日-30日,黄淮地区南部的播期最迟不能晚于每年的10月10日,其它比较寒冷地区最迟不能晚于每年的10月5日;(3)机械播种:为减少间苗用工,采取精量播种,精量播种的关键在于种子用量的掌握。根据试验,在不同密度要求下,杂双6号的机械化精量播种的亩用种量系数为0.0054,如密度要求为4万株,则每亩用种量为40000×0.0054=216(克),播种机械采用油菜播种机,非水稻田采用一般的小麦播种机即可,但播种时每亩需配播1千克无发芽力商品油菜籽,以达到播种均匀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用种系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土壤偏干旱或过于粘湿的情况以及迟播情况下,应适当增大播量,防止形成高脚苗。(4)种植密度:提倡适当密植,以适应机械收获的需要。密度以每亩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品种选择、机械化精量播种、高效施肥、蚜虫防治和机械收获过程,每年的9月20日‑10月10日期间播种,所述机械化精量播种是:种植密度每亩3~3.5万株,行距33‑40cm,株距5‑7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品种选择、机械化精量播种、高效施肥、蚜虫防治和机械收获过程,每年的9月20日-10月10日期间播种,所述机械化精量播种是:种植密度每亩3~3.5万株,行距33-40cm,株距5-7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品种选择是:选择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成熟一致性好、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施肥是:耕地时先施入基肥,越冬前或者返青期施入追加肥,施肥量及配比是:以氮计的氮肥15kg:以P2O5计的磷肥7kg:以K2O计的钾肥8kg,其中磷肥、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2次施入,其中基肥和追加肥的比例为7: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蚜虫防治是:使用蚜虫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即拌即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淮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高效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化收获是:采取联合收获或分段收获方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成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曹金华何俊平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