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膜装置及镀膜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7487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2:25
一种镀膜装置,用于对工件的表面进行镀膜。镀膜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及密封圈。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相面对。第一模块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抽气孔、第二抽气孔以及进料孔。第二模块包括与第一表面相面对的成型面。成型面上开设有成型凹槽。密封圈固设在第一表面上。当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合模时,工件通过第二抽气孔抽空气而被吸附固定在第一表面上。该工件、成型凹槽的底面及密封圈共同围成一个成型腔,成型腔与第一抽气孔及进料孔连通。第一抽气孔用于对成型腔抽真空。该进料孔用于注入液体胶以在该工件表面上形成膜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含该镀膜装置的镀膜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镀膜装置及一种含该镀膜装置的镀膜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镀膜技术包括液体成膜法和气体成膜法两大类。其中,溶胶-凝胶法属于液体成膜法的一种。溶胶-凝胶法是先将金属的有机溶液做成胶水状,然后利用浸泡拉起、喷雾或旋转涂布将凝胶涂布在待镀膜工件上,最后经加热处理而形成透明薄膜。但是,由于胶水的流动性不强,形成的透明薄膜容易出现气泡、流纹及充填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避免产生气泡、流纹及充填不良等缺陷的镀膜装置及镀膜系统。一种镀膜装置,用于对工件的表面进行镀膜。该镀膜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及密封圈。该第一模块与该第二模块相面对。该第一模块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抽气孔、第二抽气孔以及进料孔。该第二模块包括与该第一表面相面对的成型面。该成型面上开设有成型凹槽。该密封圈固设在该第一表面上。当该第一模块与该第二模块合模时,该工件通过该第二抽气孔抽空气而被吸附固定在该第一表面上。该工件、该成型凹槽的底面及该密封圈共同围成一个成型腔,该成型腔与该第一抽气孔及该进料孔连通,该第一抽气孔用于对该成型腔抽真空。该进料孔用于注入液体胶以在该工件表面上形成膜层。一种镀膜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镀膜装置、抓取装置及传送装置。该抓取装置用于抓取该工件并移动该工件直至该工件与该第一表面贴合。该传输装置用于将工件传送至与该抓取装置对应的位置。相较在现有技术,该镀膜装置及该镀膜系统利用该第一抽气孔对该成型腔抽真空,使填充进入该成型腔内的液体胶平缓流动,均匀涂布在该工件表面,避免流纹、气泡、充填不良等缺陷的生成,从而形成表面平整的膜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镀膜系统的示意图。图2至图9为图1中镀膜系统对工件进行镀膜的镀膜过程示意图。图10至图16为从图1中镀膜系统取出镀完膜的工件的过程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镀膜系统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镀膜系统100、200镀膜装置10第一模块12、21第一表面122、214第二表面124、216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第一抽气孔121、211第二抽气孔123、213抽气通道1232出气通道1234进料孔125第二模块14成型面142第一外侧面143第二外侧面145成型凹槽146底面148密封圈16导柱17导引部18抓取装置20支撑杆22悬臂23本体部24伸缩旋转部26吸附件28传输装置30传输带32基底34工件40成型腔50液体胶6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镀膜系统100,该镀膜系统100包括一个镀膜装置10、一个抓取装置20以及一个传输装置30。该镀膜系统100用于对工件40的表面进行镀膜。该镀膜装置10包括一个第一模块12、一个第二模块14、一个密封圈16、两个导柱17及两个导引部18。该第一模块12包括一个第一表面122、一个第二表面124,一个第一侧面126、一个第二侧面128、一个第一抽气孔121、一个第二抽气孔123及一个进料孔125。该第一表面122及该第二表面124位于该第一模块12相背两侧,该第一侧面126及该第二侧面128也位于该第一模块12相背两侧。该第一侧面126及该第二侧面128均垂直连接该第一表面122及该第二表面12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抽气孔121及该第二抽气孔123均贯穿该第一表面122及该第一侧面126且彼此相互间隔。该第一抽气孔121用于对合模后该镀膜装置10内抽真空。该第二抽气孔123用于抽气产生负压使该工件40吸附在该第一表面122。该第二抽气孔123包括三个抽气通道1232及一个出气通道1234。该出气通道1234垂直贯穿该第一侧面126,该三个抽气通道1232彼此间隔并垂直贯穿该第一表面122,该三个抽气通道1232与该出气通道1234均连通。该进料孔125贯穿该第一表面122与该第二侧面128,该进料孔125用于注入液体胶60(参阅图9)。该第二模块14由透光材料制作而成。该第一模块12与该第二模块14相面对。该第二模块14包括一个成型面142、一个第一外侧面143以及一个第二外侧面145。该第一外侧面143及该第二外侧面145均垂直连接该成型面142。该成型面142与该第一表面122相面对。该成型面142上开设有一个成型凹槽146。该密封圈16固设在该第一表面122上,并用于密封以确保液体胶60不外漏及保持成型腔50(图8示)内的负压。该两个导柱17自该第一表面122垂直延伸,并且分别与该第一侧面126及该第二侧面128相邻近。该两个导引部18分别自该第一外侧面143及该第二外侧面145垂直延伸。该两个导引部18分别套设在该两个导柱17上,并能带动该第二模块14沿着该两个导柱17上下移动。该抓取装置20包括一个支撑杆22、一个悬臂23以及一个吸附件28。该悬臂23包括一个本体部24及一个伸缩旋转部26。该本体部24垂直固设在该支撑杆22上并能够沿着该支撑杆22上下移动。该伸缩旋转部26部分收容在该本体部24内,并且能够在该本体部24进行内外伸缩及自转。该吸附件28固设在该伸缩旋转部26上,并远离该本体部24的一端。具体地,若以该支撑杆22与该悬臂23的连接点为原点,建立x-y-z轴三维立体坐标系。其中,该伸缩旋转部26的拉伸方向定义为x轴正方向,该支撑杆22的竖直向上方向定义为z轴正方向,垂直在x轴及z轴组成的平面的方向为y轴方向。该悬臂23能够沿z轴上下移动,该伸缩旋转部26能够沿x轴伸缩并且能够绕x轴转动。该吸附件28跟随该悬臂23一起沿z轴上下移动、沿x轴伸缩及绕x轴转动。该传输装置30设置在该抓取装置20的下方。该传输装置30包括一个传输带32及一个基底34。该传输带32安装在该基底34上。该传输带32用于传输该工件40以便该抓取装置20抓取及用于传输镀膜完成后的工件40进入下一加工流程。该基底34用于支撑传输带32的滑动。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方式中镀膜系统100对该工件40进行镀膜的镀膜过程如下:第一,如图1,该悬臂23处于初始状态,该传输带32传送该工件40至该吸附件28的正下方。第二,请参阅图2,该悬臂23沿z轴向下移动直至该吸附件28与该工件40接触,该吸附件28吸附该工件40。第三,请参阅图3,该悬臂23带动该工件40沿z轴向上移动直至高度与该第一模块12及该第二模块14的中间位置的高度一致。第四,请参阅图4,该伸缩旋转部26绕着x轴转动180度,该吸附件28带动该工件40跟随该伸缩旋转部26绕着x轴旋转180度。第五,请参阅图5,该伸缩旋转部26伸长将该工件40放置到该第一模块12与该第二模块14之间。第六,请参阅图6,该悬臂23沿z轴向上移动使该工件40跟随着沿z轴向上移动直至与该第一表面122贴紧,同时,该第二抽气孔123抽真空使该工件40吸附在该第一表面122上。接着,该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膜装置,用于对工件的表面进行镀膜,该镀膜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及密封圈,该第一模块与该第二模块相面对,该第一模块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抽气孔、第二抽气孔以及进料孔,该第二模块包括与该第一表面相面对的成型面,该成型面上开设有成型凹槽,该密封圈固设在该第一表面上,当该第一模块与该第二模块合模时,该工件通过该第二抽气孔抽空气而被吸附固定在该第一表面上,该工件、该成型凹槽的底面及该密封圈共同围成一个成型腔,该成型腔与该第一抽气孔及该进料孔连通,该第一抽气孔用于对该成型腔抽真空,该进料孔用于注入液体胶以在该工件表面上形成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膜装置,用于对工件的表面进行镀膜,该镀膜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及密封圈,该第一模块与该第二模块相面对,该第一模块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相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抽气孔、第二抽气孔以及进料孔,该第二模块包括与该第一表面相面对的成型面,该成型面上开设有成型凹槽,该密封圈固设在该第一表面上,当该第一模块与该第二模块合模时,该工件通过该第二抽气孔抽空气而被吸附固定在该第一表面上,该工件、该成型凹槽的底面及该密封圈共同围成一个成型腔,该成型腔与该第一抽气孔及该进料孔连通,该第一抽气孔用于对该成型腔抽真空,该进料孔用于注入液体胶以在该工件表面上形成膜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均连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该第一抽气孔与该第二抽气孔均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一侧面且彼此相互间隔,该进料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抽气孔包括多个抽气通道及一个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垂直贯穿该第一侧面,该多个抽气通道彼此间隔并垂直贯穿该第一表面,该多个抽气通道与该出气通道均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均连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该第一抽气孔与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丰源刘日成叶鸿链李汉隆曾顺吉马宏俊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