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732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包括仿形单元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仿形单元相连接,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排种单元,所述支架下安装有限深驱动地轮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投种导种集成装置,实现主动有序排种,种子直接从投种导种集成装置落入开沟覆土双圆盘,使种子播种中株距以及播深得到较好保证,同时通过调节排种单元的相对位置,保证蔬菜播种时的合适株距,从而实现精密播种。

The small size of seed spacing and sowing depth accurately control the seeding monom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mall size seed spacing and sowing depth accurately control the seeding monomer, including copying unit and a bracket, wherein one end of the bracket and copying unit connected, wherein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metering unit, installation of finite depth drive land wheel unit of the bracket. Investment guide integrated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o realize active and orderly seed, seed directly from the investment guide for integrated devices fall into the soil covering double disc ditching, sowing seeds in the plant spacing and sowing depth to get better guarantee, at the same time by adjust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metering unit, to ensure proper spacing of vegetable planting, in order to achieve precision s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中播种
,具体涉及一种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
技术介绍
我国蔬菜种植方式中,人工撒播需要大量间苗或补苗,种子需求量较大且苗分布不均匀,田间或工厂穴盘育苗后移栽耗时耗力,苗成活率不高,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精量直播省种省工,播种速度快、简化作业工序、降低成本、收益高,是蔬菜种植的发展方向。但萝卜、白菜等行株距均匀性要求高的蔬菜,行株距影响个体发育的均匀性和整体产量与质量,同时蔬菜的播种深度不一致影响发芽出苗成苗效果,现有的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难以达到要求。一方面,排种过程中,易造成种子破损、多籽粒难以适应,不仅浪费种子,而且直接影响田间出苗率,导致田间植株分布的间断性,作物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现有的导种方法是被动导种,需采用主动有序导种技术,实现单粒精量播种、粒距准确、不需要间苗补苗;最后,播种深度难以控制,播种深度影响出苗率及幼苗活力与群体的整齐度。因此,小粒径种子的播种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机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一种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包括仿形单元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仿形单元相连接,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排种单元,所述支架下安装有限深驱动地轮单元。所述仿形单元包括机架挂接板5、仿形横梁6、仿形调节弹簧7、仿形纵梁8和仿形竖梁9,所述一对仿形横梁7与一对仿形纵梁8首尾相互铰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连杆,所述一对平行四连杆通过机架挂接板5和仿形竖梁9相连接成为一个四杆仿行机构,所述机架挂接板5固定于一对平行四连杆的前端,所述仿形纵梁8的一端均与机架挂接板5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仿形纵梁8的一另端分别与一对仿形竖梁9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仿形调节弹簧7的一端固定于仿形单元底部的一对对仿形纵梁8之间。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板10、主梁11、前竖梁12、后竖梁13、前横梁14和后横梁15,所述连接板10的一侧与主梁1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10的另一侧与仿形竖梁9连接,所述前竖梁12的一端固定在主梁11的中心线上,所述前竖梁12的一另端与前横梁14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后竖梁13的一端固定在主梁11的中心线上,所述后竖梁13的一另端与后横梁15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前竖梁12上安装有排种驱动过渡轴16。所述排种驱动过渡轴16包括轴承支座18,所述轴承支座18固定于前横梁14上,所述轴承支座18上安装有过渡轴19,所述过渡轴19穿插于前竖梁13上,所述过渡轴19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一对过渡传动输入链轮20,所述过渡传动输入链轮20之间对称安装有一对过渡传动输出链轮21。所述前横梁14和后横梁15的两端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播种行距定位孔17。所述限深驱动地轮单元包括驱动限深地轮22、驱动链轮23和地轮支架24,所述地轮支架24固定于主梁11上,所述地轮支架24通过轴连接有驱动限深地轮22和一对驱动链轮23,所述驱动链轮23固定于驱动限深地轮22的两侧,所述驱动链轮23通过链条与过渡传动输入链轮20连接。所述排种单元包括导种传动链轮27、排种器固定梁28和投种导种集成装置30,所述排种器固定梁28固定于前横梁14和后横梁15之间,所述排种器固定梁28上固定有正负气压式排种器25,所述正负气压式排种器25的一侧安装有排种器链轮26,所述排种器链轮26通过链条与过渡传动输出链轮21连接,所述排种器固定梁28两端安装有排种器定位套29,所述排种器定位套29的一端与排种器固定梁28连接,所述排种器定位套29与播种行距定位孔17配合使用,所述排种器定位套29的另一端固定有开沟覆土双圆盘31,所述投种导种集成装置30的一端与正负气压式排种器25连接,所述投种导种集成装置30的另一端与开沟覆土双圆盘31连接,所述导种传动链轮27安装在投种导种集成装置30上。所述投种导种集成装置30包括肋板34,所述肋板34的顶端安装有导种驱动轴36,所述导种驱动轴36固定在排种器固定梁28上,所述导种驱动轴36上安装有导种驱动链轮35,所述导种驱动链轮35通过链条与导种传动链轮27连接,所述导种驱动链轮35外侧安装有导种驱动同步带轮37,所述导种驱动同步带轮37安装在导种驱动轴36上,所述肋板34的底端安装有导种被动轴38,所述导种被动轴38上安装有导种被动同步带轮39,所述肋板34的两侧和顶端安装有内外壳32,所述内外壳32的一端与正负气压式排种器25连接,所述内外壳32上固定有外外壳33,所述肋板34与内外壳32之间安装有同步带40,所述同步带40由肋板34支撑,所述同步带40与内外壳32之间设置有导种分隔板41,所述导种分隔板41均匀分布在同步带40外圆周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正负气压组合式排种器,可有效降低种子损伤率,节约成本,提高出苗率;2、本专利技术采用四杆仿形机构,实现单体仿形,控制播种深度一致;3、本专利技术采用开沟覆土装置双圆盘,可以有效调节高度,控制播种深度,实现精确播种,保证种子存活率;4、本专利技术采用投种导种集成装置,实现主动有序排种,种子直接从投种导种集成装置落入开沟覆土双圆盘,使种子播种中株距以及播深得到较好保证,同时通过调节排种单元的相对位置,保证蔬菜播种时的合适株距,从而实现精密播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排种导种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包括仿形单元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仿形单元相连接,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排种单元,所述支架下安装有限深驱动地轮单元。所述仿形单元包括机架挂接板5、仿形横梁6、仿形调节弹簧7、仿形纵梁8和仿形竖梁9,所述一对仿形横梁7与一对仿形纵梁8首尾相互铰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连杆,所述一对平行四连杆通过机架挂接板5和仿形竖梁9相连接成为一个四杆仿行机构,所述机架挂接板5固定于一对平行四连杆的前端,用以连接前方的牵引力,所述仿形纵梁8的一端均与机架挂接板5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仿形纵梁8的一另端分别与一对仿形竖梁9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仿形调节弹簧7的一端固定于仿形单元底部的一对对仿形纵梁8之间,机架挂接板5、仿形纵梁8与仿形横梁6以活动铰链链接,仿形纵梁8与仿形竖梁9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板10、主梁11、前竖梁12、后竖梁13、前横梁14和后横梁15,所述连接板10的一侧与主梁1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10的另一侧与仿形竖梁9连接,连接板10焊接在仿形竖梁9上,所述前竖梁12的一端固定在主梁11的中心线上,所述前竖梁12的一另端与前横梁14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后竖梁13的一端固定在主梁11的中心线上,所述后竖梁13的一另端与后横梁15的中部相连接,前横梁14、后横梁15左右对称,分别焊接在前竖梁12和后竖梁13下方,所述前竖梁12上安装有排种驱动过渡轴16。所述排种驱动过渡轴16包括轴承支座18,所述轴承支座18固定于前横梁14上,所述轴承支座18上安装有过渡轴19,所述过渡轴19穿插于前竖梁13上,所述过渡轴19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一对过渡传动输入链轮20,所述过渡传动输入链轮20之间对称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包括仿形单元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与仿形单元相连接,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排种单元,所述支架下安装有限深驱动地轮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包括仿形单元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与仿形单元相连接,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排种单元,所述支架下安装有限深驱动地轮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单元包括机架挂接板(5)、仿形横梁(6)、仿形调节弹簧(7)、仿形纵梁(8)和仿形竖梁(9),所述一对仿形横梁(7)与一对仿形纵梁(8)首尾相互铰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连杆,所述一对平行四连杆通过机架挂接板(5)和仿形竖梁(9)相连接成为一个四杆仿行机构,所述机架挂接板(5)固定于一对平行四连杆的前端,所述仿形纵梁(8)的一端均与机架挂接板(5)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仿形纵梁(8)的一另端分别与一对仿形竖梁(9)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仿形调节弹簧(7)的一端固定于仿形单元底部的一对对仿形纵梁(8)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板(10)、主梁(11)、前竖梁(12)、后竖梁(13)、前横梁(14)和后横梁(15),所述连接板(10)的一侧与主梁(1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10)的另一侧与仿形竖梁(9)连接,所述前竖梁(12)的一端固定在主梁(11)的中心线上,所述前竖梁(12)的一另端与前横梁(14)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后竖梁(13)的一端固定在主梁(11)的中心线上,所述后竖梁(13)的一另端与后横梁(15)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前竖梁(12)上安装有排种驱动过渡轴(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驱动过渡轴(16)包括轴承支座(18),所述轴承支座(18)固定于前横梁(14)上,所述轴承支座(18)上安装有过渡轴(19),所述过渡轴(19)穿插于前竖梁(13)上,所述过渡轴(19)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一对过渡传动输入链轮(20),所述过渡传动输入链轮(20)之间对称安装有一对过渡传动输出链轮(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4)和后横梁(15)的两端均设有
\t均匀分布的播种行距定位孔(1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小粒径种子行株距与播深精确控制播种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驱动地轮单元包括驱动限深地轮(22)、驱动链轮(23)和地轮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宜涛廖庆喜丁幼春舒彩霞宋升伟史玉豪蓝征洋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