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胸带,应用于单侧乳腺切除手术的术后恢复,包括胸带本体和一个包扎垫,胸带本体在与健侧乳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透空区域,包扎垫与胸带本体连接,包扎垫设置于胸带本体与患侧乳房相对应的位置,胸带本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端部设有第二连接件,包扎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包扎垫贴附于患侧乳房。这种医用胸带舒适美观,在包扎时,包扎垫贴附于患侧乳房,起到压迫止血、防止刀口处的药物脱落、防止皮下积液等作用,透空区域对应于健侧乳房,包扎时,健侧乳房不会受到胸带的挤压,有效避免了患者由于健侧乳房的极度不适导致胸闷甚至呼吸困难情况的发生,患者使用体验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胸带。
技术介绍
在患者进行单侧乳腺切除手术后,需要用传统的压力胸带对整个胸廓进行加压包扎,以起到止血、防止皮下积液等作用。但是由于术后两侧乳房的高度不同,在对患侧乳房进行加压包扎时,健侧乳房会感到极度不适,进而造成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胸带,以改善传统压力胸带在对患侧乳房包扎时,易造成健侧乳房极度不适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胸带,应用于单侧乳腺切除手术的术后恢复,包括胸带本体和一个包扎垫,所述胸带本体在与健侧乳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透空区域,所述包扎垫与所述胸带本体连接,所述包扎垫设置于所述胸带本体与患侧乳房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包扎垫在朝向所述患侧乳房的一侧还设有防滑结构,所述胸带本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连接件,包扎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所述包扎垫贴附于所述患侧乳房。这种医用胸带在包扎时,包扎垫贴附于患侧乳房,起到压迫止血、防止刀口处的药物脱落、防止皮下积液等作用;透空区域对应于健侧乳房,包扎时,健侧乳房不会受到胸带的挤压,有效避免了患者由于健侧乳房的极度不适导致胸闷甚至呼吸困难情况的发生,患者使用体验佳。进一步地,包扎垫由3-5层医用棉布缝合而成。医用棉布的材质亲肤、安全,适宜包扎伤口;设置防滑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大包扎垫与患侧乳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包扎垫下滑或脱落,对伤口恢复不利。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结构为以点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包扎垫的硅胶材质防滑凸起。硅胶材质的防滑凸起,柔软亲肤,不会造成患者不适,且硅胶本身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更好的固定包扎垫于患侧乳房处。进一步地,所述包扎垫与所述胸带主体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胸带主体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相适配的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包扎垫和胸带主体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使得包扎垫可以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一定的调节,以使得对患侧乳房进行更好的包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勾挂件、第二勾挂件以及第三勾挂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勾挂件适配的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勾挂件适配的第二扣合件以及与所述第三勾挂件适配的第三扣合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配合类似于文胸勾扣,三个勾挂件分别搭钩于三个扣合件上,使得胸带本体在包扎时形成一个环形,环覆于患者的胸廓,使得包扎的结构更牢固。进一步地,所述医用胸带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端部的横向等间距设置。设置多个第二连接件时,第一连接件可通过选择搭钩于不同的第二连接件上,来调节胸带本体所形成的环形的大小,进而使得胸带本体适于不同的患者使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共同构成魔术贴,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所述魔术贴的子面,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所述魔术贴的母面。魔术贴分为子母两面,一面具有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子母两面可粘贴在一起,也可分离,实用性强,使用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医用胸带还包括遮布,所述遮布设置于所述胸带本体背向所述包扎垫的一侧,所述遮布完全覆盖所述透空区域、所述包扎垫。在胸带本体背向包扎垫的一侧设有遮布,遮布可以覆盖住透空区域和包扎垫,避免患者走光(避免暴露患者隐私),以减轻患者术后失去乳房的心理压力,增强该医用胸带的实用性。所述遮布通过按扣与所述胸带本体连接,所述按扣的子扣设置于所述胸带本体,所述按扣的母扣设置于所述遮布。遮布通过按扣与胸带本体连接,使用方便,且可拆卸。所述遮布还设置有第一挂带和第二挂带,所述第一挂带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挂带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挂带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挂带的自由端共同配合形成套设于脖颈的套设部。设置第一挂带和第二挂带后,将第一挂带的自由端和第二挂带的自由端在患者的后脖颈处打结,这样可以对整个医用胸带起到提拉的作用,防止医用胸带下滑或脱落。本技术提供的医用胸带,舒适美观,在包扎时,包扎垫贴附于患侧乳房,起到压迫止血、防止刀口处的药物脱落、防止皮下积液等作用;透空区域对应于健侧乳房,包扎时,健侧乳房不会受到胸带的挤压,有效避免了患者由于健侧乳房的极度不适导致胸闷甚至呼吸困难情况的发生,患者使用体验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胸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医用胸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医用胸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医用胸带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医用胸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医用胸带中包扎垫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安装图5所示的包扎垫的医用胸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医用胸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医用胸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胸带本体100;包扎垫200;透空区域101;第一端部102;第二端部103;第一连接件104;第二连接件105;第一勾挂件1041;第二勾挂件1042;第三勾挂件1043;第一扣合件1051;第二扣合件1052;第三扣合件1053;防滑凸起201;第三连接件107;第四连接件108;遮布300;按扣400;第一挂带301;第二挂带30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单侧乳腺切除手术的术后恢复,包括胸带本体和一个包扎垫,所述胸带本体在与健侧乳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透空区域,所述包扎垫与所述胸带本体连接,所述包扎垫设置于所述胸带本体与患侧乳房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包扎垫在朝向所述患侧乳房的一侧设有防滑结构,所述胸带本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连接件,包扎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所述包扎垫贴附于所述患侧乳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单侧乳腺切除手术的术后恢复,包括胸带本体和一个包扎垫,所述胸带本体在与健侧乳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透空区域,所述包扎垫与所述胸带本体连接,所述包扎垫设置于所述胸带本体与患侧乳房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包扎垫在朝向所述患侧乳房的一侧设有防滑结构,所述胸带本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连接件,包扎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所述包扎垫贴附于所述患侧乳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垫由3-5层医用棉布缝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为以点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包扎垫的硅胶材质防滑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垫与所述胸带主体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胸带主体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相适配的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勾挂件、第二勾挂件以及第三勾挂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静,曾晓华,张欢,段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