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成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是由成百上千只单体离子电池串并联组成。在这种紧密排列的情况下,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随之安全风险也跟着提高,而目前市场上成熟的BMS管理系统只能管控到单串锂离子电芯组,锂离子单体电芯管控对于目前的BMS管理系统来说还是盲区,如:一个电芯组中某单体电芯出现不良时就会发生电池环流现象,进而热失控,如果温度过高,严重者会导致安全隐患,这就对锂电池组的成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之不足,而提供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本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芯,电芯上支架、电芯下支架和一对导电板,电芯上支架的两端分别开有正极孔和负极孔,一对导电板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电芯上支架上,且一对导电板的另一端位于上支架的正极孔和负极孔上方,电芯上支架套在锂离子电池电芯上,锂离子电池电芯的正、负极柱分别位于电芯上支架的正极孔和负极孔内,且锂离子电池电芯的正、负极柱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与一对导电板相连,电芯下支架开有电芯槽,锂离子 ...
【技术保护点】
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芯(1),电芯上支架(2)、电芯下支架(3)和一对导电板(4),电芯上支架(2)的两端分别开有正极孔和负极孔,一对导电板(4)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电芯上支架(2)上,且一对导电板(4)的另一端位于上支架的正极孔和负极孔上方,电芯上支架(2)套在锂离子电池电芯(1)上,锂离子电池电芯(1)的正、负极柱分别位于电芯上支架(2)的正极孔和负极孔内,且锂离子电池电芯(1)的正、负极柱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与一对导电板(4)相连,电芯下支架(3)开有电芯槽,锂离子电池电芯(1)下部位于电芯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芯(1),电芯上支架(2)、电芯下支架(3)和一对导电板(4),电芯上支架(2)的两端分别开有正极孔和负极孔,一对导电板(4)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电芯上支架(2)上,且一对导电板(4)的另一端位于上支架的正极孔和负极孔上方,电芯上支架(2)套在锂离子电池电芯(1)上,锂离子电池电芯(1)的正、负极柱分别位于电芯上支架(2)的正极孔和负极孔内,且锂离子电池电芯(1)的正、负极柱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与一对导电板(4)相连,电芯下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超峰,陈韵吉,袁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恒生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