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逃生
,具体涉及逃生孔盖专用电磁锁。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电视报道中人员被困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公交车起火后人员被困,动车、高铁等出现事故后乘客被困,或人员进入地下管廊、地下隧道等设施后由于人孔孔盖无法打开而被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均是由于在这些设备设施内部缺乏有效的逃生出口。尽管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技术方案能够降低部分风险,但往往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或防盗等其他因素导致其仍然存在诸多的缺陷,如:性能不稳定、操作复杂等。例如:现有的公交车、高铁、动车等交通设备,其普遍采用的逃生路径还是车辆的门窗,在逃生的过程中,如果从窗户逃生,被困人员需要用逃生锤用力敲打破坏车窗。如从车门逃生,被困人员需要先旋动紧急开门按钮,然后再用力将门拉开。众所周知,在危情发生时,人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多时候被困人员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更何况是连续敲打、旋拧按钮、拉门等一系列的复杂操作。为了尽量简化逃生时被困人员的操作动作,现有技术中是通过部件间一系列复杂的机械联动,最后将触动节点设置在一个触发按钮上,被困人员只需触动按钮即可打开逃生通道。这种做法虽然简化了 ...
【技术保护点】
逃生孔盖专用电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孔盖(1)内侧的锁杆(4)和设置在孔盖圈(2)上的锁孔(5);所述锁杆(4)的一端与锁孔(5)相对,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相对并设置有吸附板(6);所述锁杆(4)的中部设置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套设在锁杆(4)上的第一螺旋弹簧(7)和套设在第一螺旋弹簧(7)外的与孔盖(1)位置固定的导向套(8),所述第一螺旋弹簧(7)与锁杆(4)固接;所述锁杆(4)伸入锁孔(5)内时第一螺旋弹簧(7)处于自然状态;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驱动组件和手动内开组件,所述手动内开组件包括拉板(9)、接触斜板(10)和内开按钮(11);所述拉板(9)的一侧穿过位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逃生孔盖专用电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孔盖(1)内侧的锁杆(4)和设置在孔盖圈(2)上的锁孔(5);所述锁杆(4)的一端与锁孔(5)相对,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相对并设置有吸附板(6);所述锁杆(4)的中部设置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套设在锁杆(4)上的第一螺旋弹簧(7)和套设在第一螺旋弹簧(7)外的与孔盖(1)位置固定的导向套(8),所述第一螺旋弹簧(7)与锁杆(4)固接;所述锁杆(4)伸入锁孔(5)内时第一螺旋弹簧(7)处于自然状态;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驱动组件和手动内开组件,所述手动内开组件包括拉板(9)、接触斜板(10)和内开按钮(11);所述拉板(9)的一侧穿过位于吸附板(6)上的横向的导向孔并设置有勾扯部,另一侧斜向下倾斜构成与接触斜板(10)相配合的接触部;所述接触斜板(10)在内开按钮(11)的驱动下可沿竖向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孔盖专用电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孔盖(1)内侧的磁芯(12),所述磁芯(12)与吸附板(6)相对的一端设置导磁板(13),所述磁芯(12)外绕设电磁线圈(14);所述导磁板(13)上也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拉板(9)分别穿过导磁板(13)上的导向孔和吸附板(6)上的导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孔盖专用电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锁杆(4)和锁孔(5)且以孔盖(1)的中心对称分布,两锁杆(4)上对应设置复位组件、吸附板(6)、手动内开组件和电磁驱动组件;所述两电磁驱动组件共用一个磁芯(12)和电磁线圈(14);所述两手动内开组件的接触斜板(10)通过连板(17)连接构成V形的联动叉(15),所述联动叉(15)通过一个内开按钮(11)驱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孔盖专用电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盖(1)的内侧设置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通过连杆与孔盖(1)固定;所述内开按钮(11)包括竖向的推杆和固定在推杆下端的按压头,所述推杆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6)后与连板(17)固接,所述推杆上套设第二螺旋弹簧(18),所述第二螺旋弹簧(18)位于按压头与安装板(16)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逃生孔盖专用电磁锁,其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