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激光测距的万向调平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5265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8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激光测距的万向调平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移动平台,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其结构有:无线电能发射线圈(25)、市电接口(6)、工作指示灯(61)、风扇(10)、供电管理电路(70),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驱动电路(7)、装置底座(9)、外环壳体(1)、内旋转壳体(2);本发明专利技术便携,且可实现发射线圈与车底面之间全方向自动调平,大大提高电能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自动调节电能发射线圈与电动汽车底部水平角度的可移动式无线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世界第一台电动汽车要早于燃料汽车,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燃料汽车取代了电动车,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燃料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国际上先后出台了几种限制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措施,然而这些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尾气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把目光从燃料汽车重新转移回了电动汽车。目前电动汽车有两种充电方式,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市面上大多采用充电桩接触式充电和埋在地下的无线充电车位方式对电动汽车进行供电,然而就目前来看,上述的供电装置在普及方面不仅需要相当大的经济投入,而且工程量也十分巨大。即便上述装置在我国的主要城市地区可以快速得到普及,在我国相对落后地区甚至乡村、偏远山区仍然需要相当漫长的岁月才能得到普及,这给电动汽车的持有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某种程度上也减缓的电动汽车的普及。就接触式充电而言,由于电动车和充电桩之间存在物理连接,所以会有电弧、电火花等现象,在潮湿的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采用非接触充电方式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目前,非接触充电方式有电磁感应耦合方式和电磁共振耦合方式两种。两种方式的核心部件,均为电能的发射端与电能的接收端。由于两种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基于的原理略有不同,故两者的接收、发射端的组成结构也稍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接收、发射端之间的距离、水平角度都对电能传输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说来,距离越近效率越高,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越趋于平行,电能传输效率越高。但由于电磁感应式充电方式对于耦合传输距离的要求十分苛刻,且最佳传输距离最大只有几厘米,在应用起来十分不方便;电磁共振式充电方式的能量传输距离在将近一米的范围内也能保持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在无线充电领域相比电磁感应方式更加方便灵活,故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目前市面上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的装置有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整个供电装置固定在地面上或地面下,普及建设这种装置不仅成本高、工程量大,更重要的是建设周期漫长,尤其在乡村等落后偏远地区,建设周期就更加漫长,这样定点的无线供电装置给电动车充电带来极大的不便。第二,无线供电设备的发射线圈的角度固定不动,使得当供电端发射线圈与电动车内电能接收线圈不平行时,尤其是当充电场所的地面极其不平坦、坑坑洼洼,或者电动车底面与地面之间有严重不平行时,就进行电能的无线传输,例如电动车停在一个表面严重凹凸不平的斜坡上进行无线充电,这样会大大降低电能的传输效率,浪费国家的电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无线供电可移动平台。该专利技术装置是一种外观类似方形拉杆箱结构的、可移动的、具有双旋转壳体、能够实现万向调平功能的电动汽车无线供电装置。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端自由移动,使充电场所更加便利,而且即使在地面平坦程度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无线电能发射线圈始终与车底面保持平行,大大提升无线供电的能量传输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万向调平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移动平台,其结构有:无线电能发射线圈25、市电接口6、工作指示灯61、风扇10、供电管理电路70,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驱动电路7、装置底座9、外环壳体1、内旋转壳体2;装置底座9是一个方形盆状体,其下表面的一端装有拉杆套鞘8、另一端有滚轮4拉杆套鞘8的内部装有可伸缩拉杆3;所述的外环壳体1是嵌在装置底座中的空心扁方环柱体结构,内旋转壳体2是嵌在外环壳体1内部的扁方柱体结构,外环壳体1和内旋转壳体2高度相同,且初始状态时上表面共面,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形状为正方形,下表面的外围形状、周长均与上表面的相同,但中心为圆形镂空,镂空位置正下方装有风扇10;外环壳体1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中心处有参数相同的第一承重旋转轴191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第一承重旋转轴191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能够带动外环壳体1在装置底座9中旋转,内旋转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中心处有参数相同的第三承重旋转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122,第三承重旋转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122能够带动内旋转壳体2在外环壳体1中旋转,第一承重旋转轴191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在直线记为直线A,第三承重旋转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122的中心轴线在另一条直线上,所在直线记为直线B,直线A与直线B垂直相交;在外环壳体1的上表面有第一激光测距模块11、第二激光测距模块12,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有第三激光测距模块21、第四激光测距模块22;其中第一激光测距模块11和第二激光测距模块12的参数相同,它们的中心连线记为直线C,直线C与直线A垂直;第三激光测距模块21和第四激光测距模块22的参数相同,它们的中心连线记为直线D,直线D与直线B垂直;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和装置底座9的下表面均有散热孔;所述的市电接口6和工作指示灯61位于装置底座9的外侧面,无线电能发射线圈25位于内旋转壳体2的内部且其上表面与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平行且中心重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驱动电路7可以采取如下结构,结构包括:控制单元71、第一电机控制电路72、第二电机控制电路73、第一电机74、第二电机75、第三电机76和第四电机77。驱动电路7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控制单元71通过不同的I/O口分别与第一激光测距模块11、第二激光测距模块12、第三激光测距模块21、第四激光测距模块22、第一电机控制电路72、第二电机控制电路73相连,第一电机控制电路72还与第一电机74、第二电机75相连,第二电机控制电路73还与第三电机76、第四电机77相连。本专利技术中的供电管理电路70可以采用任何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中所采用的供电管理电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结构包括:整流滤波电路701、高频逆变电路702、降压电路703、反馈电路704。供电管理电路7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降压电路703和高频逆变电路702分别与整流滤波电路701相连,降压电路703还与工作指示灯61和风扇10相连,高频逆变电路702还与反馈电路704、发射线圈25以及驱动电路7中的控制单元71相连,反馈电路704还与驱动电路7中的控制单元71相连。本专利技术中的无线电能发射线圈25优选采用蜂房式绕制方式。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平台采用类似拉杆箱结构,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万向调平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移动平台,其结构有:无线电能发射线圈(25)、市电接口(6)、工作指示灯(61)、风扇(10)、供电管理电路(70),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驱动电路(7)、装置底座(9)、外环壳体(1)、内旋转壳体(2);装置底座(9)是一个方形盆状体,其下表面的一端装有拉杆套鞘(8)、另一端有滚轮(4),拉杆套鞘(8)的内部装有可伸缩拉杆(3);所述的外环壳体(1)是嵌在装置底座中的空心扁方环柱体结构,内旋转壳体(2)是嵌在外环壳体(1)内部的扁方柱体结构,外环壳体(1)和内旋转壳体(2)高度相同,且初始状态时上表面共面,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形状为正方形,下表面的外围形状、周长均与上表面的相同,但中心为圆形镂空,镂空位置正下方装有风扇(10);外环壳体(1)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中心处有参数相同的第一承重旋转轴(191)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第一承重旋转轴(191)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能够带动外环壳体(1)在装置底座(9)中旋转,内旋转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中心处有参数相同的第三承重旋转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122),第三承重旋转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122)能够带动内旋转壳体(2)在外环壳体(1)中旋转,第一承重旋转轴(191)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在直线记为直线A,第三承重旋转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122)的中心轴线在另一条直线上,所在直线记为直线B,直线A与直线B垂直相交;在外环壳体(1)的上表面有第一激光测距模块(11)、第二激光测距模块(12),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有第三激光测距模块(21)、第四激光测距模块(22);其中第一激光测距模块(11)和第二激光测距模块(12)的参数相同,它们的中心连线记为直线C,直线C与直线A垂直;第三激光测距模块(21)和第四激光测距模块(22)的参数相同,它们的中心连线记为直线D,直线D与直线B垂直;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和装置底座(9)的下表面均有散热孔;所述的市电接口(6)和工作指示灯(61)位于装置底座(9)的外侧面,无线电能发射线圈(25)位于内旋转壳体(2)的内部且其上表面与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平行且中心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万向调平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移动平台,其结构有:
无线电能发射线圈(25)、市电接口(6)、工作指示灯(61)、风扇(10)、供电
管理电路(70),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驱动电路(7)、装置底座(9)、外环
壳体(1)、内旋转壳体(2);装置底座(9)是一个方形盆状体,其下表面的一
端装有拉杆套鞘(8)、另一端有滚轮(4),拉杆套鞘(8)的内部装有可伸缩拉
杆(3);所述的外环壳体(1)是嵌在装置底座中的空心扁方环柱体结构,内旋
转壳体(2)是嵌在外环壳体(1)内部的扁方柱体结构,外环壳体(1)和内旋
转壳体(2)高度相同,且初始状态时上表面共面,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形
状为正方形,下表面的外围形状、周长均与上表面的相同,但中心为圆形镂空,
镂空位置正下方装有风扇(10);外环壳体(1)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中心处有
参数相同的第一承重旋转轴(191)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第一承重旋转轴
(191)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能够带动外环壳体(1)在装置底座(9)中旋
转,内旋转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中心处有参数相同的第三承重旋转
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122),第三承重旋转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
(122)能够带动内旋转壳体(2)在外环壳体(1)中旋转,第一承重旋转轴(191)
和第二承重旋转轴(192)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在直线记为直线A,第
三承重旋转轴(121)和第四承重旋转轴(122)的中心轴线在另一条直线上,所
在直线记为直线B,直线A与直线B垂直相交;在外环壳体(1)的上表面有第
一激光测距模块(11)、第二激光测距模块(12),内旋转壳体(2)的上表面有
第三激光测距模块(21)、第四激光测距模块(22);其中第一激光测距模块(11)
和第二激光测距模块(12)的参数相同,它们的中心连线记为直线C,直线C
与直线A垂直;第三激光测距模块(21)和第四激光测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小建李尚汝玉星高福斌高博吴戈单江东安明梁雪刘大恺马春阳曹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