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02469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静音的垃圾管道,垃圾管道的内部设有第一缓冲结构,垃圾管道的侧面过滤倾倒口,通过过滤倾倒口在楼层上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与小粒径垃圾,垃圾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结构以及倾倒平台,通过第二缓冲结构对落出垃圾管道的建筑垃圾形成缓冲并引导至倾倒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解决如何在超高层建筑中分类运输建筑垃圾的难题,进而尽可能避免建筑垃圾运输中所存在的扬尘、噪音、运输效率低下等现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建筑垃圾的运输及处理难题应运而生。建筑垃圾运输经常所采用的方式包括塔吊吊运、电梯运输及垃圾管道运输等,其中,垃圾管道的运输适用性最强。但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垃圾管道的设计亦很复杂。尤其是建筑垃圾分类运输及建筑垃圾倾倒过程中的扬尘控制。同时,建筑垃圾无法完全通过垃圾管道向下运输,例如木方、模板等建筑垃圾体积太大,进而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以解决如何在超高层建筑中分类运输建筑垃圾的难题,进而尽可能避免建筑垃圾运输中所存在的扬尘、噪音、运输效率低下等现有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静音的垃圾管道,垃圾管道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缓冲结构,垃圾管道的侧面设有过滤倾倒口,通过第一缓冲结构对在垃圾管道内下落中的建筑垃圾形成势能缓冲,通过过滤倾倒口在楼层上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与小粒径垃圾,大粒径垃圾通过垃圾运输箱运至施工电梯进而送至建筑楼底,垃圾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结构以及倾倒平台,通过第二缓冲结构对落出垃圾管道的建筑垃圾形成缓冲并引导至倾倒平台进而进行倾倒,通过垃圾运输车分类运输建筑垃圾。本专利技术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垃圾管道中设置第一缓冲结构对下落的建筑垃圾形成势能缓冲,通过在垃圾管道的侧面的不同高度位置分别设置过滤倾倒口分离出大小粒径垃圾,通过第二缓冲结构将落出垃圾管道的建筑垃圾缓冲引导至倾倒平台再实行倾倒,从而达到缓冲、降噪音、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优选地,静音的垃圾管道包括一螺旋设置的垃圾下滑槽,垃圾下滑槽由垃圾管道的顶端沿垃圾管道的内壁回旋延伸至垃圾管道的底端,垃圾管道的内壁为橡胶内壁,垃圾管道的外壁包覆有吸音棉。以此,该垃圾管道通过螺旋设计的垃圾下滑槽,避免垃圾直接自由下落或产生硬性接触,进而显著降低了垃圾下落过程所产生的噪音。优选地,多个第一缓冲结构分别衔接于垃圾管道中部的不同高度位置,第一缓冲结构包括一缓冲管以及多个缓冲弹片,缓冲管上下贯通于垃圾管道中且缓冲管的管径大于垃圾管道的管径,多个缓冲弹片弹性连接于缓冲管的一侧内壁并向另一侧内壁延伸,上下相邻的两个缓冲弹片交错设置。以此,该第一缓冲结构通过于管径扩大的缓冲管内交叉设置多个缓冲弹片,使得垃圾在下落过程中与各个缓冲弹片产生弹性触碰,在弹性触碰过程中,缓冲弹片对下落的垃圾产生一个短暂的承托力,进而有效减缓垃圾的下落势能。优选地,缓冲管包括两端的扩大段以及中部的平直段,扩大段与垃圾管道衔接且扩大段的管径自与垃圾管道的衔接处逐渐增大直至平直段,平直段的管径不变且大于垃圾管道的管径。优选地,缓冲弹片包括连接端以及延伸端,连接端通过挂环活动连接于缓冲管的一侧内壁,延伸端向缓冲管的另一侧内壁倾斜延伸,缓冲弹片的上表面铺设有橡胶垫,缓冲弹片的下表面设有一弹簧,弹簧支撑连接于延伸端与缓冲管的内壁之间。优选地,过滤倾倒口开设于垃圾管道的侧部,过滤倾倒口的外侧设有一漏斗,过滤倾倒口处布设一过滤网以供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以及小粒径垃圾,漏斗包括垃圾入口、第一垃圾出口以及第二垃圾出口,第一垃圾出口连通过滤倾倒口,第二垃圾出口位于第一垃圾出口的外侧,第二垃圾出口处安装有一可拆卸的挡板,通过挡板控制第二垃圾出口的启闭。以此,该过滤倾倒口通过在过滤倾倒口设置过滤网以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以及小粒径垃圾,通过漏斗暂存大粒径垃圾,小粒径垃圾通过过滤网进而进入垃圾管道内,大粒径垃圾暂存于漏斗空间内,以此,有效避免大粒径垃圾进入垃圾管道内而造成损坏以及噪声的问题。优选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设有一导引板,大粒径垃圾通过导引板引导至垃圾管道外,导引板斜向下设置于过滤倾倒口的底端,导引板与垃圾管道的外壁之间通过一顶撑钢筋支撑。优选地,漏斗包括一漏斗口,漏斗口包括相对的抵靠端以及连接端,抵靠端紧紧抵靠于过滤倾倒口的顶端,漏斗的两侧面分别向漏斗内凸伸出一滑槽,挡板的两侧分别滑设于滑槽上进而挡板活动抽插于连接端与过滤倾倒口的底端之间。优选地,垃圾运输箱包括一活动顶盖板以及一活动侧盖板,垃圾运输箱的顶面敞开进而形成一垃圾倒入口,活动顶盖板活动开合于垃圾倒入口,垃圾运输箱的侧面具有一垃圾倒出口,活动侧盖板活动开合于垃圾倒出口,垃圾运输箱的底面下间隔设有多个支撑垫,相邻两个支撑垫之间具有供提升设备抬起垃圾运输箱的空间。以此,该垃圾运输箱通过设置活动顶盖板方便建筑垃圾倒入垃圾运输箱,通过设置活动侧盖板方便建筑垃圾倒出,通过间隔设置的支撑垫方便提升设备抬起垃圾运输箱进而方便运输以及后续的垒叠。优选地,相同大小的多个垃圾运输箱上下垒叠,每个垃圾运输箱内间隔设有多块隔板进而形成多个垃圾收纳室,多块隔板相互平行。垒叠后的垃圾运输箱能大大减少在施工电梯中所占用的空间。优选地,垃圾运输箱为矩形箱体进而具有四个侧面以及一个顶面,其中三个侧面均由箱壁首尾连接进而封闭,另一个侧面敞开进而形成垃圾倒出口,活动侧盖板的侧边活动铰接于箱壁敞开处的侧边,三面围合的箱壁的顶面敞开,相对于垃圾倒出口的一侧箱壁的顶边与活动顶盖板活动铰接。优选地,垃圾管道导通至超高层建筑的地面楼板,垃圾管道的地面楼板处设有临时存储箱,通过临时存储箱集中容置由垃圾管道掉落至地面楼板的建筑垃圾。以此,通过在垃圾管道底部设置临时存储箱,使得建筑垃圾可集中收纳于临时存储箱内,待临时存储箱内的垃圾满溢前,将垃圾运输车驶于临时存储箱下,通过向下打开临时存储箱的底板使得临时存储箱内的垃圾自动倾倒到运输车上,进而便捷高效经济地解决垃圾管道底部垃圾倾倒运输的问题。优选地,临时存储箱隔空支设于地面楼板上,垃圾管道对应地面楼板的开口处导通衔接有转接管,临时存储箱的顶部敞开并对应设置于转接管的底部以供集中收纳由垃圾管道落下的垃圾,临时存储箱的底部设有活动开合的底板,临时存储箱下具有供底板向下打开的运输空间,垃圾运输车驶入运输空间内并接收由临时存储箱内倾倒出的垃圾。优选地,临时存储箱下支设有相互间隔的多根支撑柱进而临时存储箱与地面楼板之间形成运输空间。优选地,临时存储箱的两侧设有固定于地面楼板的电动葫芦,临时存储箱上设有定滑轮,一牵引绳穿设电动葫芦以及定滑轮进而连接于底板上,通过电动葫芦驱动牵引绳进而控制底板的启闭。优选地,底板的数量为两块且大小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贯通各个楼层的垃圾管道,所述垃圾管道的内部设有第一缓冲结构,所述垃圾管道的侧面开设有过滤倾倒口,通过所述过滤倾倒口在楼层上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与小粒径垃圾,所述垃圾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结构以及倾倒平台,通过所述第二缓冲结构缓冲落出所述垃圾管道的所述建筑垃圾并引导至所述倾倒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贯通各个楼层的
垃圾管道,所述垃圾管道的内部设有第一缓冲结构,所述垃圾管道的侧面开
设有过滤倾倒口,通过所述过滤倾倒口在楼层上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与小粒径
垃圾,所述垃圾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结构以及倾倒平台,通过所述第二
缓冲结构缓冲落出所述垃圾管道的所述建筑垃圾并引导至所述倾倒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管道包括一螺旋设置的垃圾下滑槽,所述垃圾下滑槽由垃圾管
道的顶端沿垃圾管道的内壁回旋延伸至所述垃圾管道的底端,所述垃圾管道
的内壁为橡胶内壁,所述垃圾管道的外壁包覆有吸音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分别衔接于所述垃圾管道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
第一缓冲结构包括一缓冲管以及多个缓冲弹片,所述缓冲管上下贯通于所述
垃圾管道中且所述缓冲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垃圾管道的管径,多个所述缓冲弹
片弹性连接于所述缓冲管的一侧内壁并向另一侧内壁延伸,上下相邻的两个
所述缓冲弹片交错设置;
所述缓冲管包括两端的扩大段以及中部的平直段,所述扩大段与所述垃
圾管道衔接且所述扩大段的管径自与所述垃圾管道的衔接处逐渐增大直至
所述平直段,所述平直段的管径不变且大于所述垃圾管道的管径;
所述缓冲弹片包括连接端以及延伸端,所述连接端通过挂环活动连接于
所述缓冲管的一侧内壁,所述延伸端向所述缓冲管的另一侧内壁倾斜延伸,
所述缓冲弹片的上表面铺设有橡胶垫,所述缓冲弹片的下表面设有一弹簧,
所述弹簧支撑连接于所述延伸端与所述缓冲管的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倾倒口开设于所述垃圾管道的侧部,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外侧设
有一漏斗,所述过滤倾倒口处布设一过滤网以供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以及小粒
径垃圾,所述漏斗包括垃圾入口、第一垃圾出口以及第二垃圾出口,所述第
一垃圾出口连通所述过滤倾倒口,所述第二垃圾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垃圾出口
的外侧,所述第二垃圾出口处安装有一可拆卸的挡板,通过所述挡板控制所
述第二垃圾出口的启闭;
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设有一导引板,所述大粒径垃圾通过所述导引板

\t引导至所述垃圾管道外,所述导引板斜向下设置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
所述导引板与所述垃圾管道的外壁之间通过一顶撑钢筋支撑;
所述漏斗包括一漏斗口,所述漏斗口包括相对的抵靠端以及连接端,所
述抵靠端抵靠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顶端,所述漏斗的两侧面分别向漏斗内凸
伸出一滑槽,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滑设于所述滑槽上进而所述挡板活动抽插
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管道导通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立刚于海申苏亚武刘鹏裴鸿斌张连魁杨红岩周洪涛王岩峰高辉柯子平张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