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RS-485接收端的迟滞比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400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RS-485接收端的迟滞比较器,包括分压电路,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极性交换开关和迟滞电压控制电路,分压电路用于对迟滞比较器的两个输入信号进行电平线性位移,便于后续电路处理;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与所述分压电路相连,对电平位移后的两个信号进行比较;极性交换开关处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中,根据外部极性检测系统的数字输出结果,对比较器极性进行相应交换;迟滞电压控制电路,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相连,用于调节迟滞电压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迟滞比较器,解决了无极性RS-485接收端中比较器极性交换后迟滞区间为正区间的问题,极性交换前后都能保证比较器的迟滞区间处于-200mV~-50mV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电网通信领域或模拟电路
,尤其涉及应用于RS-485接收端的一种迟滞比较器。
技术介绍
RS-485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和和通讯工业协会(TIA)制定的一种串行接口标准。RS-485接口具有高噪声抑制、相对高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远、宽共模范围等特点,同时RS-485通讯接口芯片具有控制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RS-485通讯接口芯片的管脚定义如附图2所示,其中:RO为接收端输出信号;RE为接收端使能信号;DE为发送端使能信号;DI为发送端输入信号;VDD为电源;A/B为信号引脚,当DE、RE都为高电平“1”时,作为平衡驱动器的输出引脚,当DE、RE都为0时,作为接收端的信号输入引脚;GND为地。无极性RS-485通讯接口芯片可自动检测A、B信号线的极性,并根据检测结果在芯片内部做出调整,与原有的有极性RS-485芯片在管脚定义上完全兼容,可实现替代,不增加成本。中国201220086354.9号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极性485芯片,其主要包括差分电压检测电路,5ms积分电路,通讯极性辨识开关电路,当485芯片的通讯A,B脚间的电压持续的5ms内,保持Vab>0时,通讯极性辨识开关电路不动作,默认485芯片的通讯A脚接入通讯总线的A线路上,485芯片的通讯B脚接入通讯总线的B线路上;当485芯片的通讯A,B脚间的电压持续的5ms内,保持Vab<0时,通讯极性辨识电路翻转,485芯片的通讯A脚接到通讯总线的B总线上,485芯片的通讯B脚接入通讯总线的A线路上。上述专利技术虽然提供了一种无极性485芯片,但其存在如下缺点,当接收端比较器迟滞区间为-200mV~-50mV之间时,用此方法后,比较器迟滞区间变为+50mV~+200mV,A/B端在短路、空闲、开路等状态时,正接和反接两种情况下RO输出会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RS-485接收端的迟滞比较器,以解决极性交换后比较器迟滞区间变为正区间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RS-485接收端的迟滞比较器,包括分压电路,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极性交换开关和迟滞电压控制电路,分压电路用于对迟滞比较器的两个输入信号进行电平线性位移,便于后续电路处理;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与所述分压电路相连,对电平位移后的两个信号进行比较;极性交换开关处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中,根据外部极性检测系统的数字输出结果,对比较器极性进行相应交换;迟滞电压控制电路,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相连,用于调节迟滞电压区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分压电路含有: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以及四个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和第二PMOS管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VDD,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P1,该第一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相连,该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相连,再和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相连,再和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输入信号A,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输入信号B,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GND。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由五个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九PMOS管,四个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八NMOS管组成;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VDD,该第五PMOS管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P1,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互连接,再与第五P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互连接,再与第五PMOS管的漏极相连,该第六PMOS管的栅极与第一PMOS管的漏极和第三PMOS管的源极相连,该第七PMOS管的栅极与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P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和第八NMOS管的栅极相连,都连接在第二偏置电压VBN2上,该第七NMOS管的源极和第八NMOS管的源极都与GND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和第六NMOS管的栅极相连,都连接在第三偏置电压VBN3上,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第七N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与第八N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八PMOS管与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再与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相连。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极性交换开关含有: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所述外部极性检测系统的数字输出信号为CLK和CLK’;其中: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相连,再与第六P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相连,再与第七P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第二NMOS管的栅极相连,都连接在CLK上,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和第四NMOS管的栅极相连,都连接在CLK’上,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和第四NMOS管的源极相连,再与第八N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和第三NMOS管的源极相连,再与第七NMOS管的漏极相连。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迟滞电压控制电路含有:第五电阻,还含有五个NMOS管:第九NMOS管、第十NMOS管、第十一NMOS管、第十二NMOS管、第十三NMOS管,还含有三个反相器: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九NMOS管的栅极与第三偏置电压VBN3连接,该第九NMOS管的漏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DD,所述第九NMOS管的源极与第九PMOS管的漏极和第六NMOS管的漏极相连,再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相连,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相连,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与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相连,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为OUT,所述第十NMOS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该第十NMOS管的漏极与第八NMOS管的漏极相连,该第十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二N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十一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该第十一NMOS管的漏极与第七NMOS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RS‑485接收端的迟滞比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电路,用于对迟滞比较器的两个输入信号进行电平线性位移,便于后续电路处理;—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与所述分压电路相连,对电平位移后的两个信号进行比较;—极性交换开关,处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中,根据外部极性检测系统的数字输出结果,对比较器极性进行相应交换;—迟滞电压控制电路,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相连,用于调节迟滞电压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RS-485接收端的迟滞比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压电路,用于对迟滞比较器的两个输入信号进行电平线性位移,便于后续电路处理;
—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与所述分压电路相连,对电平位移后的两个信号进行比较;
—极性交换开关,处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中,根据外部极性检测系统的数字输出结果,对比较器极性进行相应交换;
—迟滞电压控制电路,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相连,用于调节迟滞电压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迟滞比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由第一PMOS管(MP6),第二PMOS管(MP7),第三PMOS管(MP4),第四PMOS管(MP5),以及四个电阻: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组成;
所述第一PMOS管(MP6)的源极和第二PMOS管(MP7)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VDD,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P1,该第一PMOS管(MP6)的漏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MP4)的源极相连,该第二PMOS管(MP7)的漏极和所述第四PMOS管(MP5)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PMOS管(MP4)的栅极和漏极相连,再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PMOS管(MP5)的栅极和漏极相连,再和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输入信号A,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入信号B,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GN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迟滞比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由五个PMOS管:第五PMOS管(MP3)、第六PMOS管(MP1)、第七PMOS管(MP2)、第八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四个NMOS管:第五NMOS管(MN5)、第六NMOS管(MN6)、第七NMOS管(MN8)、第八NMOS管(MN9)组成;
所述第五PMOS管(MP3)的源极、所述第八PMOS管(MP8)的源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MP9)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VDD,第五PMOS管(MP3)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P1,所述第六PMOS管(MP1)的源极和衬底相互连接,再与第五PMOS管(MP3)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七PMOS管(MP2)的源极和衬底相互连接,再与第五PMOS管(MP3)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六PMOS管(MP1)的栅极与第一PMOS管(MP6)的漏极和第三PMOS管(MP4)的源极相连,第七PMOS管(MP2)的栅极与第二PMOS管(MP7)的漏极和第四PMOS管(MP5)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七NMOS管(MN8)的栅极和第八NMOS管(MN9)的栅极相连,都连接在第二偏置电压VBN2上,第七NMOS管(MN8)的源极和第八NMOS管(MN9)的源极都与GND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相连,都连接在第三偏置电压VBN3上,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与第七NMOS管(MN8)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与第八NMOS管(MN9)的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亮李彬张文杰金湘亮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芯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