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轻质陶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305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强轻质陶粒。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材轻质人造骨料,特别是多孔轻质高强陶粒。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以酸性火山玻璃质岩、粘土、粉煤和腐植酸作为辅料,经高温焙烧获得。本陶粒的原料来源丰富、质量较好、强度高、吸水率较低、施工易操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材轻质人造骨料,特别是多孔轻质高强陶粒。近年,陶粒已应用于建材中,它可大大减轻重量,同时又保证足够的强度,还具有了保温及隔音的效果。过去在制造陶粒的过程中,陶粒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料的影响,比如,采用同样的焙烧工艺,云南可保的泥岩质量就超过其他地方的泥岩,这也就是过去多年陶粒的推广应用较缓慢的原因之一(详见CN86106748)。近年的其他专利文献公开了一些配方及制备方法,但普遍存在或着原料来源有限,或强度、吸水率等质量指标还不太满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高强轻质陶粒,其原料分布较广、所制得的产品强度较高、表面光滑、吸水低。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以硅藻土(Diatomite)为主要原料,以酸性火山玻璃质岩(Pearlite)、粘土、粉煤和腐植酸作为辅料,经高温焙烧获得。在混合配制上述陶粒的原料及辅料时,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硅藻土50~94%、酸性火山玻璃质岩2~30%、粘土2~20%、粉煤2~20%、腐植酸0~5%,并且各组份混合时的细度范围是50~150目。以本专利技术上述的配方所制的陶粒,其中的微孔分布均匀而致密,其松散容重在700~900kg/m3之间,比建筑用石灰岩石子大约轻50%,当松散容重在849Kg/m3时,筒压强度为11.5MPa。由于掺入了部分酸性火山玻璃质岩,固其表面可形成一层玻璃质釉面,使陶粒有很低的吸水率和很高的抗压强度。本陶粒取代石子制作混凝土时,因吸水率较低,故施工操作容易掌握,同时还具备了高强、轻质的特点。下面,列举几个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其技术方案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采用如下的配比硅藻土80%、酸性火山玻璃质岩5%、粘土10%和粉煤5%,再加入60%的水,搅拌均匀并成型,干燥后焙烧至1200℃,恒温控制一段时间,便可得到高强陶粒。实施例2采用如下的配比硅藻土70%、酸性火山玻璃质岩10%、粘土15%和粉煤5%,再加入40~50%的水,搅拌均匀并成型,干燥后焙烧至1180℃,恒温控制一段时间,便可得到高强陶粒。实施例3采用如下的配比硅藻土60%、酸性火山玻璃质岩15%、粘土20%和粉煤5%,再加入35~40%的水,搅拌均匀并成型,干燥后焙烧至1160℃,恒温控制一段时间,便可得到高强陶粒。实施例4采用如下的配比硅藻土70%、酸性火山玻璃质岩12%、粘土10%、粉煤5%和腐植酸3%,再加入60~65%的水,搅拌均匀并成型,干燥后焙烧至1200℃,恒温控制一段时间,便可得到超轻陶粒。权利要求1.一种高强轻质陶粒,其特征是它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以酸性火山玻璃质岩、粘土、粉煤和腐植酸作为辅料,经高温焙烧获得。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轻质陶粒,其特征是其中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硅藻土50~94%、酸性火山玻璃质岩2~30%、粘土2~20%、粉煤2~20%、腐植酸0~5%。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轻质陶粒,其特征是各组份混合时的细度为50~150目。全文摘要一种高强轻质陶粒。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材轻质人造骨料,特别是多孔轻质高强陶粒。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以酸性火山玻璃质岩、粘土、粉煤和腐植酸作为辅料,经高温焙烧获得。本陶粒的原料来源丰富、质量较好、强度高、吸水率较低、施工易操作。文档编号C04B20/06GK1127229SQ9510612公开日1996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梅国培, 曹国庆, 胡修浩 申请人:昆明煤炭科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轻质陶粒,其特征是它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以酸性火山玻璃质岩、粘土、粉煤和腐植酸作为辅料,经高温焙烧获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国培曹国庆胡修浩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煤炭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