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048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效应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用于模具。包括塑胶件和溢料浇口,所述的溢料浇口的一端与塑胶件的下端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溢料浇口的另一端与溢料流道相固定,所述的溢料流道与塑胶件的间距为10~15mm。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结构紧凑度高,提高电镀时的良品率,节约电镀成本。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结构紧凑度高,提高电镀时的良品率,节约电镀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效应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用于模具。
技术介绍
设计产品造型时,由于产品外形需要,常常会设计一些尖角形状的塑胶件。如果这些塑胶件需要电镀,则凸出尖角部位由于电镀过程中存在尖端效应,即在该处会聚集过密的电力线,从而导致该部位过快沉积镀层,形成堆积,也称烧焦。此不良往往严重影响电镀不良率和电镀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好的保护产品,而且提高生产效率的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包括塑胶件和溢料浇口,所述的溢料浇口的一端与塑胶件的下端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溢料浇口的另一端与溢料流道相固定,所述的溢料流道与塑胶件的间距为10~15mm。10~15mm的距离是L的间距。作为优选,所述的溢料浇口中设有浇口流道,所述的浇口流道外端的内壁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浇口流道与溢料流道相连通,所述的溢料流道呈弧形状分布。注塑时塑胶到达溢料浇口,再从浇口进入到溢料流道,从而形成环绕产品的保护环。此保护环在电镀时可以起到屏蔽锐角作用,从而解决电镀烧焦不良。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结构紧凑度高,提高电镀时的良品率,节约电镀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产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溢料浇口与溢料流道的整体结构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包括塑胶件1和溢料浇口2,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一端与塑胶件1的下端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另一端与溢料流道3相固定,所述的溢料流道3与塑胶件1的间距为10~15mm。所述的溢料浇口2中设有浇口流道4,所述的浇口流道4外端的内壁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浇口流道4与溢料流道3相连通,所述的溢料流道3呈弧形状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件(1)和溢料浇口(2),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一端与塑胶件(1)的下端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另一端与溢料流道(3)相固定,所述的溢料流道(3)与塑胶件(1)的间距为10~1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件防尖端效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件(1)和溢料浇口(2),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一端与塑胶件(1)的下端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溢料浇口(2)的另一端与溢料流道(3)相固定,所述的溢料流道(3)与塑胶件(1)的间距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飞尔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