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管道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2361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污泥浓缩池,拟管道净水池和升流式膨胀滤池,其中:污泥浓缩池内部设有进水管、排水管,排水管和拟管道净水池的底部连通,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出泥口,出泥口上设有阀门;拟管道净水池的内部铺设多层不同基质,拟管道净水池底部与升流式膨胀滤池相通;升流式膨胀滤池内部铺设有多孔陶粒、活性炭,池壁上设有净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易滋生蚊虫,净水效果较好,效率高,不会因长时间污染物累积增加引起堵塞,可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废水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处理不当或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打破水体平衡,降低水中溶解氧;同时还会引发肠道等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对污水的处理至关重要。填料在污水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填料的性能对废水处理的效率、能耗、稳定性及可靠性均有直接的影响。本技术是模拟管道利用填料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处理污水时易堵塞的问题和提高净水效率,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拟管道净水池和升流式膨胀滤池,污泥浓缩池内部设有进水管、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口高于进水管的出水口,排水管和拟管道净水池的底部连通,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出泥口,出泥口上设有阀门;拟管道净水池的内部铺设多层不同基质,基质总高度低于池壁高度;拟管道净水池底部与升流式膨胀滤池通过连通孔相通;升流式膨胀滤池内部铺设有滤料层、活性炭层,池壁上设有净水口,滤料和活性炭的总高度低于净水口高度;排水管进水口高度大于环形集水槽上环面高度大于升流式膨胀滤池净水口高度大于环形集水槽下环面高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净水方法,不易滋生蚊虫,净水效果较好,效率高,不会因长时间污染物累积增加引起堵塞,可长期使用。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优化方案是:污泥浓缩池的底面为倾斜面,出泥口位于底面最低处。拟管道净水池内部铺设的基质由下向上依次为鹅卵石、沸石、石英砂、生物陶粒、土壤。不同基质间设有隔板,隔板长度相同且短于拟管道净水池的长度,按“Z”字型摆放。拟管道净水池设有两个,第一、第二拟管道净水池中的隔板铺设位置对称。滤料层、活性炭层和连通孔之间设有穿孔底板。滤料层、活性炭层的总体积小于等于升流式膨胀滤池容积的三分之二。滤料层、活性炭的体积比为5:1。升流式膨胀滤池上部设有环形集水槽,出水口位于环形集水槽上、下环面之间。排水管的顶端为敞口式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五种基质层铺设示意图。图3为基质方格平铺结构示意图。图中:进水管1,进水口101,出水口102,阀门2,出泥口3,排水管4,进水端401,出水端402,倾斜池底5,植物6,中间池壁7,基质8,鹅卵石801,沸石802,石英砂803,生物陶粒804,土壤805,连通孔9,穿孔底板10,环形集水槽11,上环面12,下环面13,净水口14,清水区15,滤料层16,活性炭层17,隔板18,池壁19,挡板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技术。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由左向右依次由污泥浓缩池,第一拟管道净水池,第二拟管道净水池和升流式膨胀滤池组成。污泥浓缩池,第一拟管道净水池,第二拟管道净水池和升流式膨胀滤池按顺序紧密连接,其中:污泥浓缩池的作用是清除污水中掺杂的大量污泥,防止进入其他池子发生淤积堵塞。第一、第二拟管道净水池的作用是吸收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去除水中大量的氮鳞等污染水的元素。升流式膨胀滤池的作用是进一步净化污水,吸附和排除水中的杂质,最终得到无污染的清水。污泥浓缩池内部设有进水管1、排水管4,进水管1和排水管4对称设置,进水管1、排水管4与池壁19之间无缝连接。排水管4的进水端401高于进水管1的出水口101,排水管4和第一拟管道净水池连通,排水管4的出水端402位于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底部,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出泥口3,出泥口3上设有控制开关的阀门2。阀门2关闭,污水从进水管1流入污泥浓缩池,污水从进水管1出水口102流出,进水管1出水口102位于池子的中间偏下位置。池子中分三个区域:上部为澄清区,中部为注水区,下部为沉降区。污泥浓缩池的底部为倾斜状态即5污泥浓缩池的底面为倾斜面,倾斜面低的一侧池壁19底端设置出泥口,排水管的出水端402与倾斜面最高点平齐。污泥逐渐沉淀,积累在倾斜池底5(实心结构),能够更好的让污泥排出。当污泥集聚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打开阀门2进行排放污泥,来减少污泥占据的空间,排放一些后继续关闭阀门2。污水由进水管1连续排入,在污泥浓缩池中积累,污泥在重力场的作用下自然沉降,发生分离,污泥在底部浓缩沉降,而上层则变得澄清,通过连续的排入,最终上部澄清区的水会进入排水管4,并通过管路流入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底部;排水管4的进水端401设置为敞口式(漏斗式)结构,即排水管4的顶端安置一个开口较大的漏斗。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和第二拟管道净水池的内部铺设多层不同基质8,基质8总高度低于第一、第二拟管道净水池中间池壁7高度,水面要高于土壤层805一段距离;第二拟管道净水池底部与升流式膨胀滤池通过连通孔9相通。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和第二拟管道净水池的内部铺设的基质8由下向上依次为鹅卵石层801、沸石层802、石英砂层803、生物陶粒层804、土壤层805(参见图3)。土壤层805种植植物6,石英砂层803、生物陶粒层804对磷的吸收较好,沸石层802对氨氮的吸收较好,而鹅卵石801之间缝隙较大便于水流通,而且处理污水能力也较好。基质8在铺设时铺设方式有所不同,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全面平铺型,此基质8层为鹅卵石层801、沸石层802和土壤层805,第二种为方格平铺型(参见图2),此基质层为石英砂层803、生物陶粒层804。全面平铺即为让基质铺满整个层的空间,此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缝隙较大的基质,而方格平铺即为把基质铺设为方格状,用有机麻袋或穿孔挡板围隔,四周也铺设基质,留出些水流轨道,防止发生水流堵塞。石英砂层803、生物陶粒层804因颗粒和颗粒之间的缝隙较小,所以设置为方格平铺型(参见图2),为水留出流动的空间,防止发生堵塞。不同基质8间设有隔板18,隔板18长度相同且短于净水池长度,按“Z”字型摆放,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和第二拟管道净水池的隔板18铺设位置对称。第一拟管道净水池中四个隔板18排布是由下向上:靠左、靠右、靠左、靠右;第二拟管道净水池中四个隔板18排布是由下向上:靠右、靠左、靠右、靠左;每一层基质8要填充到上一层的隔板18与池壁19开口位置,保证水流能顺利抵达上一层。最顶层的土壤层与旁边的生物陶粒层用挡板20隔开,防止土壤流失进入生物陶粒层中。挡板20高度比土壤层高一点点,且挡板20下端与下面的隔板18紧密连接。。污水流入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底部,首先没过鹅卵石层801,然后从隔板18另一侧的开口处顺道流向沸石层802,以相同的方式依次流入石英砂层803、生物陶粒层804,最终到达土壤层805。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和第二拟管道净水池的中间池壁7高度低于两侧池壁19高度,水流没过土壤层805一定高度,经中间池壁7的顶端流向第二拟管道净水池,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和第二拟管道净水池的土壤层805上种植植物6,如荷花、菖蒲、香蒲、芦苇等。污水流入第二拟管道净水池后,水开始慢慢的从上按轨道往下流,充分浸满五种基质8后到达第二拟管道净水池底部,由连通孔9流入升流式膨胀滤池。升流式膨胀滤池的底部连通孔9侧上方设有穿孔底板10,穿孔底板10的上部依次铺设有滤料层(滤料指得是多孔陶粒)16、活性炭层17,滤料层16、活性炭层17的体积比为5:1,滤料层16、活性炭层17的总体积小于等于升流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拟管道净水池,升流式膨胀滤池,其特征在于:污泥浓缩池内部设有进水管、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口高于进水管的出水口,排水管和拟管道净水池的底部连通,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出泥口,出泥口上设有阀门;拟管道净水池的内部铺设多层不同基质,基质总高度低于池壁高度;拟管道净水池底部与升流式膨胀滤池通过连通孔相通;升流式膨胀滤池内部铺设有滤料层、活性炭层,池壁上设有净水口,滤料和活性炭的总高度低于净水口高度;排水管进水口高度大于环形集水槽上环面高度大于升流式膨胀滤池净水口高度,且大于环形集水槽下环面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拟管道净水池,升流式膨胀滤池,其特征在于:污泥浓缩池内部设有进水管、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口高于进水管的出水口,排水管和拟管道净水池的底部连通,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出泥口,出泥口上设有阀门;拟管道净水池的内部铺设多层不同基质,基质总高度低于池壁高度;拟管道净水池底部与升流式膨胀滤池通过连通孔相通;升流式膨胀滤池内部铺设有滤料层、活性炭层,池壁上设有净水口,滤料和活性炭的总高度低于净水口高度;排水管进水口高度大于环形集水槽上环面高度大于升流式膨胀滤池净水口高度,且大于环形集水槽下环面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管道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浓缩池的底面为倾斜面,出泥口位于底面最低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管道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拟管道净水池内部铺设的基质由下向上依次为鹅卵石、沸石、石英砂、生物陶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田灿安晓青杨洋钟卉元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