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5303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0:00
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外部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壳体内腔设置有分别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至第一流道口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通过一第三通道连通,第二流道口通过一第四通道连通至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的位置分别形成第一三通部和第二三通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三通部中的第一三通阀芯、设置于第二三通部中的第二三通阀芯、以及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手柄来实现液体流向的转换,对管路进行反冲洗,及时的解决了治疗过程中人体组织堵塞管路的问题,使手术过程中的液体循环更加畅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
技术介绍
中晚期恶性肿瘤通常会引起胸、腹积水,令患者痛苦不堪,热灌注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建立体腔液体循环系统,借助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热敏感性差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适合的热灌注系统是热灌注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热灌注系统中通常需要设置导流器来引导液体流通,目前的导流器在使用过程中,未完全剥落的人体组织会堵塞导管,导致引流不畅,甚至治疗被迫停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人体组织堵塞导管的问题,使得手术过程中的液体循环更加畅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外部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壳体内腔设置有分别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至第一流道口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通过一第三通道连通,第二流道口通过一第四通道连通至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的位置分别形成第一三通部和第二三通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三通部中的第一三通阀芯、设置于第二三通部中的第二三通阀芯、以及用于在转动时控制第一三通阀芯和第二三通阀芯同步转动的手柄。壳体包括下壳、上壳以及位于下壳和上壳之间的隔板,第一通道由隔板的下表面和开设于下壳上的第一凹槽围成,第二通道由隔板的下表面和开设于下壳上的第二凹槽围成,第三通道由隔板的下表面与开设于下壳上的第三凹槽围成,第四通道由上壳的下表面和开设于隔板上表面的第四凹槽围成,第四凹槽的底壁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连通孔,该两连通孔分别与第二流道口和第三凹槽连通。下壳上位于第二流道口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二流道口连通的第一连通槽,该第一连通槽的侧壁顶端部与隔板下表面密闭配合;下壳体还设置有一第二连通槽,该第二连通槽的侧壁顶端部与隔板下表面密闭配合,第二连通槽的一端连通于第三凹槽的中部,第二连通槽的另一端以及第一连通槽分别连通两连通孔。第一三通阀芯和第二三通阀芯上均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上设置有三个由圆柱体的表面沿径向向圆柱体中部延伸的导流孔,三个导流孔在圆柱体的中部连通。控制机构还包括枢接在隔板上的主动齿轮、以及分别位于主动齿轮两侧且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手柄位于上壳外侧且固定连接于主动齿轮上,第一三通阀芯和第二三通阀芯分别固定于两从动齿轮上。第一通道位于第一流道口和第一三通部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叶轮,第二通道位于第一流道口和第二三通部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叶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通过手柄来实现液体流向的转换,在堵塞时,操作手柄即可对管路进行反冲洗,及时的解决了治疗过程中人体组织堵塞管路的问题,使手术过程中的液体循环更加畅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下壳与第一三通阀芯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1、下壳;111、第一流道口;112、第二流道口;1121、第一连通槽;113、进水口;114、出水口;115、第一凹槽;1151、第一叶轮;1152、第一三通部;116、第二凹槽;1161、第二叶轮;1162、第二三通部;117、第三凹槽;118、第二连通槽;12、上壳;13、隔板;131、第四凹槽;1311、连通孔;20、手柄;21、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4、第一三通阀芯;241、导流孔;25、第二三通阀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其包括壳体、控制机构,在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113、出水口114、第一流道口111和第二流道口112,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将进水口113和第一流道口111连通的第一通道、将出水口114和第一流道口111连通的第二通道、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三通道、以及将第二流道口112与第三通道连通的第四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的位置形成第一三通部1152,第三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的位置形成第二三通部1162;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三通部1152中的第一三通阀芯24、设置于第二三通部1162中的第二三通阀芯25、以及手柄20,在转动手柄20控制第一三通阀芯24和第二三通阀芯25同步转动,以实现第一三通部1152和第二三通部1162处液体的流向。本技术的上述导流器在正常进行治疗时,第一三通阀芯24和第二三通阀芯25处于初始状态,此时,第一流道口111和第二流道口112连通体腔,液体从进水口113进入,在第一三通部1152处,第一通道导通,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关闭,在第二三通部1162处,第二通道关闭,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导通,液体顺延第一通道流入第一流道口111进入体腔,体腔中的液体从第二流道口112进入到第四通道,并经过第三通道、第二通道最终由出水口114流出。当第二流道口112发生堵塞时,转动手柄20,带动第一三通阀芯24和第二三通阀芯25转动,此时,在第一三通部1152处,第一通道关闭、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连通处导通,第二通道导通,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连通处关闭,液体从进水口113进入,顺延第一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由第二流道口112流入体腔,体腔中的液体则从第一流道口111进入后,顺延第二通道从出水口114流出,如此,在发生堵塞时,可通过转动手柄20,对第二流道口112进行反向冲洗,从而解决堵塞的问题,使得手术过程中的液体循环更加畅顺。为了便于加工,本技术的壳体包括下壳11、上壳12以及位于下壳11和上壳12之间的隔板13,第一通道由隔板13的下表面和开设于下壳11上的第一凹槽115围成,第二通道由隔板13的下表面和开设于下壳11上的第二凹槽116围成,第三通道由隔板13的下表面与开设于下壳11上的第三凹槽117围成,第四通道由上壳12的下表面和开设于隔板13上表面的第四凹槽131围成,第四凹槽131的底壁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连通孔1311,该两连通孔1311分别与第二流道口112和第三凹槽117连通。进一步的,下壳11上位于第二流道口112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二流道口112连通的第一连通槽1121,该第一连通槽1121的侧壁顶端部与隔板13下表面密闭配合;下壳体11还设置有一第二连通槽118,该第二连通槽118的侧壁顶端部与隔板13下表面密闭配合,第二连通槽118的一端连通于第三凹槽117的中部,第二连通槽118的另一端以及第一连通槽1121分别连通两连通孔1311。本技术中,第一三通阀芯24和第二三通阀芯25上均为圆柱体,以第一三通阀芯24为例,其圆柱体上设置有三个由圆柱体的表面沿径向向圆柱体中部延伸的导流孔241,三个导流孔241在圆柱体的中部连通,第二三通阀芯25与第一三通阀芯24的结构相同,在这里不做赘述。为了实现第一三通阀芯24和第二三通阀芯25同步转动以实现上述的液体流向的切换,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

【技术保护点】
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外部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壳体内腔设置有分别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至第一流道口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通过一第三通道连通,第二流道口通过一第四通道连通至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的位置分别形成第一三通部和第二三通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三通部中的第一三通阀芯、设置于第二三通部中的第二三通阀芯、以及用于在转动时控制第一三通阀芯和第二三通阀芯同步转动的手柄。

【技术特征摘要】
1.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该壳体的外部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壳体内腔设置有分别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至第一流道口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通过一第三通道连通,第二流道口通过一第四通道连通至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的位置分别形成第一三通部和第二三通部;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三通部中的第一三通阀芯、设置于第二三通部中的第二三通阀芯、以及用于在转动时控制第一三通阀芯和第二三通阀芯同步转动的手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腔热灌注系统用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下壳、上壳以及位于下壳和上壳之间的隔板,第一通道由隔板的下表面和开设于下壳上的第一凹槽围成,第二通道由隔板的下表面和开设于下壳上的第二凹槽围成,第三通道由隔板的下表面与开设于下壳上的第三凹槽围成,第四通道由上壳的下表面和开设于隔板上表面的第四凹槽围成,第四凹槽的底壁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连通孔,该两连通孔分别与第二流道口和第三凹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腔热灌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刚郭聪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地海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