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9364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荸荠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作为母本秧苗的荸荠秧苗移栽大田后,母本秧苗会分生出若干株分蘖苗,母本秧苗生长成为母株,当所有的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全部叶状茎,然后将割下的叶状茎收集到田外销毁,割下叶状茎后的2‑7天内对大田进行追肥,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轻荸荠栽培中秆枯病的感染、地上叶状茎生长整齐、地下球茎分布均匀、大果率高、产量高,用工少,收益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荸荠栽培
,特指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荸荠又名马蹄,为莎草科荸荠属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球茎作为食用器官。荸荠较耐贮藏,可贮藏至翌年3-4月,对调节蔬菜淡季供应有一定作用,也是出口商品之一。本地区种植荸荠已有上百年历史,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栽培方法。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荸荠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单位面积产量则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栽培品种老化、种性退化,选种引种不科学。二是栽培技术老套,秆枯病逐年加重。荸荠病害有秆枯病、枯萎病、茎腐病、白粉病、锈病、灰霉病以及生理性病害等,其中以秆枯病最为严重。秆枯病俗称荸荠瘟,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广泛分布于荸荠产区,病害来势猛,扩散快,严重影响产量,只要能防治秆枯病,其它病害都可兼治。该病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在我省一般是9月初开始发病,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盛发流行期。当地农民为了免受其害,从9月初开始就进行打药预防,直至10月下旬,打药次数达6-7次,并且每次配药时都是2-3种以上农药搭配一起,剂量也是严重超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作为母本秧苗的荸荠秧苗移栽大田后,母本秧苗会分生出若干株分蘖苗,母本秧苗生长成为母株,当所有的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全部叶状茎,然后将割下的叶状茎收集到田外销毁,割下叶状茎后的2-7天内对大田进行追肥。上述的追肥为荸荠秧苗移栽大田后的第二次追肥,第二次追肥的追肥品种及追肥量为每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kg或每667m2施硫酸钾7.5kg。上述的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全部叶状茎后的追肥时间为:割下叶状茎的第3天对大田进行追肥。上述的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全部叶状茎后的追肥时间为:割下叶状茎的第4天对大田进行追肥。上述的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全部叶状茎后的追肥时间为:割下叶状茎的第5天对大田进行追肥。上述的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全部叶状茎后的追肥时间为:割下叶状茎的第6天对大田进行追肥。本专利技术荸荠割除母株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具有减轻荸荠栽培中秆枯病的感染、地上叶状茎生长整齐、地下球茎分布均匀、大果率高、产量高等优点。该技术用工少,收益大,值得推广应用:1、减轻秆枯病的发生研究发现,割除母株减轻病害的原因:一是母株带病菌,荸荠种球留种时易感病而带病菌,二是育苗过程中秧苗由种球而感菌,三是移栽过程中植株机械损伤而感菌,本专利技术在母株完成分蘖分株使命后从土表下割除移栽母株,就等于清除了病菌感染源,因此能有效减少发病,明显减少打药次数及用药量,减轻发病对产量造成的影响。2015年母株不同处理对比试验:本试验供试品种为店头荸荠,2处理(割除母株与常规)、3重复,每小区种植30株,小区面积为29.7m2。7月15日移栽,8月25日割除母株。为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从发现病斑开始就进行全田防治秆枯病,大田期共防治5次,每次药剂种类1-2种,用药浓度按说明书。在统一防治、统一管理情况下,10月30日最后一次调查,虽然两处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但割除母株病情明显较轻,表现出秆枯病的病秆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少。详见表1。表1母株不同处理秆枯病发病情况2、增产增收我们在荸荠田中发现,母株下面有一个空档不长荸荠球茎。如果采用从泥表土下割除母株,原来种母株的地方就象空地,任凭其它的分蘖苗在该空地分蘖生长,生长均匀,不受母株影响,产量自然提高。2015年母株不同处理对比试验结果(表2)表明,割除母株荸荠平均产量为2235.5kg/667m2,比CK的1908.3kg/667m2增产327.2kg,增17.1%。按市场价平均每公斤6.0元计算,亩增收1963.2元,减去亩化费割除等人工费133.3元,亩净收入1829.9元,详见表2。表2母株不同处理经济性状考查3、植株生长整齐均衡田间表现荸荠叶状茎整齐一致,分析原因为割除母株后留下空档,透光性好,更有利于接受光照,分蘖苗“断奶”后竞争生长。此外,割除母株还可以控制无效分蘖、防倒伏等作用。4、用工少、成本低按照大田种植密度90cm×110cm计算,667m2种植674株移栽苗,需用工2小时,及收获等的用工,667m2化费共133.3元,可减少农药的用工及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荸荠栽培中割除母株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要点:1、大田移栽前准备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远离污染、轮作2-3年的田丘;象做水稻田一样的做好荸荠大田。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500kg-2000kg,加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35kg、碳铵50kg。翻耕整田前施入,其它化肥在移栽前1天施入,施后再耥田一次。2、移栽时间与密度7月中旬前后,当秧苗高度达到35cm-55cm时,即可起苗移栽到大田,移栽密度为90cm×110cm左右。3、大田管理3.1中耕除草:移栽成活后,可结合施肥中耕除草2-3次,植株封行前停止;中耕时要小心操作,拔除田间杂草,注意不要损伤叶状茎和匍匐茎,前期发现病弱株要及时拔除补株。3.2肥水管理:追肥可分3次进行,第一次结合中耕除草,在移栽后15天进行,赶在植株分蘖初期,每667m2施人粪尿250kg-500kg或尿素5kg;第2次约在8月底封行前,每667m2施菜籽饼50kg、硫酸钾型复合肥15kg或/和硫酸钾7.5kg;第3次施结荠肥,在秋分前后每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kg、硫酸钾15kg。水的管理,插苗后需灌深水保成活,分蘖分株期,以浅水灌溉为主,开花结荠期为需水敏感期,不能断水,球茎膨大期为需水高峰期,水层宜加深,采收期以干干湿湿为宜,在采收前15-20天排干田水,以便收获。3.3割除母株:作为母本秧苗的荸荠秧苗移栽大田后,母本秧苗会分生出若干株分蘖苗,当所有的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2cm-7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的全部叶状茎,割下叶状茎后的第2-7天(例如第3天或第4天或第5天或第6天)进行第二次追肥。母株只能割除,不能拔除。若将整株母株拔除,将会牵扯到周围的分蘖苗,势必影响分蘖苗的生长,因为分蘖苗是由母株基部抽生的地下匍匐茎先端萌芽生长而成的,分蘖苗与母株是连在一起的。将割下的叶状茎收集到田外销毁,不能埋在田里,更不能丢在田面,要及时由编织袋或塑料盆等盛装转运到田外深埋或销毁。割除后5天内保持水层3cm-5cm。3.4病虫害防治:荸荠病害有秆枯病在我省9月初开始发病,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盛发流行期。在零星见病期喷药,或封行时开始喷药保护,以后每隔7-10天喷药1次,10月下旬后停止用药。常用72%可溶性粉剂农用硫酸链霉素或50%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或20%乳油三唑酮或45%可湿性粉剂秆枯净或30%乳油咪鲜胺或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或40%悬乳剂百菌清等2-3种药剂交替防治。荸荠的虫害主要是白禾螟,也称荸荠钻心虫,它在本省能发生4个世代,重点防治第2、3代,时间为7月中旬至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母本秧苗的荸荠秧苗移栽大田后,母本秧苗会分生出若干株分蘖苗,母本秧苗生长成为母株,当所有的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全部叶状茎,然后将割下的叶状茎收集到田外销毁,割下叶状茎后的2‑7天内对大田进行追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母本秧苗的荸荠秧苗移栽大田后,母本秧苗会分生出若干株分蘖苗,母本秧苗生长成为母株,当所有的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株基部割去母株全部叶状茎,然后将割下的叶状茎收集到田外销毁,割下叶状茎后的2-7天内对大田进行追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追肥为荸荠秧苗移栽大田后的第二次追肥,第二次追肥的追肥品种及追肥量为每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kg或每667m2施硫酸钾7.5k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荸荠栽培中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镰刀从土表下2cm-5cm处的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伯诚赖小芳张尚法王健康陈伟强黄善军康鑫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