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的药物活性成分为环菌酰胺和中生菌素,其中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0.25~4﹕1。通过环酰菌胺同中生菌素进行复配,不会产生抵触作用,反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物能够降低杀菌剂使用量,效率高,避免病害的抗药性,延长了药物持效期,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作物和环境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菌剂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蔬菜、水果病害中的灰霉病、霜霉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黑斑病、炭疽病、落叶病、根腐病等具有特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环酰菌胺(Fenhexamid)为白色粉状固体,环酰菌胺是新型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与已有杀菌剂苯并咪唑类、二羧酰亚胺类、三唑类、苯胺嘧啶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等无交互抗性。对各种灰霉病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有很好的活性,如制剂50%WG、50%SC、50%WP,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与己有杀菌剂苯并咪唑类、二羧酰亚胺类、三唑类、苯胺嘧啶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等无交互抗性。对葡萄、硬果、草莓、蔬菜、柑橘、观赏植物、小麦等作物的安全性。对作物、人类、环境安全,是理想的综合害物治理用药。防治对象包括各种灰霉病、霜霉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黑斑病、炭疽病、落叶病、根腐病等。中生菌素(1-N-苷基链里定基-2-氨基-L-赖氨酸-2-脱氧古罗糖胺),为糖苷类抗生素,水剂为深褐色,粉剂为浅黄色,无异味。属于低毒类、低蓄积农药,属广谱、高效、低毒、无污染的农用抗生素杀菌剂。中生菌素是一种担子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的碱性、水溶性N-糖苷类物质,可抑制病原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并能使丝状真菌畸形,抑制孢子萌发和杀死孢子,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肽键生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可刺激植物体内植保素及木质素的前提物质生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能够防治多种细菌及真菌引起的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青枯病、青椒疮痂病、白菜软腐病、菜豆细菌性疫病、苹果落叶斑点病、轮纹病、炭疽病、小麦根腐病等。单一杀菌剂长期大量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药剂的复配不仅能延缓单一药剂所导致的抗性的产生,而且能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现有技术中,关于环酰菌胺和中生霉素的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杀菌谱广,且杀菌效果优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其药物活性成分为环菌酰胺和中生菌素,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0.25~4﹕1。进一步的,所述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优化的重量比为0.5~2:1。进一步的,所述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最优化的重量比为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组合物优选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剂组合物,可以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与已知的助剂配成各种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进一步的,所述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5~80%。该杀菌组合物还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余量为白炭黑。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蔬菜、水果病害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病害为灰霉病、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落叶病、黑星病或晚疫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所用的环酰菌胺与中生菌素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相互混配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优于单剂;2、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能够降低杀菌剂使用量,效率高,避免病害的抗药性,延长了药物持效期,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作物和环境安全;3.本专利技术的杀菌剂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蔬菜、水果病害中的灰霉病、霜霉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黑斑病、炭疽病、落叶病、根腐病等具有特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120%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1)配方为:环菌酰胺16%、中生菌素4%、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制备方法为:将配方中原料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粒径30μm后,捏合加水量25%,进行挤压造粒,40-50℃烘干,即得。实施例220%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1)配方为:环菌酰胺13.4%、中生菌素6.6%、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20%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1)配方为:环菌酰胺10%、中生菌素10%、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实施例420%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2)配方为:环菌酰胺6.6%,中生菌素13.4%、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20%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4)配方为:环菌酰胺4%、中生菌素16%、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620%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1)配方为:环菌酰胺10%、中生菌素10%、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制备的杀菌组合物热储后质量变差,会出现部分大颗粒。实施例715%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1)配方为:环菌酰胺7.5%、中生菌素7.5%、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840%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1)配方为:环菌酰胺20%、中生菌素20%、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980%环菌酰胺与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1)配方为:环菌酰胺40%、中生菌素40%、尿素5%、木质素磺酸钠0.9%、酒石酸0.1%、聚羧酸钠盐2%、硫酸铵8.5%、白炭黑加至10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一)将上述实施例制备的杀菌组合物对黄瓜灰霉病室内药效试验利用叶片法进行室内抑菌测定,分别将组合物5组配比、50%环菌酰胺和1%中生菌素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00ppm、50ppm、10ppm、1ppm、0.1ppm的药液;选取充分展开、叶龄一致、带有1~2cm叶柄的健康叶片,用湿棉球包裹叶柄放置在培养皿中,保湿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片背面,每处理10片叶片,重复4次。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背面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培养皿中保湿,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做空白对照。用接种器将直径5mm菌斑有菌丝的一面接种于处理叶片背面。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在20℃~22℃、相对湿度80%~90%和12h光暗交替(光强5000Lux~10000Lux)的条件下培养7d。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调查。用游标卡尺以十字交叉垂直法测量病斑直径各一次,取平均值,单位为(mm)。黄瓜新鲜叶片并打成直径为1.5cm的叶碟,直接浸入不同浓度药液中,每个浓度10个叶碟;晾干后,每个叶碟滴60μl孢子囊悬浮液。放入21℃恒温培养箱保湿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活性成分为环菌酰胺和中生菌素,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0.25~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活性成分为环菌酰胺和中生菌素,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0.25~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0.5~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悦丽,张博,马立国,齐军山,李长松,祁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