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及其自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136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及其自检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控制桥电路和控制器,控制桥电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可控开关电路以及第一线圈,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供电电源、第一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供电电源、第一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线圈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由控制器分别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电路结构简单,控制逻辑也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控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及其自检装置
技术介绍
永磁交流接触器是利用磁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用永磁驱动机构取代传统的电磁铁驱动机构而形成的一种微功耗接触器。安装在接触器联动机构上极性固定不变的永磁铁,与固化在接触器底座上的可变极性软磁铁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吸合、保持与释放的目的。软磁铁的可变极性是通过与其固化在一起的电子模块产生十几到二十几毫秒的正反向脉冲电流,而使其产生不同的极性。即,永磁交流接触器合闸保持依靠的是永磁力,而不需要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电磁力来进行合闸保持,只是其开闸和合闸动作需要电子模块提供正反向脉冲来实现。现有的永磁交流接触器的微电子模块中一般包含六个基本的部分:1.电源整流;2.控制电源电压实时检测;3.释放储能(有的也有吸合储能,但不是必须有);4.储能电容电压检测;5.抗干扰门槛电压检测;6.释放逻辑电路。即在吸合时利用正向的吸合电流向储能器件充电,在需要释放时就使该储能器件中电能放电以产生反向的释放电流。例如,公开号为CN201036227Y的技术专利,在合闸时就是向电容C8充电,这个充电电流在励磁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与U形静铁芯中间固装的永磁体磁场方向相同;分闸时电容C8通过励磁线圈、电阻R13、场效应管Q6放电,因放电电流方向与合闸时的充电电流相反,所以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永磁体磁场方向相反。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电路结构复杂,且对电路器件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储能器件。并且,没有自检电路来方便地检测各器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从而导致永磁式交流接触器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其中一个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永磁式交流接触器的微电子模块电路结构复杂、控制逻辑复杂且对储能器件的依赖性强,从而导致其可靠性不高,从而提出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永磁式交流接触器的微电子模块不能方便地进行故障检测,在电路发送故障后用户不能及时地知晓、维修,从而提出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控制装置的自检装置。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控制桥电路和控制器,控制桥电路包括四个可控开关电路以及第一线圈,四个可控开关电路分别为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供电电源、第一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供电电源、第一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线圈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接地,四个可控开关电路由控制器分别控制。优选地,可控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分别作为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场效应管的栅极接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优选地,可控开关电路还包括光耦,光耦的阳极连接控制器、阴极接地,光耦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发射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控制装置的自检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控制桥电路和控制器,控制桥电路包括四个可控开关电路以及第一线圈和第五可控开关,四个可控开关电路分别为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一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的另一端、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供电电源,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的另一端、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四个可控开关电路由控制器分别控制;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优选地,可控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分别作为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场效应管的栅极接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优选地,可控开关电路还包括光耦,光耦的阳极连接控制器、阴极接地,光耦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发射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优选地,该装置中:第五可控开关为继电器,第五可控开关的一对常闭触头与第一线圈串联,第五可控开关的线圈一端连接第三供电电源、另一端接地;还包括由控制器控制的第六可控开关,串联在第五可控开关的线圈回路中,用于控制该回路的断开与导通。优选地,还包括RS485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用于远程控制自检启动。优选地,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发光二极管,用于自检故障指示。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通过改变第一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来控制交流接触器的开合闸。具体地,需要吸合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可控开关电路闭合、第四可控开关电路闭合,而控制第二可控开关电路和第三可控开关电路断开,第一线圈获得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正向电流,交流接触器吸合;需要释放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可控开关电路和第三可控开关电路闭合,而控制第一可控开关电路和第四可控开关电路断开,第一线圈获得从第二端流向第一端的反向电流,交流接触器释放。电路结构简单,控制逻辑也简单,可靠性高。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控制装置的自检装置,通过在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第一线圈上串联第五可控开关来控制第一线圈回路的通断,使得在进行自检时不会影响交流接触器的正常工作;另外,设置第三电阻来替代第一线圈来导通相关的控制电路,并分别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设置了两个电压检测点,从而可以实时地检测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是否存在故障以便及时检修,提高了交流接触器的可靠性。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控制装置的自检装置,其各可控开关电路还包括光耦,在保证了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能够可靠控制可控开关电路导通与断开的同时,实现了单片机与可控开关(场效应管)之间的电气隔离,保障了电路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控制桥电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桥电路包括四个可控开关电路以及第一线圈(L1),四个所述可控开关电路分别为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线圈(L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线圈(L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L1)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L1)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接地,四个所述可控开关电路由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控
制桥电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桥电路包括四个可控开关电路以及第一线圈
(L1),四个所述可控开关电路分别为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第二可控开关电
路、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的两端分
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线圈(L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
关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线圈(L1)的第二端连
接,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L1)的第一端连接、另一
端接地,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L1)的第二端连接、
另一端接地,四个所述可控开关电路由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
控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分别作为所述可控
开关电路的两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接收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
控开关电路还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的阳极连接所述控制器、阴极接地,所
述光耦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供电电源、发射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
4.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控制装置的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控制桥电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桥电路包括四个
可控开关电路以及第一线圈L1和第五可控开关RL1,四个所述可控开关电
路分别为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第
四可控开关电路,所述第五可控开关(RL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线圈(L1)

\t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可控开关(RL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开
关电路的一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L1)
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第四可控开关电路的一端
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电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电路的另一端
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三可控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财朱霄雯周庆忠李卫民林松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维普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