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91086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栽培基质为采用腐殖土、椰丝、树皮和兰花石混合所得的混合基质,结合科学的叶面追肥和施用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应用保障了春季开花的卡特兰在处理后的第二年,群体花期较为一致,且每一株的花枝数、与花朵数显著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株栽培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及在调节中小型卡特兰的花期和开花数量方面的应用,尤其是调节春季开花中小型卡特兰的花期一致性、增加开花数量的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卡特兰(Cattleyahybrida)又称嘉德利亚兰,为兰科(Orchidaceae)卡特兰属(Cattleya)植物,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从墨西哥到巴西都有分布。花形饱满,颜色艳丽,花香馥郁,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素有“洋兰之王”的美誉。卡特兰原产于中南美洲,多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目前卡特兰在我国普及推广和产业化程度均很低,与卡特兰居期花期长,花期分散严重,难集中订货上市有较大关系,导致卡特兰产业化程度低。目前缺乏促进中小型卡特兰开花一致性的栽培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小型卡特兰居群花期太长、花期不统一、难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增加卡特兰盆栽开花一致性并提高开花数量的卡特兰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栽培方法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供一种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通过科学设计基质、叶面追施微生物肥料和应用生长调节剂技术实现增加卡特兰盆栽开花一致性并提高开花数量。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栽培基质为腐殖土、椰丝、树皮和兰花石混合所得的混合基质。进一步优选地,腐殖土、椰丝、树皮和兰花石的体积比为1:1: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腐殖土采用粗腐殖土,其粒径范围最优选在20~40目之间。优选地,所述叶面追施的微生物肥料采用旺得丰牌25%冲施微生物肥(15-3-7)。所述叶面追施微生物肥料的方法是除正常营养管理外,每个月辅以旺得丰牌25%冲施肥微生物肥(15-3-7)2000倍液喷淋1次,喷后5天内不往基质内淋肥水,可保证卡特兰菌根生长,显著促进植株光泽的叶色。所述生长调节剂采用外源生长调节剂。优选采用“赤霉素20mg/L+IAA10mg/L+6-BA10mg/L”作为外源生长调节剂。所述采用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时间是在每年的秋季,进一步优选在每年的9月上旬。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方法是采用外源生长调节剂“赤霉素20mg/L+IAA10mg/L+6-BA10mg/L”,结合磷酸二氢钾、硝酸钙肥保1000倍处理2~3次。本专利技术针对春季开花中小型卡特兰,挑选在秋季中小型卡特兰达生长高峰的时期采用科学合理的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获得最佳的栽培效果,有利于促进的卡特兰的生长和开花量的增加,花期一致。进一步优选地,采用“赤霉素20mg/L+IAA10mg/L+6-BA10mg/L”作为外源生长调节剂,在喷外源生长调节剂后第4~5天喷淋1000倍磷酸二氢钾+1000倍的硝酸钙一次,所有处理都是直喷根茎与叶面;每7~10天1次,连续处理2~3次。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栽培卡特兰,生长满2~3年植株即可开花,处理的春季开花中小型卡特兰,在开花前一年的秋季进行生长调节剂喷施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领域研究表明,卡特兰的栽植基质材料对卡特兰的生长和开花量的增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卡特兰的栽植材料很多,常使用的有下列几种:水苔、木屑、椰子壳、稻壳、槟榔茎、树皮、椰丝等等,其中以3:1:1或3:1:2的水苔:稻壳:木屑混合有机介质或椰丝、树皮和兰花石的体积比为1:1:1较为常见,但是这些栽植材料对卡特兰的生长和开花量的增加效果以及保障花期一致性的效果均有限。本专利技术针对卡特兰的生长习性和需要,创造性地采用腐殖土、椰丝:树皮:兰花石混合而得的混合基质作为栽培材料,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针对性促进的卡特兰的生长,保障开花量的增加,为其花期一致做出贡献。卡特兰的气生根虽然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氮而合成兰株可利用的氮素,但针对性的合理的施肥才可以使幼苗生长更快,兰株更健壮,花色更娇艳。若施肥不当,尤其是施肥种类不对,或者施肥过量,有害无益,轻者受伤烂根,重者枯萎死亡。因此,在栽培卡特兰的过程中,掌握施肥的科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专利技术除正常肥水管理外,每个月科学辅以每个月辅以旺得丰牌25%冲施肥微生物肥(15-3-7)2000倍液喷淋1次,喷后5天内不往基质内淋肥水,保证卡特兰菌根生长,显著促进植株光泽的叶色。进一步结合磷酸二氢钾、硝酸钙肥保1000倍处理2~3次,可使春季开花的卡特兰在处理后的第二年,群体花期较为一致,且每一株的花枝数、与花朵数显著增加。同时,通过采用外源生长调节剂“赤霉素20mg/L+IAA10mg/L+6-BA10mg/L”,结合磷酸二氢钾、硝酸钙肥保1000倍处理2~3次。本专利技术针对春季开花中小型卡特兰,挑选在秋季中小型卡特兰达生长高峰的时期采用科学合理的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获得最佳的栽培效果,有利于促进的卡特兰的生长和开花量的增加,花期一致。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方法试验处理后的开花情况。图2对照处理的开花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材料为常规市购或商业途径获得的原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台湾千姿兰业的秋香(编号542)品种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定本专利技术范围。实施例1新配方基质试验试验卡特兰品种:台湾千姿兰业的秋香(编号542)品种,一年生的组培中苗。除采用栽培基质不一样,其它管理措施都统一管理。每个处理30株。试验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开展。对照组:椰丝、粗种皮(约1cm)、石子(约0.5cm)按照体积比1:1:1混合;试验组:腐殖土(20~40目):椰丝:中等粒径种皮(约0.5~1cm):石子(约0.5cm)按照体积比1:1:1:1混合。一年后调查采用不同复合基质栽培的效果,调查指标包括:①成活率;②各处理植株整体生长情况(包括根系、叶片、假球茎生长情况);③开花情况。长势优(A级)的表现为:符合品种的生长特性,根系白且多至抱团状,植株高大、叶片色泽好、肥厚,且植株的假球茎肥厚、多,开花多。长势中等(B级)的表现为:基本符合品种生物学性状,但植株不够茂盛,根系偏少,假球茎相对瘦小或偏少,叶色正常,假球茎有活力,开花量较少。长势差(C级)的表现为:生长稀疏,植株的假球茎小且少,植株矮小,假球茎萎缩瘦小,叶片无光泽、偏黄甚至落叶,不符合品种生物学性状。把不同生长情况的植株进行分析,每个处理计算于各级别中所占的数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试验组的基质腐殖土(20-40目):椰丝:中等粒径种皮(约0.5~1cm):石子(少于0.5cm)按照体积比1:1:1:1混合的后基质栽培中小盆栽卡特兰,栽培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尤其是栽培产品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主要表现为植株根系生长良好、白根多且长,可报团,叶色光泽度好,开花率与总花朵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对照基质栽培的植株根系生长量较少,20%的植株叶色光泽度相对较差,10%植株叶片失去光泽,生长不佳。表1同一混合基质配比栽培卡特兰效果情况比较研究内容对照组试验组成活率%96.6a100aA级%80.0b96.6aB级%10.0a3.4bC级%10.0a0b开花率%33.3b50.0a总花朵数42b78a实施例2增加微生物菌肥,外源生长调节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栽培基质为采用粗腐殖土、椰丝、树皮和兰花石混合所得的混合基质;经叶面追肥和施用生长调节剂处理,所述生长调节剂为外源生长调节剂,所述外源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 20 mg/L +IAA 10mg/L+6‑BA 10mg/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栽培基质为采用粗腐殖土、椰丝、树皮和兰花石混合所得的混合基质;经叶面追肥和施用生长调节剂处理,所述生长调节剂为外源生长调节剂,所述外源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20mg/L+IAA10mg/L+6-BA10mg/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土、椰丝、树皮和兰花石的体积比为1: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追施的微生物肥料为旺得丰牌25%冲施微生物肥(15-3-7)。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追肥的方法是除正常营养管理外,每个月辅以旺得丰牌25%冲施肥微生物肥(15-3-7)2000倍液喷淋1次,喷后5天内不往基质内淋肥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小型卡特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用生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芝波刘远星庾富文罗诗钟伟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千鼎兰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