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作为多孔材料由于其可变的化学结构,优异的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合理的设计,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可以广泛运用于气体储存、锂离子储存、催化领域。然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化学稳定性往往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许多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有水分的情况下容易分解或者坍塌。如果在更复杂的情况下,例如,当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由于电解液的情况更为复杂,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稳定性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为基础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该电极材料化学式为C8H4N8Mn,其中,C8H4N8为5'-(吡嗪-2-基)-2H,4'H-3,3'-联(1,2,4-三唑),所述电极材料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386(7)?,b=11.215(3)?,c=13.317(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材料化学式为C8H4N8Mn,其中,C8H4N8为5'‑(吡嗪‑2‑基)‑2H,4'H‑3,3'‑联(1,2,4‑三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材料化学式为C8H4N8Mn,其中,C8H4N8为5'-(吡嗪-2-基)-2H,4'H-3,3'-联(1,2,4-三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材料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386(7)?,b=11.215(3)?,c=13.317(3)?,α=78.25(5)o,β=86.53(3)o,γ=82.37(3)o,V=1551.15(1)?3。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有机化合物5'-(吡嗪-2-基)-2H,4'H-3,3'-联(1,2,4-三唑)和硝酸锰溶于水和甲醇的混合溶剂当中,其中水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1,在室温下搅拌形成混合液A,然后将所述混合液A在60℃下反应回流24小时得到混合液B,...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