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锌、硒珍稀食用菌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581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富含硒、锌元素珍稀食用菌的方法。主要运用于目前(菌界)公认的珍稀食用菌种,如黄大脚蘑(球盖菌的一种)白灵菇(又称阿魏菇)花菇等,提供了母种、原种、生产种制作与栽培的方法,将无机的硒和锌元素通过生物体的吸收转化提高食用菌硒、锌的含量使其达到300-500ppm。便于人体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抗病能力,增强多种酶的活性,对心脏病、糖尿病、肝病等有显著的预防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含锌、硒珍稀食用菌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富含锌硒微量元素的珍稀食用菌生产方法。目前国内已有报导的仅只在猴头菇、金针菇以及香菇生产中,采用在培养基上添加微量元素进行驯化,栽培的品种运用范围较窄。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在目前菌业界公认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如黄大脚蘑(球盖菌的一种)花菇、白灵菇(又称阿魏菇)等,同时该技术对现有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均能适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生产的珍稀食用菌不但保留了原有食用菌各种氨基酸营养成份外,还大大的提高硒、锌微量元素的含量,硒、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通过提高食用菌,特别是珍稀食用菌的锌、硒含量,人体摄入后,能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抗病能力,增强多种酶的活性,对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癌症等有显著预防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将无机的微量元素,通过生物体吸收,提高食用菌锌、硒的含量。同时珍稀食用菌本身富含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其他多种对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们通过富含硒、锌的珍稀食用菌体作成天然的绿色食品,以提供人体对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白灵菇(阿魏菇)、黄大脚蘑、花菇属中温型品种,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范围为:菌丝体培养阶段以22-25℃为最适宜,培养湿度为60-65%。栽培料含水量控制在70%,子实体生长温度为8-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最适宜的出菇温度15-20℃。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栽培方法:1.首先是菌种驯化(1)母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采用300ppm梯度。母种培养基选用固体料(如细玉米粒、小米或高梁)作培养基,其配方是;水100克、复合肥10克、磷酸二氢钾8克、白糖10克配制成浸泡液,用石灰-->粉调整PH值为7.5-8静置沉清后取上清液,浸泡500克细玉米粒,一般浸泡4小时后沥干置蒸锅内蒸熟,取出在瓷盆中摊凉,并轻搓成散粒,按5%加入天然含锌、硒腐殖土,按300ppm梯度加入3-8克亚硒酸钠溶液,5-20克硫酸锌溶液,混合拌匀后装入18×180mm试管内,做好棉塞,放入压力锅内以1.2kg压力下灭菌50分钟。种管冷却到25℃左右,便可在灭菌范围内转接需驯化的菌种。在适宜温度培养20小时,可见菌种萌发。此间应注意观察菌的生长反应情况,一般10天左右便可长满试管,取菌丝粗壮、洁白、浓密、整齐的种管留用。(2)原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采用500ppm梯度。浸泡液的配比制作:清水5000克、复合肥50克、磷酸二氢钾40克、白糖50克配制成浸泡液,用石灰粉调整pH值为10-12。澄清取上清液浸泡小麦3000克,浸泡时间根据季节,气候分别在36-72小时之间,以彻底泡胀而未发芽为止。将泡胀的麦粒沥干水,置锅内煮至外熟内生时捞出,用凉水透凉后再沥干水待用。原料配比:小麦3000克、木屑300克、麦麸或米糠600克、石膏粉60克,含锌、硒10%的腐殖土300克;即按500ppm梯度加入亚硒酸钠溶液25-40克,硫酸锌溶液40-80克配制的腐殖士。制作方法:先将石膏与米糠拌匀,取2/3拌入麦料;余下的1/3与木屑拌匀后,用煮麦粒的水拌湿至手紧捏拌料指缝间水珠不下滴为度,(含水量约为65-70%)取4/5拌入麦粒料,余下的1/5再用煮麦粒的水拌湿到手涅拌料指间有成线的水滴流下为度,用此料盖料面,用750毫升菌瓶装料,用大棉塞封口外套牛皮纸,置高压锅内灭菌150-180分钟,待冷却后取出接入300ppm梯度的母种,在适温下培养15-18天菌丝可长满瓶。(3)生产种的配料与制作采用800ppm梯度。生产种制作程序,用料与原种大同小异,只有配料比作调整,配料配方:麦粒20千克,木屑4千克、米糠2.4千克、石膏粉0.54千克、腐殖土2.6千克、亚硒酸钠溶液200-800克、硫酸镁溶液400-1000克。栽培料的配制:栽培采用1200ppm梯度栽培料按每千克加入亚硒酸钠溶液5-40克,硫酸镁溶液10-80克,栽培用料均选择含天然锌、硒秸杆,具体栽培方法;用800ppm梯度生产种采用下-->列方式均可:1、整草大田栽培;2、料袋墙式栽培;3、脱袋大田栽。实施例如下:生产黄大脚蘑在母种300ppm梯度驯化中,在22-25℃温度下,转接种复苏较慢,早期吃料菌丝萌发生产不整齐,当菌丝长到料层2cm左右时,均能整齐生长显得洁白、旺盛。分离种复苏萌发快,一般18-20小时可见菌丝体萌发,对本梯度配方料比适应性强、长势好。原种在500ppm,生产种在800ppm梯度驯化中,吃料反应正常状态。培养过程中,温度在10-30℃菌丝均能正常生长。栽培料按1200ppm梯度配比,栽培料采用秸杆、草料、粉碎,按每千克加入亚硒酸钠溶液20-30克,硫酸镁溶液40-60克搅拌均匀装袋,用800ppm梯度的生产种接种,采用料袋墙式堆码栽培。栽培在6-32℃条件下,菌丝吃料状况良好,出菇状况在15-20℃最佳。菌丝体转化分解能力强,子实体有机锌、硒含量可高达3000-500pp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富含锌硒珍稀食用菌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母种固体培养基,其原料配备(重量比)氮磷钾复合肥10克、磷酸二氧钾8克、蔗糖10克、水1000克配制成浸泡液,pH值调到7.5-8,浸泡固体粮食培养料蒸熟,摊凉,加入一定量亚硒酸钠溶液、硫酸锌溶液,配制的含锌、硒腐殖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含锌硒珍稀食用菌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母种固体培养基,其原料配备(重量比)氮磷钾复合肥10克、磷酸二氧钾8克、蔗糖10克、水1000克配制成浸泡液,pH值调到7.5-8,浸泡固体粮食培养料蒸熟,摊凉,加入一定量亚硒酸钠溶液、硫酸锌溶液,配制的含锌、硒腐殖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生产方法,其原种的配料比为:复合肥50克,磷酸二氢钾40克,蔗糖50克,水5000克,配制浸泡液,pH值调定10-12,浸泡配料:小麦3千克、木屑0.3千克、麦麸或米糠0.6千克、石膏粉60克、亚硒酸钠、硫酸锌配制的腐殖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生产方法,其生产种的制作配料配方:麦粒20千克、木屑4千克、米糠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代禄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小西南食用菌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