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效应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用于模具。
技术介绍
设计产品造型时,由于产品外形需要,常常会设计一些尖角形状的塑胶件。如果这些塑胶件需要电镀,则凸出尖角部位由于电镀过程中存在尖端效应,即在该处会聚集过密的电力线,从而导致该部位过快沉积镀层,形成堆积,也称烧焦。此不良往往严重影响电镀不良率和电镀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好的保护产品,而且提高生产效率的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包括塑胶件和溢料浇口,所述的溢料浇口的一端与塑胶件的下端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溢料浇口的另一端与溢料流道相固定,所述的溢料流道与塑胶件的间距为10~15mm。10~15mm的距离是L的间距。作为优选,所述的溢料浇口中设有浇口流道,所述的浇口流道外端的内壁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浇口流道与溢料流道相连通,所述的溢料流道呈弧形状分布。注塑时塑胶到达溢料浇口,再从浇口进入到溢料流道,从而形成环绕产品的保护环。此保护环在电镀时可以起到屏蔽锐角作用,从而解决电镀烧焦不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件(1)和溢料浇口(2),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一端与塑胶件(1)的下端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另一端与溢料流道(3)相固定,所述的溢料流道(3)与塑胶件(1)的间距为10~1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件(1)和溢料浇口(2),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一端与塑胶件(1)的下端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另一端与溢料流道(3)相固定,所述的溢料流道(3)与塑胶件(1)的间距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飞尔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