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515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8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该装配工装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具有套孔,所述定位部配置为能与摄像头模组的马达相对定位,使所述套孔与马达的容纳槽位置对应,所述套孔的内径配置为大于或等于马达的容纳槽直径;引导套筒,所述引导套筒插接在所述套孔中,所述引导套筒的内径设置为与镜头的外径相匹配,当定位部与马达相对定位时,所述引导套筒与马达的容纳槽对接,所述引导套筒配置为能引导镜头进入马达的容纳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摄像头模组装配时镜头相对于马达发生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加工
,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的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小型摄像头已成为这类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器件。为了使这种小型摄像头具有良好的摄像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摄像头的结构、工作原理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现有的小型摄像头模组通常包括镜头和马达,所述马达用于驱动镜头进行变焦、开关等动作,镜头与马达需要进行定位装配。通常的,马达上具有用于容纳镜头的装配槽,工作人员需要控制半自动或自动设备将镜头放入装配槽中。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镜头装配到马达中时,常常发生倾斜现象。镜头无法水平的落到马达中。这种现象在镜头上设置的螺牙个数较少时更为明显。如果镜头与马达之间出现倾斜现象,则有可能造成摄像头成像的清晰度不均匀,严重影响拍摄性能。所以,有必要对镜头与马达的装配方式进行改进,使镜头能够水平装配到马达的装配槽中,保证摄像头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摄像头模组装配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其中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具有套孔,所述定位部配置为能与摄像头模组的马达相对定位,使所述套孔与马达的容纳槽位置对应,所述套孔的内径配置为大于或等于马达的容纳槽;引导套筒,所述引导套筒插接在所述套孔中,所述引导套筒的内径设置为与镜头的外径相匹配,当定位部与马达相对定位时,所述引导套筒与马达的容纳槽对接,所述引导套筒配置为能引导镜头进入马达的容纳槽中。可选地,所述定位部具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配置为卡在马达的两侧,以限定马达与定位部的相对位置。可选地,所述定位部具有两对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围成矩形空间,所述定位板配置为卡在矩形马达的四面侧壁的外侧。可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与马达卡接固定的卡勾。可选地,所述套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引导套筒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层的内径,小于所述套孔的内径。可选地,所述弹性圈由弹性泡棉或弹性橡胶制成。可选地,所述装配工装包括至少两个内径不同的引导套筒,以用于对不同直径的镜头提供装配定位。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所述装配工装能够引导镜头以水平的姿态装配在马达的容纳槽中。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工装的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工装的引导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工装在对镜头和马达进行装配时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工装的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定位部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对小型摄像头模组进行组装的装配工装,所述装配工装能够使镜头以相对于马达水平的姿态落入马达的容纳槽中,防止镜头相对于马达出现倾斜现象。所述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包括定位部和引导套筒2。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部1上具有套孔11,所述定位部1配置为可以通过定位结构与摄像头模组的马达相对定位固定,以使所述套孔11正对马达的容纳槽,两者位置对应。所述套孔11应配置为比马达容纳槽的开口更大,即套孔11内径大于容纳槽直径。如图2所示,所述引导套筒2为圆柱管结构,引导套筒2的内径与所要装配的镜头外径相匹配。在使用所述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对镜头02与马达进行装配时,如图3所示,所述引导套筒2插在所述套孔11中,所述定位部1与马达01相对定位。此时,所述引导套筒2能够与马达01的容纳槽011对接,从而引导镜头02以与马达01相对水平的姿态进入容纳槽011中。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工装能够为镜头提供良好的装配引导作用。引导套筒2的内径与所述镜头的外径匹配,镜头能够沿着引导套筒2的轴向水平滑动,不会在引导套筒2中发生倾斜现象。进一步地,引导套筒2在定位部1的定位作用下能够与马达的容纳槽对接,从而引导镜头准确进入容纳槽中。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马达进行相对定位。例如,如图1、3、4所示,所述定位部1的下侧可以具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定位板12。所述定位板12用于与马达01配合,使套孔11与马达01的容纳槽对正。如图3所示,在进行装配作业时,所述定位板12配置为能卡在马达01的两侧,为定位部1与马达01提供定位作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马达的侧壁围合呈矩形结构,而相应地,所述定位部1则具有两对相对设置的定位板12,如图1、4所示。共四块所述定位板12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当定位部1放置在马达上时,所述定位板12配置为能卡在矩形马达的四个侧壁的外侧。从而构成稳定的定位效果,马达与定位部1之间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搓动。进一步地,所述引导套筒2能够与马达的容纳槽准确对接。可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配置为当定位部放置在马达上时,卡勾能够卡在马达的侧壁或底面上,形成卡接固定,防止定位部从马达上脱落。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的下侧也可以设置有用于卡接马达的定位槽,在进行相对定位时,马达可以嵌于定位部的定位槽中。本技术并不对用于配合定位的结构进行具体限制。特别地,一方面为了防止所述套孔11损坏,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引导套筒2与容纳槽011对接的准确性,如图1、3、5所示,所述套孔11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弹性层13。所述引导套筒2的外径大于弹性层13自然状态下的内径,并且小于套孔11的内径。这样,当引导套筒2插入所述套孔11中时,所述弹性层13受到挤压产生形变,会产生弹性作用里,将引导套筒2挤压固定在套孔11中,防止引导套筒2晃动或搓动。并且,引导套筒2不与套孔11直接接触,弹性层13对套孔11的内壁起到保护作用。可选地,所述弹性层可以由各类弹性材料制成,本技术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所述弹性层可以由弹性泡棉或者弹性橡胶制成。在一种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可以配置有至少两种内径不同的引导套筒,以适配与对多种直径不同的镜头进行装配。所述引导套筒的外径也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只要保证引导套筒的外径小于套孔的内径且大于自然状态下弹性层的内径即可。这样,不同引导套筒插入套孔时,弹性层均可以提供弹性定位作用。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部(1),所述定位部(1)上具有套孔(11),所述定位部(1)配置为能与摄像头模组的马达相对定位,使所述套孔(11)与马达的容纳槽位置对应,所述套孔(11)的内径配置为大于或等于马达的容纳槽直径;引导套筒(2),所述引导套筒(2)插接在所述套孔(11)中,所述引导套筒(2)的内径设置为与镜头的外径相匹配,当定位部(1)与马达相对定位时,所述引导套筒(2)与马达的容纳槽对接,所述引导套筒(2)配置为能引导镜头进入马达的容纳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头模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部(1),所述定位部(1)上具有套孔(11),所述定位部(1)配置为能与摄像头模组的马达相对定位,使所述套孔(11)与马达的容纳槽位置对应,所述套孔(11)的内径配置为大于或等于马达的容纳槽直径;引导套筒(2),所述引导套筒(2)插接在所述套孔(11)中,所述引导套筒(2)的内径设置为与镜头的外径相匹配,当定位部(1)与马达相对定位时,所述引导套筒(2)与马达的容纳槽对接,所述引导套筒(2)配置为能引导镜头进入马达的容纳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具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定位板(12),所述定位板(12)配置为能卡在马达的两侧,以限定马达与定位部(1)的相对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杰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