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启明专利>正文

一种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211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导管汇合部件呈片状,上面间隔设置若干组汇合槽,每组汇合槽包括左导槽与右导槽及分隔柱,分隔柱将左导槽与右导槽之间隔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管汇合部件可直接用于常规的吸管组件后方,吸管组件将导管从料仓内吸出后,夹管组件将对应位置的导管夹持住并沿导管汇合部件拖放至整料组件上,在此过程中相邻两导管将分别沿左导槽与右导槽下滑至底端,两导管之间的距离沿导管下滑不断缩短,直至达到规定的双导管的标准圆心距L,最终形成并列的一组双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结构合理,能促成双导管同时上料的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导管的上料一般通过吸管组件有吸嘴真空从料仓中吸取导管,再由夹管组件将导管夹持拖放至整料组件上对齐上料。现有的一次性输液器多为单管装配,即配件上只连接一根导管,对应的装置也是单管装配,导管之间互相独立,各组夹持机械手或载具之间间隔设计,尤其是导管上料部分,为了互不干扰,一支吸嘴仅吸一根导管,吸嘴之间对应具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如我国专利(授权号:CN201123932Y)提供了一种多路输液器,其中的三通管上并联接有两根距离相近的导管,由于组装距离过近,上述的单管组装方式并不能用于此类输液器上,此两根导管的装配方式一般为手工依次插管,这样对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很高,无形中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促成双导管同时上料的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该导管汇合部件呈片状,上面间隔设置若干组汇合槽,每组汇合槽包括左导槽与右导槽及分隔柱,分隔柱将左导槽与右导槽之间隔开。本技术提供的导管汇合部件可直接用于常规的吸管组件后方,吸管组件将导管从料仓内吸出后,夹管组件将对应位置的导管夹持住并沿导管汇合部件拖放至整料组件上,在此过程中相邻两导管将分别沿左导槽与右导槽下滑至底端,两导管之间的距离沿导管下滑不断缩短,直至达到规定的双导管的标准圆心距L,最终形成并列的一组双导管。汇合好的导管可直接在整料板上对齐上料,也可另用双导管取料机械手取管上料或装配。汇合槽的数量与吸管组件的吸嘴数量相对应,这样吸一次管就汇合成对应组数的双导管。最好为吸嘴数量的二分之一,如此就只需吸一次料,汇合一次料,不需多次接料,避免增加设计难度。进一步的,左导槽与右导槽以分隔柱为中心对称设置,左导槽与右导槽呈“レ”形,汇合槽整体呈箭头状。斜边的设计可导向导管下滑至底端。进一步的,分隔柱的左右径向厚度d不大于,其中所指左右的方向与左导槽与右导槽的左右指向一致。分隔柱的形状不同,可能为片状,或柱状,或三角状,其左右径向厚度d不一定上下均相同,只要导管到位时导管加分隔柱的总厚度等于双导管的标准圆心距离L即可。进一步的,分隔柱呈柱状,其厚度d为双导管标准圆心距离L与导管的外直径2r之差。柱状的分隔柱使其自上而下为同一厚度,加工更方便;无论左导槽与右导槽的开槽角度多少,导管沿导槽到达底端后,两导管之间的距离就是双导管标准圆心距L,这样设计简单高效的就能达到规定的距离。进一步的,左导槽与右导槽之间的最宽距离H大于吸管组件中相邻两吸嘴之间的轴心距离L1。如此保证两导管分别经过左导槽与右导槽时,能接触到导槽斜边,并沿斜边下滑至下端,最终达到规定的导管距离。进一步的,分隔柱与汇合部件一体成型。进一步的,分隔柱活动插接或螺接在汇合槽中间,汇合槽中间设置对应的插接孔与螺接孔。组装式或一体式均较方便的就能得到本导管汇合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汇合槽使导管下滑汇合成目标距离,形成目标输液器中的并列双导管,而无需改变吸管组件中吸嘴之间的距离及夹管组件中机械手之间的距离,这样极大的减少了设计难度,利用本导管汇合部件即可达到双导管标准圆心距离的效果,简单好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本部件的应用示意图。图4是本部件应用中的对比距离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局部示意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该导管汇合部件1呈片状,在上面间隔设置若干组汇合槽2,每组汇合槽2包括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及分隔柱23,分隔柱23将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之间隔开。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以分隔柱23为中心对称设置,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呈“レ”形,汇合槽2整体呈箭头状。本实施例中分隔柱23呈柱状,其左右径向厚度d为双导管标准圆心距离L与导管的外直径2r之差,其中所指左右的方向与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的左右指向一致。分隔柱23与汇合部件1一体成型,但分隔柱23也可活动插接或螺接在汇合槽2中间,汇合槽2中间设置对应的插接孔与螺接孔。如图2-5所示,左导槽31与右导槽32之间的最宽距离H大于吸管组件3中相邻两吸嘴31之间的轴心距离L1。导管汇合部件1直接用于常规的吸管组件1后方,吸管组件1将导管从料仓内吸出后,夹管组件将对应位置的导管前端夹持住并沿导管汇合部件1拖放至整料组件4上,在此过程中相邻两导管将分别沿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下滑至底端,两导管之间的距离沿导管下滑不断缩短,直至达到规定的双导管的标准圆心距离L。整料组件4上还包括分料板42,设置在导管汇合部件1后方,用于辅助导管分流,避免导管之间交叠打结。汇合好的导管端部露于导管汇合部件1外部,导管大部分搭放在整料板上,可直接在整料板上由对齐驱动源43拉动对齐板41对齐上料,也可另用双导管取料机械手将导管汇合部件端部的双导管夹取上料或装配。图4、图5所示为对齐板41与导管汇合部件1的正面叠放示意图,对齐板41上设有与吸嘴31位置对应的分流槽411,相邻两分流槽411之间的轴心距即为相邻两吸嘴31之间的轴心距离L1。由图上可以看出,左导槽31与右导槽32之间设计的最宽距离H大于L1,如此保证两导管分别经过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时,导管后端越过对齐板后,能接触到导槽斜边,并沿斜边下滑至下端,最终达到规定的导管距离,其中朝向吸管组件1的方向为后方。本技术采用汇合槽使导管下滑汇合成目标距离,而无需改变吸管组件中吸嘴之间的距离及夹管组件中机械手之间的距离,这样极大的减少了设计难度,利用本导管汇合部件即可达到双导管标准圆心距离的效果,简单好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管汇合部件(1)呈片状,在上面间隔设置若干组汇合槽(2),每组汇合槽(2)包括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及分隔柱(23),分隔柱(23)将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之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管汇合部件(1)呈片状,在上面间隔设置若干组汇合槽(2),每组汇合槽(2)包括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及分隔柱(23),分隔柱(23)将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之间隔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以分隔柱(23)为中心对称设置,左导槽(21)与右导槽(22)呈“レ”形,汇合槽(2)整体呈箭头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输液器的导管汇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柱(23)的左右径向厚度d不大于双导管的标准圆心距离L,其中所指左右的方向与左导槽(21)与右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梁启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