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风干条件下秸秆安全贮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56611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风干条件下秸秆安全贮存方法,属于秸秆综合利用领域。主要内容包括晾晒后的秸秆压缩成捆后进行堆垛贮存,垛与垛之间分区安全贮存,单垛采用通风式起脊堆垛方法,堆垛后的秸秆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控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秸秆长期存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有效保障利用过程的高品质秸秆原料的持续、稳定的供应,有利于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然风干条件下秸秆安全贮存方法,属于秸秆综合利用领域,提出了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前端的原料长期存储方法,用于解决秸秆长期存储过程中的质量难以保证,以及存储过程易燃易腐等问题。
技术介绍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秸秆在内的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每年8.2亿吨,可收集资源量每年约6.9亿吨。目前,作为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纸等用途共计每年约3.5亿吨,可供能源化利用的秸秆资源量每年约3.4亿吨。发展生物质能作为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是应对国际能源供需矛盾、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措施。一方面,秸秆能源化工程不断成熟,原料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原料的收集半径不断扩大,秸秆类生物质原料具有分散性和季节性特点,存储占地面积大,缺乏安全有效的秸秆长期存储方法与技术,原料存储质量较差,难以满足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利用的需要。与此同时,秸秆长期存储发生自燃等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秸秆利用工程及其周边的安全性。因此,解决秸秆原料的安全化存储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风干条件下秸秆安全贮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晾晒后的秸秆压缩成捆后进行堆垛贮存,垛与垛之间分区安全贮存,单垛采用通风式起脊堆垛方法,堆垛后的秸秆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控措施,主要步骤如下:(1)田间打捆:作物收获籽实后,剩余的秸秆进行田间晾晒,待秸秆水分与大气水分平衡后,采用打捆机,将秸秆打成方捆,方捆宽度360mm,高度480mm,长度600~1000mm;(2)场地分区:秸秆方捆堆垛贮存时,堆垛行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平行,堆垛与其他构筑物间距应大于0.3m,堆垛宽度应小于8m,长度可根据场地调整,每垛占地面积小于100m2,堆垛行与行之间设2m~4m的消防通道;(3)堆垛贮存:将压缩成捆的秸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风干条件下秸秆安全贮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晾晒后的秸秆压缩成捆后进行堆垛贮存,垛与垛之间分区安全贮存,单垛采用通风式起脊堆垛方法,堆垛后的秸秆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控措施,主要步骤如下:
(1)田间打捆:作物收获籽实后,剩余的秸秆进行田间晾晒,待秸秆水分与大气水分平衡后,采用打捆机,将秸秆打成方捆,方捆宽度360mm,高度480mm,长度600~1000mm;
(2)场地分区:秸秆方捆堆垛贮存时,堆垛行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平行,堆垛与其他构筑物间距应大于0.3m,堆垛宽度应小于8m,长度可根据场地调整,每垛占地面积小于100m2,堆垛行与行之间设2m~4m的消防通道;
(3)堆垛贮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丽丽赵立欣孟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