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硅矿石熔融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熔融石英是氧化硅(石英,硅石)的非晶态(玻璃态)。它是典型的玻璃,其原子结构长程无序。它通过三维结构交叉链接提供其高使用温度和低热膨胀系数。主要用于精密铸造、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及电子电器等行业。现有熔融石英是将精选的硅石原料在电弧炉或电阻炉内熔融,熔融温度为1695-1720℃。在冶炼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导致生产成本高,且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硅矿石熔融发电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硅矿石熔融发电系统,包括炉体、烟气管道、高温余热利用子系统、余热发电子系统、低温余热利用子系统、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和粉料输送子系统,所述烟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侧壁上以将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至烟囱;所述烟气管道的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有高温余热利用子系统、余热发电子系统、低温余热利用子系统;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布置在所述炉体一侧,将硅矿石和煤炭按比例磨制成混合粉料;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下端与所述粉料输送子系统上端相连接;所述粉料输送子系统布置在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下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侧壁上,粉料输送子系统的另一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炉体上端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矿石熔融发电系统,包括:炉体、烟气管道、高温余热利用子系统、余热发电子系统、低温余热利用子系统、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粉料输送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右侧端壁上以将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至烟囱;所述烟气管道的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有高温余热利用子系统、余热发电子系统、低温余热利用子系统;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布置在所述炉体左侧,将硅矿石和煤炭按比例磨制成混合粉料;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下端与所述粉料输送子系统上端相连接;所述粉料输送子系统布置在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下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左侧端壁上,其另一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炉体上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矿石熔融发电系统,包括:炉体、烟气管道、高温余热利用子
系统、余热发电子系统、低温余热利用子系统、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
粉料输送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右侧端
壁上以将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至烟囱;所述烟气管道的烟气流动方向依次
布置有高温余热利用子系统、余热发电子系统、低温余热利用子系统;
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布置在所述炉体左侧,将硅矿石和煤炭
按比例磨制成混合粉料;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下端与所述粉料输
送子系统上端相连接;
所述粉料输送子系统布置在所述硅矿石煤炭混合破碎子系统下端通过管
道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左侧端壁上,其另一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炉体上
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矿石熔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
括圆柱形炉膛;所述炉体的顶端壁上布置有喷嘴;所述炉体的右侧上壁间隔
布置有切向风口;所述炉体的底部左侧端壁上布置有烟气吸口,并通过连接
管道与粉料输送子系统连接相通;所述烟气管道连接于炉体的底部右侧端壁
上以将所述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至烟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矿石熔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余
热利用子系统设置于所述烟气管道的上游位置处的高温换热器并且还包括助
燃风机,所述高温换热器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所述高温换热器由陶瓷
换热管构成,来自于所述助燃风机的环境空气通过管线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
的流体流路并在所述高温换热器中由20摄氏度预热到1200摄氏度后,通过
管线输送至所述炉体右侧上壁的切向风口,再进入所述圆柱形炉膛助燃;烟
气温度由1850摄氏度下降到950摄氏度后进入中温换热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矿石熔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发
电子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烟气管道的中游位置处的中温换热器,所述中温换
热器位于烟气管道内并具有烟气流路和水流路,并且所述余热发电子系统还
\t包括涡轮发电装置、螺杆发电装置和水泵,其中,所述中温换热器的流体流
路的出口、所述涡轮发电装置、所述螺杆发电装置、所述水泵、所述中温换
热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形成水循环回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矿石熔融发电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效洲,裴虎,张孝春,高富强,刘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