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5349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包括:(1)首先在生物反应器内接种废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2)先采用间歇进水然后采用连续进水两种操作方式进行系统启动;(3)不同的进水方式投加不同比例的脱氮微生物制剂,所述微生物制剂主要由节杆菌(Arthrobacter creatinolyticus)FDN-1、水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izutaii)FDN-2、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DN-3和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phyllosphaerae) SDN-3组成;间歇进水时投加的菌体体积比为1:2:(8~15):(8~15),连续进水时投加的菌体体积比为(8~15):(8~15):2:1。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短程硝化的启动难度并且明显缩短开工时间,并可保证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对废水处理效率高,能够实现氨氮、总氮和COD的同时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废水处理系统快速启动的同时使废水达标处理。
技术介绍
废水生物脱氮作为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经历了从成熟的传统生物脱氮到新型生物脱氮过程。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为低COD(化学耗氧量,表示碳源含量的指标,以Cr法测量)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特别是亚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由于具有降低能耗、节约碳源、减少污泥生产量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废水生物脱氮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有文献对单级自养脱氮生物膜SBR工艺的启动进行较详细的研究(方芳等,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58~61),它的特点是在生物膜SBR反应器中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在温度为(30±2)℃、pH值为7.5~8.5、DO(溶解氧)为0.8~1.0mg/L和HRT(水力停留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处理中低浓度氨氮(60~120mg/L)废水,亚硝化选择期共历时80d,经过污泥驯化期、亚硝化选择期和污泥适应期三个较为典型的阶段后,亚硝化率达到了77%,脱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1)首先在生物反应器内接种废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2)先采用间歇进水然后采用连续进水两种操作方式进行系统启动;(3)不同的进水方式投加不同比例的脱氮微生物制剂,所述的脱氮微生物制剂主要由节杆菌(Arthrobacter creatinolyticus)FDN‑1、水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izutaii)FDN‑2、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DN‑3和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phyllosphaerae) SDN‑3组成,间歇进水时投加的菌体体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1)首先在生物反应器内接种废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
(2)先采用间歇进水然后采用连续进水两种操作方式进行系统启动;
(3)不同的进水方式投加不同比例的脱氮微生物制剂,所述的脱氮微生物制剂主要由节杆菌(Arthrobactercreatinolyticus)FDN-1、水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mizutaii)FDN-2、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DN-3和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phyllosphaerae)SDN-3组成,间歇进水时投加的菌体体积比为1:2:(8~15):(8~15),连续进水时投加的菌体体积比为(8~15):(8~15):2:1;四种菌株分别于2010年3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No.3657、CGMCCNo.3659、CGMCCNo.3658、CGMCCNo.366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好氧活性污泥接种量为生物反应器有效容积的10%~5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接种活性污泥后采取12~24h闷曝处理,闷曝过程中控制溶解氧浓度在3.0~5.0mg/L,对活性污泥进行淘洗。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间歇进水操作方式,进水的初始氨氮浓度为100~200mg/L,COD浓度为300~600mg/L;控制处理温度为20℃~40℃,pH值为7.8~8.2,溶解氧浓度为1.0~5.0mg/L,碳氮质量比为2:1~4:1。
5.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间歇进水操作时,当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会杰郭志华孙丹凤郭宏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