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变功分器,用于天线馈电网络中。
技术介绍
在天线阵中,馈电网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频率带宽的限制,馈电网络不能在整个频率带宽内实现相同的功分比。对于严格限制在单频工作的天线,目前采用的方法基本是通过修正电缆来实现在整个频率带宽内实现相同的功分比。因为修正电缆会引起其它指标比如驻波比、相位等变差,因此此方法很难在使用现场进行,多数要返回厂家由专业人员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可调并且可实现任意功分比、操作简单、调节变化时对其它指标影响较小的可变功分器。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电容器I、可变电容器II、电桥I、电桥II、电桥III、电阻R,所述介质基板为矩形,在介质基板的正面分别设有条状微带线I、L状微带线II、L状微带线III,所述条状微带线I的一端为输入端焊盘,另一端为输出端I焊盘,所述L状微带线II一端为电阻R焊盘孔,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所述L状微带线III一端为输出端II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电容器I、可变电容器II、电桥I、电桥II、电桥III、电阻R,所述介质基板(1)为矩形,在介质基板(1)的正面分别设有条状微带线I(1‑1)、L状微带线II(1‑2)、L状微带线III(1‑3),所述条状微带线I(1‑1)的一端为输入端焊盘(1‑1‑1),另一端为输出端I焊盘(1‑1‑2),所述L状微带线II(1‑2)一端为电阻R焊盘孔(1‑2‑1),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1‑2‑2),所述L状微带线III(1‑3)一端为输出端II焊盘(1‑3‑1),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在输出端I焊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电容器I、可变电容器II、电桥I、电桥II、电桥III、电阻R,所述介质基板(1)为矩形,在介质基板(1)的正面分别设有条状微带线I(1-1)、L状微带线II(1-2)、L状微带线III(1-3),所述条状微带线I(1-1)的一端为输入端焊盘(1-1-1),另一端为输出端I焊盘(1-1-2),所述L状微带线II(1-2)一端为电阻R焊盘孔(1-2-1),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1-2-2),所述L状微带线III(1-3)一端为输出端II焊盘(1-3-1),另一端为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在输出端I焊盘(1-1-2)和输出端II焊盘(1-3-1)左侧与条状微带线I(1-1)和L状微带线III(1-3)之间设有电桥III孔(2),在输入端焊盘(1-1-1)和电阻R焊盘孔(1-2-1)右侧与条状微带线I(1-1)和L状微带线II(1-2)之间设有电桥II孔(3),在可变电容器I焊盘孔(1-2-2)和可变电容器II焊盘孔(1-3-2)下端与L状微带线II(1-2)和L状微带线III(1-3)之间设有电桥I孔(4);在介质基板(1)的反面设有一层金属层(1-4);
具体电路连接为:所述电桥I、电桥II和电桥III分别安装在电桥I孔(2)、电桥II孔(3)、电桥III孔(4)中,电桥I的1口与输入端焊盘(1-1-1)连接,2口通过电阻R焊盘孔(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春,王健,魏小童,张宝军,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