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红外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红外线通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可传输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红外线具有容量大,保密性强,抗电磁干扰性能好,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但在大气信道中传输时易受气候影响的特点。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0μm~1mm,其中300μm~1mm区域的波也称为亚毫米波。大气对红外线辐射传输的影响主要是吸收和散射。而现有对红外通信技术的最大障碍为其传输角度具有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通信系统,采用了单片机带动舵机、舵机自动调整红外发射角度的技术设计,解决了传统红外通信需要调整角度、通信受限制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自动调整红外通信角度、保证通信流畅的技术效果;采用单片机红外通信技术方法,解决了传统红外通信解码、调制复杂技术问题,达到了单片机控制简易、可修改能力强、通信稳定的技术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MCU单元、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管;MCU单元一侧I/O连接有调制电路,MCU单元通过调制电路控制红外发射管,调制电路输入端连接有载波信号;MCU单元另一侧串行连接有解码电路,红外接收器通过解码电路将信号发送至MCU单元;MCU单元并行连接有驱动单元,MCU单元通过驱动单元控制有舵机,红外发射管安 >装在舵机上;MCU单元电源输入端安装有稳压电源电路,稳压电源电路为MCU单元和驱动单元提供稳定电源。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MCU单元为ATmega128单片机最小系统;载波信号为38K高频载波信号,驱动单元为L298N电机驱动芯片,舵机为WCG50-20/20电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IN1脚连接MCU单元的PA0脚,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IN2脚连接MCU单元的PA1脚,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IN3脚连接MCU单元的PA2脚,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IN4脚连接MCU单元的PA3脚,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OUT1、OUT2连接在舵机的输入端上;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调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阻R7;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MCU单元的PB0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级管Q2的基极连接载波信号,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红外发射管的阳极,红外发射管的阴极接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MPS6518型三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ATmega128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集成了较大容量的存储器和丰富强大的硬件接口电路,具有极高性能价格比;2、舵机为WCG50-20/20电机,功耗低、传动效率高、噪音低、使用寿命超过同类产品;3、采用MPS6518型三极管,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工作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控制工作流程图;图3是MCU单元最小系统电路图;图4是驱动单元电路图;图5是红外调制模块电路图。图中,1、MCU单元;2、红外接收器;3、红外发射管;4、驱动单元;5、舵机;6、调制电路;7、载波信号;8、解码电路;9、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5所示,包括MCU单元1、红外接收器2和红外发射管3;MCU单元1一侧I/O连接有调制电路6,MCU单元1通过调制电路6控制红外发射管3,调制电路6输入端连接有载波信号7;MCU单元1另一侧串行连接有解码电路8,红外接收器2通过解码电路8将信号发送至MCU单元1;MCU单元1并行连接有驱动单元4,MCU单元1通过驱动单元4控制有舵机5,红外发射管3安装在舵机5上;MCU单元1电源输入端安装有稳压电源电路9,稳压电源电路9为MCU单元1和驱动单元4提供稳定电源。所述的MCU单元1为ATmega128单片机最小系统;载波信号7为38K高频载波信号,驱动单元4为L298N电机驱动芯片,舵机5为WCG50-20/20电机;所述的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IN1脚连接MCU单元1的PA0脚,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IN2脚连接MCU单元1的PA1脚,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IN3脚连接MCU单元1的PA2脚,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IN4脚连接MCU单元1的PA3脚,L298N电机驱动芯片的OUT1、OUT2连接在舵机5的输入端上;所述的调制电路6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阻R7;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MCU单元1的PB0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级管Q2的基极连接载波信号7,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红外发射管3的阳极,红外发射管3的阴极接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MPS6518型三极管。如图1,MCU单元1通过调制电路6来使红外发射管3发出想要的红外通信信号,而载波信号7的作用是提供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的高频信号;而MCU单元1可以通过解码电路8来同时接收外来的红外通信信号,通过解码来获取信息;而本技术的优势在于在红外发射管3上加设舵机5,可以通过MCU单元1来控制舵机5旋转,达到是红外发射角度可自适应变化的目的;图2为本技术的流程图,首先MCU单元1发射校正信号,使红外发射管3发射,并通过红外接收器2接收,通过检验是否接收信号与信号是否正确、准确来验证系统的通信是否能够保证,若不流畅,自适应地通过调整舵机5,保证通信角度的正确性。图3为单片机ATmega128的最小型系统,使用ATmega128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集成了较大容量的存储器和丰富强大的硬件接口电路,具有极高性能价格比。图5中,使用555施密特触发器来提供载波信号7,保证载波信号的性能,为红外通信过程提供良好的载波性能,而采用MPS6518型三极管,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单元(1)、红外接收器(2)和红外发射管(3);MCU单元(1)一侧I/O连接有调制电路(6),MCU单元(1)通过调制电路(6)控制红外发射管(3),调制电路(6)输入端连接有载波信号(7);MCU单元(1)另一侧串行连接有解码电路(8),红外接收器(2)通过解码电路(8)将信号发送至MCU单元(1);MCU单元(1)并行连接有驱动单元(4),MCU单元(1)通过驱动单元(4)控制有舵机(5),红外发射管(3)安装在舵机(5)上;MCU单元(1)电源输入端安装有稳压电源电路(9),稳压电源电路(9)为MCU单元(1)和驱动单元(4)提供稳定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单元(1)、红外接收器(2)
和红外发射管(3);MCU单元(1)一侧I/O连接有调制电路(6),MCU单元(1)通过调制电路(6)
控制红外发射管(3),调制电路(6)输入端连接有载波信号(7);MCU单元(1)另一侧串行连接
有解码电路(8),红外接收器(2)通过解码电路(8)将信号发送至MCU单元(1);
MCU单元(1)并行连接有驱动单元(4),MCU单元(1)通过驱动单元(4)控制有舵机(5),红
外发射管(3)安装在舵机(5)上;MCU单元(1)电源输入端安装有稳压电源电路(9),稳压电源
电路(9)为MCU单元(1)和驱动单元(4)提供稳定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MCU单元(1)
为ATmega128单片机最小系统;载波信号(7)为38K高频载波信号,驱动单元(4)为L298N电机
驱动芯片,舵机(5)为WCG50-20/20电机。
3.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