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695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5 20:50
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它包括水平布置且长度相同的矩形盖板、两个挡水坎、至少一个加强杆,盖板的宽度大于建筑物后浇带的宽度,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相互平行,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的高度相同,盖板担置在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上,且盖板通过贯穿其的若干紧固螺栓分别与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相连接,盖板的宽度方向每侧各对应有一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位于两个挡水坎之间且彼此之间相互间隔,盖板、每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采用本构件,能够使后浇带不裸露在外,使其内部钢筋不会受外力损伤,保持后浇带宽度方向两侧的积水不会灌入后浇带中,使其内部不受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和沉降等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后浇带的补浇时间一般为28天或者更长时间。由于后浇带长时间搁置,施工往往容易忽略,对其保护性措施不到位,长期裸露在外,造成钢筋被被踩踏受损等问题,垃圾进入后浇带,会给后浇带的清理造成困难,外部积水流入后浇带,会导致后浇带内裸露的钢筋被氧化,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此外,建筑材料和工具也可能通过没有防护措施的后浇带处跌落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采用本构件,能够使后浇带不裸露在外,使其内部钢筋不会受外力损伤,保持后浇带宽度方向两侧的积水不会灌入后浇带中,使其内部不受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它包括水平布置且长度相同的矩形盖板、两个挡水坎、至少一个加强杆,盖板的宽度大于建筑物后浇带的宽度,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相互平行,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的高度相同,盖板担置在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上,且盖板通过贯穿其的若干紧固螺栓分别与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相连接,盖板的宽度方向每侧各对应有一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位于两个挡水坎之间且彼此之间相互间隔,盖板、每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将本技术所述的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简称为本构件。本构件的使用状态为:本构件设置于后浇带上方,本构件的长度方向与后浇带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本构件宽度方向两侧的挡水坎分别担置于后浇带两侧的台面上。本构件的优点:本构件置于后浇带上方,能够使后浇带不裸露在外,保护后浇带不受外力损伤,本构件沿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挡水坎,保持后浇带宽度方向两侧的积水不会灌入后浇带内部,同时挡水坎也阻止垃圾进入后浇带使后浇带不受污染。盖板下侧面设置了加强杆,有效提高了本构件的整体强度,防止本构件受力变形或折断。另外,本构件结构简单,加工和使用方便,适合在行业内推广。为了本构件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其优选方案如下:作为优选的,所述加强杆的数量为一个,盖板的宽度方向中部对应有该加强杆,该加强杆与两个挡水坎等距间隔;加强杆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挡水坎的纵截面形状为上底尺寸小、下底尺寸大的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边远离盖板的宽度方向中部;挡水坎和加强杆的上侧沿两者的长度方向各自开有等距间隔竖直布置且规格相同的若干螺纹沉孔;盖板在位置上对应于每个螺纹沉孔处开有共轴线且竖直布置的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的规格相同,每个阶梯通孔由上下共轴线连通且均呈圆形的第一孔、第二孔构成,第一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孔的直径,第一孔的深度小于第二孔的深度;紧固螺栓穿经任一阶梯通孔的第一孔、第二孔旋入与该阶梯通孔相对应的螺纹沉孔中,紧固螺栓的拧动端位于第一孔内,紧固螺栓采用内六角紧固螺栓。加强杆数量为一个并且设置于盖板宽度方向的中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本构件整体强度,而且使其宽度方向两侧受力平衡;挡水坎纵截面为上底尺寸小、下底尺寸大的直角梯形且斜边远离盖板宽度方向的中部,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本构件在后浇带上的定位更加稳定,在车辆通过本构件时,挡水坎的斜边形成的斜坡也有利于车辆的通过;挡水坎和加强杆上侧沿两者长度方向开有等间距螺纹沉孔,盖板在位置上对应于每个螺纹沉孔处开有共轴线且竖直布置的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由上下共轴线连通的第一孔、第二孔构成,紧固螺栓穿经阶梯通孔的第一孔、第二孔旋入与该阶梯通孔相对应的螺纹沉孔中,紧固螺栓的拧动端位于第一孔内,采用这种结构紧固螺栓安装后不会在盖板上侧面形成凸起,有效防止了通过盖板上侧面的车辆因为盖板上侧面突出的螺栓头引发的车辆爆胎事故,同时螺栓头不在上盖板突出也可以对螺栓头本身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减小了螺栓头的磨损,延长了螺栓的使用寿命;紧固螺栓采用内六角螺栓,内六角螺栓是通过螺栓头部的内六角拧紧槽进行拧紧操作的,由于采用这种结构不需要在圆形凹孔与螺栓头之间留出使用扳手的空间,圆形凹孔直径可以进一步缩小,有效防止因为圆形凹孔与螺栓头之间的缝隙过大而导致缝隙内灰尘聚集。作为优选的,所述每一挡水坎和该加强杆的长度方向一端的中心区域设有圆形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规格相同,每一挡水坎和该加强杆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的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定位销对应适配的销孔,所述销孔为沉孔且它们的规格相同,同一挡水坎上的定位销、销孔的轴线与该挡水坎的中心线共同一水平线,该加强杆上的定位销、销孔的轴线与该加强杆的中心线共同一水平线。部分后浇带的长度较长,本构件无法覆盖整个后浇带,将多个本构件首尾相连后使用即可对较长的后浇带进行有效的保护,挡水坎和加强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销和销孔,当本构件多个进行首尾相连时,相邻两个本构件之间通过挡水坎和加强杆两端的定位销和销孔进行定位和连接。这种结构使两相邻的本构件之间可以得到准确的定位,最大程度的缩小了两相邻的本构件之间的间隙,防止污水或垃圾从两相邻的本构件之间的缝隙进入后浇带,对长度较长的后浇带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构件的结构及其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构件的结构及其使用状态自下而上看的立体图。图3是本构件的结构及其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B部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构件包括水平布置且长度相同的矩形盖板1、两个挡水坎2、一个加强杆3,盖板1的宽度大于建筑物后浇带的宽度,两个挡水坎2、所述加强杆3相互平行,两个挡水坎2、所述加强杆3的高度相同,盖板1担置在两个挡水坎2、所述加强杆3上,且盖板1通过贯穿其的若干紧固螺栓6分别与两个挡水坎2、所述加强杆3相连接,盖板1的宽度方向每侧各对应有一个挡水坎2,所述加强杆3位于两个挡水坎2之间且彼此之间相互间隔,盖板1、每个挡水坎2、所述加强杆3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盖板1的宽度方向中部对应有该加强杆3,该加强杆3与两个挡水坎2等距间隔;加强杆3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挡水坎2的纵截面形状为上底尺寸小、下底尺寸大的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边远离盖板1的宽度方向中部;挡水坎2和加强杆3的上侧沿两者的长度方向各自开有等距间隔竖直布置且规格相同的三个螺纹沉孔7;盖板1在位置上对应于每个螺纹沉孔7处开有共轴线且竖直布置的阶梯通孔8,所述阶梯通孔8的规格相同,每个阶梯通孔8由上下共轴线连通且均呈圆形的第一孔8a、第二孔8b构成,第一孔8a的直径大于第二孔8b的直径,第一孔8a的深度小于第二孔8b的深度;紧固螺栓6穿经任一阶梯通孔8的第一孔8a、第二孔8b旋入与该阶梯通孔8相对应的螺纹沉孔7中,紧固螺栓6的拧动端位于第一孔8a内,紧固螺栓6采用内六角紧固螺栓6。所述每一挡水坎2和该加强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的中心区域设有圆形的定位销4,所述定位销4的规格相同,每一挡水坎2和该加强杆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的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定位销4对应适配的销孔5,所述销孔5为沉孔且它们的规格相同,同一挡水坎2上的定位销4、销孔5的轴线与该挡水坎2的中心线共同一水平线,该加强杆3上的定位销4、销孔5的轴线与该加强杆3的中心线共同一水平线。本构件的安装及使用状态为:先根据后浇带的具体长度将相应数量的本构件通过定位销4和销孔5首尾相连(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

【技术保护点】
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平布置且长度相同的矩形盖板、两个挡水坎、至少一个加强杆,盖板的宽度大于建筑物后浇带的宽度,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相互平行,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的高度相同,盖板担置在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上,且盖板通过贯穿其的若干紧固螺栓分别与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相连接,盖板的宽度方向每侧各对应有一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位于两个挡水坎之间且彼此之间相互间隔,盖板、每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平布置且长度相同的矩形盖板、两个挡水坎、至少一个加强杆,盖板的宽度大于建筑物后浇带的宽度,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相互平行,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的高度相同,盖板担置在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上,且盖板通过贯穿其的若干紧固螺栓分别与两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相连接,盖板的宽度方向每侧各对应有一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位于两个挡水坎之间且彼此之间相互间隔,盖板、每个挡水坎、所述加强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后浇带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数量为一个,盖板的宽度方向中部对应有该加强杆,该加强杆与两个挡水坎等距间隔;加强杆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挡水坎的纵截面形状为上底尺寸小、下底尺寸大的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边远离盖板的宽度方向中部;挡水坎和加强杆的上侧沿两者的长度方向各自开有等距间隔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贺彭洲平王路黄坚陈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蚌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