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卡挂孔清废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冲头以及用以驱动冲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工作台上形成用以放置吊卡的放置座,在放置座内对应冲头设有出料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将吊卡叠放在工作台的放置座位置,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冲头向下移动,冲头冲压吊卡的孔缝,从而将孔缝中的废料压出,废料从出料孔中落出,如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放置座的导向作用,利用冲头的冲压作用,能够将提升废料的清理效率,从而保证吊卡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卡挂孔清废机。
技术介绍
吊卡通常用在鞋服上用来对服装的品牌、制造商、商标、面料、尺寸以及价格、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以供用户在购买时参考。从材质上来看,吊牌主要有纸质、塑料以及金属三类,其中纸质吊卡的成本较低,而且方便在吊卡上加工相应的图案和文字,使用较为广泛。传统的纸质吊卡的结构包括吊卡本体,在吊卡本体上开设有挂孔,挂孔中穿设有系绳,通过该系绳将吊卡挂在鞋服相应的位置上,购买者购买该鞋服之后,将该细绳剪断,将吊卡取下。上述的吊卡在生产制造中,为了更加高效的加工挂孔和保护吊卡,通过冲孔机在吊卡上形成孔缝,之后再将孔缝内的材料清除掉,即可形成挂孔。传统处理方式,是通过人工将孔缝内的材料逐一进行清除,其存在生产效率低的缺点。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吊卡挂孔清废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吊卡挂孔清废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冲头以及用以驱动冲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工作台上形成用以放置吊卡的放置座,在放置座内对应冲头设有出料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工作台的下方对应出料孔设有接料盒,所述出料孔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放置座由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围成,第一限位块包括第一纵板和第一横板,第一横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第一纵板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限位块包括第二纵板和第二横板,第二横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第二纵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横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板上的第一调整槽,第一调整槽从第一自由端向所述第一纵板延伸,还包括配设在第一调整槽中的第一螺栓和配设在第一螺栓上的第一螺母,第一螺栓配设在所述工作台上,第一螺母抵靠在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横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上的第二调整槽,第二调整槽从第二自由端向所述第二纵板延伸,还包括配设在第二调整槽中的第二螺栓和配设在第二螺栓上的第二螺母,第二螺栓配设在所述工作台上,第二螺母抵靠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纵板与所述第二纵板垂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升降板,所述冲头连接在升降板的下端,升降板通过导杆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在升降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板的下方设有调整块,调整块上设有沿调整块长度方向设置的调整槽,调整块通过调整螺栓固定在所述升降板上,调整槽的纵截面呈“凸”形,调整螺栓的螺帽部容置在调整槽内,调整螺栓的螺杆部向上穿出所述升降板且配设有蝶形螺母,所述冲头连接在调整块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板上均匀布设有与所述调整螺栓对应的调整孔,调整孔从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所述调整块的下端面沿长度方向布设有螺孔,所述冲头对应螺接在螺孔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机构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油缸或者气缸,油缸或者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杆为两根,分设在所述升降板沿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冲头设置在两根导杆之间。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将吊卡叠放在工作台的放置座位置,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冲头向下移动,冲头冲压吊卡的孔缝,从而将孔缝中的废料压出,废料从出料孔中落出,如此,本技术利用放置座的导向作用,利用冲头的冲压作用,能够将提升废料的清理效率,从而保证吊卡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吊卡的结构示意图(废料清除前);图6为本技术中吊卡的结构示意图(废料清除后);图中:10-机架11-工作台12-出料孔20-接料盒30-冲头31-螺杆40-气缸或者油缸41-气缸或者油缸的活塞杆50-吊卡51-挂孔52-废料61-第一纵板62-第一横板63-第一调整槽64-第一调整螺母65-第一螺栓66-第二纵板67-第二纵板70-升降板71-调整孔72-导杆80-调整块81-调整槽82-调整螺栓821-螺帽部822-螺杆部83-蝶形螺母84-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5,吊卡挂孔清废机,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上的工作台11、设置在工作台11上方的冲头30以及用以驱动冲头30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工作台11上形成用以放置吊卡50的放置座,在放置座内对应冲头30设有出料孔12。在使用时,吊卡50放置在放置座上,通常将多块吊卡50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并使吊卡50的挂孔51与出料孔12对齐,通过冲头30冲压挂孔51中的废料52,使得废料52从出料孔12落入下面将要叙述到的接料盒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工作台11的下方对应出料孔12设有接料盒20,所述出料孔12从所述工作台11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通过设置接料盒20对废料52进行统一收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放置座由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所述工作台11的上表面围成,第一限位块包括第一纵板61和第一横板62,第一横板6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横板61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1上,第一纵板6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限位块包括第二纵板66和第二横板67,第二横板67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1上,第二纵板66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板62与所述第一纵板6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横板67与所述第二纵板66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横板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板61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板62上的第一调整槽63,第一调整槽63从第一自由端向所述第一纵板61延伸,且第一调整槽63从第一横板62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本技术还包括配设在第一调整槽63中的第一螺栓64和配设在第一螺栓64上的第一螺母65,第一螺栓64配设在所述工作台11上且从工作台11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第一螺母65抵靠在所述第一横板6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横板6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板66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67上的第二调整槽(图中被遮挡),第二调整槽从第二自由端向所述第二纵板66延伸,且第二调整槽从第二横板67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本技术还包括配设在第二调整槽中的第二螺栓(图中被遮挡)和配设在第二螺栓上的第二螺母(图中被遮挡),第二螺栓配设在所述工作台11上且从工作台11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第二螺母抵靠在所述第二横板67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纵板61与所述第二纵板66垂直设置。采用这种结构,第一纵板61、第二纵板66以及工作台11的上表面围成半敞开的放置座结构,方便吊卡50的取放。采用上述的结构,松开第一螺母65和第二螺母,可以分别移动第一横板62和第二横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吊卡挂孔清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冲头以及用以驱动冲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工作台上形成用以放置吊卡的放置座,在放置座内对应冲头设有出料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吊卡挂孔清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冲头以及用以驱动冲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工作台上形成用以放置吊卡的放置座,在放置座内对应冲头设有出料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卡挂孔清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下方对应出料孔设有接料盒,所述出料孔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卡挂孔清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由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围成,第一限位块包括第一纵板和第一横板,第一横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第一纵板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限位块包括第二纵板和第二横板,第二横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第二纵板沿竖直方向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卡挂孔清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板上的第一调整槽,第一调整槽从第一自由端向所述第一纵板延伸,还包括配设在第一调整槽中的第一螺栓和配设在第一螺栓上的第一螺母,第一螺栓配设在所述工作台上,第一螺母抵靠在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横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上的第二调整槽,第二调整槽从第二自由端向所述第二纵板延伸,还包括配设在第二调整槽中的第二螺栓和配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四军,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天马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