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建民专利>正文

卧式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31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卧式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包括壳体,壳体顶部靠近一边处开有进料口,其底部靠近另一边处开有出料口,一空心传热轴穿过壳体并两端伸出壳体外,传热轴上设置有空心传热叶片,空心传热叶片与传热轴之间开有通道。当颗粒尿素从进料口送入壳体内,传热轴和空心传热叶片中通入饱和蒸汽,传热轴和空心传热叶片不仅将颗粒尿素搅拌和推进,还对颗粒尿素进行传热,使其变成尿液流出熔融器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熔融器,减少了液态尿素被二次加热的可能性,因此减少了尿液中缩二脲的含量,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可以连续大量的生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复合肥生产装置
,涉及一种颗粒尿素的熔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卧式的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颗粒尿素熔融器主要有下列三种结构形式釜式、格栅式和蕾式。釜式结构的熔融器,存在以下缺陷1)颗粒尿素经过熔化后,在釜内停留时间较长,生成的缩二脲含量较高;2)需要大产量(超过5吨/小时)时,设备的体积庞大,或需要多台设备才能满足产量要求,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大,占地面积大;3)当因故停车时,釜内残存尿液需要排放,很难回收再利用。格栅式结构的熔融器,存在的缺陷有1)上层颗粒尿素被熔化后变成液体,液体依靠自重落入第二层,被二次加热,因此缩二脲的含量增加较多;2)对于大产量(超过5吨/小时)时,熔融器体积庞大,因为加热界面的有效面积只利用了一半,所以需要多台设备才能满足产量要求,设备的一次投资较大,占地面积较大;3)设备中的渣质和异物很难清理,设备维修困难。蕾式结构的熔融器,存在的缺陷1)设备中焊接节点较多,易产生露汽现象;2)设备维修和检修困难,颗粒尿素中夹带的渣质和异物易堵塞尿液通道,清理设备时,需要将设备倒置180度,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熔融颗粒尿素时生成的尿液中缩二脲含量高、异物及渣质难清理和维修困难的缺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卧式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包括壳体,壳体顶部靠近一边处开有进料口,壳体底部靠近另一边处开有出料口,一空心传热轴穿过壳体并两端伸出壳体外,传热轴上设置有空心传热叶片,空心传热叶片与传热轴之间开有通道。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传热轴设置为两个。空心传热叶片为上下两个半扇形形状,其扇边的宽度大于与传热轴相接处的宽度,呈楔形。壳体的底部与出料口相邻处还开有一出口。壳体的顶部还开有观察口、排气口和渣质清理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熔融器采用卧式结构,当颗粒尿素进入熔融器后,首先被预热到一定的温度,当颗粒尿素被预热到熔点时,发生相变,转变成液态尿素,依靠传热轴和叶片的推动,立即被排出熔融器,也就是熔化多少颗粒尿素就排出多少液态尿素,减少了液态尿素被二次加热的可能性,因此也减少了尿液中缩二脲的含量;2.本技术的熔融器在较小的空间内布置了较大的换热面积,可以满足设备的大产量(超过5吨/小时)要求,相对于同类型同产量的其他设备,其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减少了设备的一次性投资;3.所有部件均为可拆卸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或更换部件;4.颗粒尿素夹带的渣质和异物完全暴露在设备清理口范围内,方便操作人员操作,无危险性,同时设备不需停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传热轴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壳体,3.进料口,4.观察口,5.排气口,6.渣质清理口,7.出料口,8.出口,9.传热轴,10.空心传热叶片,11.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颗粒尿素熔融器存在的缺陷,依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颗粒尿素被加热熔融过程中遵循的基本规律,本技术提出了卧式颗粒尿素熔融器,其基本原理是当颗粒尿素进入熔融器后,首先被预热到一定的温度,当颗粒尿素被预热到熔点时,发生相变,转变成液态尿素,当颗粒尿素完全转变成液态尿素后,依靠传热轴和叶片的推动,立即被排出熔融器,减少了液态尿素被二次加热的可能性。针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参见图1,卧式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包括壳体2,壳体2顶部靠近一边处开进料口3,壳体2底部靠近另一边处开出料口7和供冷凝水流出的出口8,为了便于观察和清理渣质,壳体2的顶部还开有观察口4、排气口5和渣质清理口6,一空心传热轴9穿过壳体2,其两端伸出壳体2外,传热轴9也可以设置为两个,如图2所示,更增加了传热面和推进颗粒尿素的运动。如图2和图3所示,传热轴9上设置有空心传热叶片10,空心传热叶片10为上下两个半扇形形状,其扇边的宽度大于与传热轴相接处的宽度,呈楔形,空心传热叶片10与传热轴9之间开有通道11,如图4所示。饱和蒸汽通入空心传热轴9中,再通过通道11进入空心传热叶片10,使空心传热叶片10不仅起到推进颗粒尿素运动的作用,也成为传热面起到加热颗粒尿素的作用,当空心传热叶片10中的蒸汽与颗粒尿素换热成为冷凝水时,冷凝水通过通道11流入空心的传热轴9中,再从出口8流出熔融器壳体2外。其工作过程如下,将常温的颗粒尿素通过进料口3定量连续送入颗粒尿素熔融器壳体2内,电机1带动两个传热轴9相向转动,传热轴9内通入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又通过通道11进入空心传热叶片10中,颗粒尿素在传热轴9和空心传热叶片10的不断搅拌和推动下,逐渐向出料口7方向移动,在向出料口7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传热轴9和空心传热叶片l0的传热界面的作用下,颗粒尿素逐渐被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当颗粒尿素运动到出料口7时,已全部被加热转变成液态尿液,依靠液态尿液良好的流动性,快速从出料口7排出,而饱和蒸汽被换热成为冷凝水,传热轴9中的冷凝水一部分从传热轴9的末端流出壳体2外,一部分从出口8流出壳体2外,最终完成了颗粒尿素被加热熔化的目的,避免了液态尿液被二次加热的可能性,因此减少了缩二脲的增加。对本技术350公斤/小时的试验装置进行测试,该装置的实际产量达到380公斤/小时,测定经该试验装置熔化后的高温尿液中缩二脲含量结果如下 颗粒尿素中缩二脲含量的平均值为 排出颗粒尿素熔融器的尿液中缩二脲含量的平均值为 熔化前后缩二脲含量的增加值为0.913%-0.805%=0.108%对本技术8.5吨/小时的试验装置进行测试,装置取样测定尿液中缩二脲含量如下 颗粒尿素中缩二脲含量的平均值为 排出颗粒尿素熔融器的尿液中缩二脲含量的平均值为 熔化前后缩二脲含量的增加值为0.99%-0.833%=0.157%。因此可以证明,本技术的熔融器可以大大减少尿液中缩二脲的含量。权利要求1.卧式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顶部靠近一边处开有进料口(3),壳体(2)底部靠近另一边处开有出料口(7),一空心传热轴(9)穿过壳体(2)并两端伸出壳体(2)外,传热轴(9)上设置有空心传热叶片(10),所述空心传热叶片(10)与传热轴(9)之间开有通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轴(9)设置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传热叶片(10)为上下两个半扇形形状,其扇边的宽度大于与传热轴(9)相接处的宽度,呈楔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部与出料口(7)相邻处还开有一出口(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部还开有观察口(4)、排气口(5)和渣质清理口(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卧式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包括壳体,壳体顶部靠近一边处开有进料口,其底部靠近另一边处开有出料口,一空心传热轴穿过壳体并两端伸出壳体外,传热轴上设置有空心传热叶片,空心传热叶片与传热轴之间开有通道。当颗粒尿素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卧式连续颗粒尿素熔融器,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顶部靠近一边处开有进料口(3),壳体(2)底部靠近另一边处开有出料口(7),一空心传热轴(9)穿过壳体(2)并两端伸出壳体(2)外,传热轴(9)上设置有空心传热叶片(10),所述空心传热叶片(10)与传热轴(9)之间开有通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民孔亦周李鹏曹锋
申请(专利权)人:杨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