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入湖河水生态养殖水生蔬菜和鲤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9007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以生态养殖为特征的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入湖河水生态养殖水生蔬菜和鲤鱼的方法。利用入湖河水生态养殖水生蔬菜和鲤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养殖池(1)的建设;B、水生蔬菜种植;C、鲤鱼养殖;D、水生蔬菜收割;E、鲤鱼捕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水生蔬菜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农药和肥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并能够保证鱼类的生长。水生蔬菜生长过程吸收水体和泥沙中的氮磷,从而减少氮磷向下游的迁移。水生蔬菜会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和促进溶解态有机质的降解。养殖鲤鱼可清除浮游生物,进一步净化水质;同时鲤鱼等是较好的水产品,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有比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生态养殖为特征的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入湖河水生态养殖水生蔬菜和鲤鱼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三十年来,许多湖径流区农业生产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作物结构及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蔬菜面积迅速增大,有力的促进了区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蔬菜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且复种指数高,这样导致单位土地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施入的肥料量会大大增加,加上农户的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养分结构不平衡,残余养分增加,易随水移动而流入河(沟)中。湖泊径流区有主干河流多条,流入主干河的养分除与农业施肥有关外,还受养殖业、人类生活垃圾及植物残体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样随着雨季的到来(雨水冲刷)及灌溉水的排放,势必导致河(沟)水中的养分含量增加,水往低处流,河(沟)水即流入湖里,对湖水造成水体污染(主要是N、P养分的富营养化污染)。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利用入湖河水生态养殖水生蔬菜和鲤鱼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利用入湖河水生态养殖水生蔬菜和鲤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养殖池(1)的建设:在湖泊(4)边的缓坡上建设两级养殖池(1),第一级的养殖池(1)水与流入湖泊的河(2)水相连,第一级的养殖池(1)在坝埂高度为50cm处有溢水口(3),多余的池水通过溢水口(3)排入第二级的养殖池(1)中,第二级的养殖池(1)在坝埂高度为50cm处有溢水口(3),多余的池水通过溢水口(3)排入湖泊(4)中;B、水生蔬菜种植:第一级的养殖池(1)和第二级的养殖池(1)中放置漂浮种植装置,漂浮种植装置在养殖池(1)中排成平行的若干列,水生蔬菜的面积占养殖池(1)水域面积的30%,水生蔬菜漂浮种植装置(5)包括漂浮栽培床...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入湖河水生态养殖水生蔬菜和鲤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养殖池(1)的建设:在湖泊(4)边的缓坡上建设两级养殖池(1),第一级的养殖池(1)水与流入湖泊的河(2)水相连,第一级的养殖池(1)在坝埂高度为50cm处有溢水口(3),多余的池水通过溢水口(3)排入第二级的养殖池(1)中,第二级的养殖池(1)在坝埂高度为50cm处有溢水口(3),多余的池水通过溢水口(3)排入湖泊(4)中;B、水生蔬菜种植:第一级的养殖池(1)和第二级的养殖池(1)中放置漂浮种植装置,漂浮种植装置在养殖池(1)中排成平行的若干列,水生蔬菜的面积占养殖池(1)水域面积的30%,水生蔬菜漂浮种植装置(5)包括漂浮栽培床(6)、限位杆(7)和连接装置(8),漂浮栽培床(6)为厚1.5cm的泡沫板或中空塑料板,板面上开有孔径为1.2cm的定植孔(9),孔间距为10cm;限位杆(7)沿漂浮栽培床(6)两对边插入水底於泥中固定,漂浮栽培床(6)与限位杆(7)用连接装置(8)连接,且连接装置(8)可沿限位杆(7)轴线自由滑动;将驯化的薄荷扦插苗和空心菜苗固定在定植孔(9)中,驯化的薄荷扦插苗的最下一个节和空心菜苗的根部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绍聪吕艳玲沐婵钱荣青张四春张艳军张钟黄莲英张友存李泉清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市农业科学院玉溪市江川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