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043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体育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链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链球,包括链球本体,所述链球本体上具有把手和链子,其特征在于,链球本体的球心处具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传感器模块、集成电路模块和电源;所述集成电路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的输出端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模块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接数据发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分别与传感器模块、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自动采集标枪飞行过程中的物理数据,并且结构简单,完全依靠硬件电路自动完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体育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链球
技术介绍
链球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投掷项目,链球运动使用的为投掷器械,具体是在一个用铁或铜制成的球体,在上面安有链子和把手,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影响链球投掷距离的主要因素包括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等,目前,人们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这一系列的因素,进而调制技术动作,缺乏切实的理论依据,而采用摄像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出这些参数的方式,成本较高,并且实际应用十分繁琐;此外,链球在空中运动时,观众无法直观看到链球的飞行速度,角度等细节内容,通常只能得知最后的结果,无法得知链球飞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这对于观看链球运动的观众来说,显得十分枯燥乏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动测量飞行过程中各种物理数据的链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链球,包括链球本体1,所述链球本体1上具有把手和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球本体1的球心处具有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传感器模块、集成电路模块和电源;所述集成电路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的输出端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模块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接数据发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分别与传感器模块、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电阻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NMOS管第三NMOS管M3、第四NMOS管M4、第五NMOS管M5、第六NMOS管M6和第七NMOS管M7;第一NMOS管M1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二NMOS管M2的漏极,第一NMOS管M1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二NMOS管M2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一NMOS管M1的源极,第二NMOS管M2的源极接地;第一NMOS管M1源极、第二NMOS管M2栅极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为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三NMOS管M3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四NMOS管M4的漏极,其源极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第四NMOS管M4的漏极通过第六电阻R6接电源VDD,其源极接地;第五NMOS管M5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R7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三NMOS管M3的漏极;第六NMOS管M6的漏极通过第八电阻R8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一NMOS管M1的漏极;第五NMOS管M5和第六NMOS管M6的源极共同接第七NMOS管M7的漏极;第七NMOS管M7的栅极接第三NMOS管M3的源极和第四NMOS管M4的栅极,其源极接地;第八电阻R8与第六NMOS管M6的连接点为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本技术总的技术方案,是在传统的链球结构基础上,在其球心处设置传感器模块,根据现有的传感器技术,可以直接采用能够测量链球飞行过程中各种物理参数的传感器来采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集成电路模块处理后进行处理和发送;集成电路模块中设置有用于放大电信号的信号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以及数据发送模块,其中信号放大电路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以便于模数转换电路能够准确的识别,模数转换电路采用的是普通常用的模数转换器,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数据发送模数能够将模数转换电路输出的数据进行发送,此处应当采样无线数据发送模数,目前市面上有较多的无线数据发送模块,本技术可根据需要采用任意一种,在此不再赘述。可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完全采用硬件电路实现链球飞行过程中物理信号的采集,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比依靠图像采集加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式更加及时高效,不存在延时问题,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链球只用搭配可接受链球发出信号的信号接收器,即可获得链球飞行过程中的物理信息,然后将物理信息进行显示则可使运动员和观众获得足够的信息。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线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自动采集链球飞行过程中的物理数据,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并且结构简单,完全依靠硬件电路自动完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链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集成电路模块和电源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图3是信号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链球,包括链球本体1,所述链球本体1上具有把手和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球本体1的球心处具有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传感器模块、集成电路模块和电源;所述集成电路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的输出端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模块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接数据发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分别与传感器模块、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电阻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NMOS管第三NMOS管M3、第四NMOS管M4、第五NMOS管M5、第六NMOS管M6和第七NMOS管M7;第一NMOS管M1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二NMOS管M2的漏极,第一NMOS管M1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二NMOS管M2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一NMOS管M1的源极,第二NMOS管M2的源极接地;第一NMOS管M1源极、第二NMOS管M2栅极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为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三NMOS管M3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四NMOS管M4的漏极,其源极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第四NMOS管M4的漏极通过第六电阻R6接电源VDD,其源极接地;第五NMOS管M5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R7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三NMOS管M3的漏极;第六NMOS管M6的漏极通过第八电阻R8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一NMOS管M1的漏极;第五NMOS管M5和第六NMOS管M6的源极共同接第七NMOS管M7的漏极;第七NMOS管M7的栅极接第三NMOS管M3的源极和第四NMOS管M4的栅极,其源极接地;第八电阻R8与第六NMOS管M6的连接点为信号放大电路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球,包括链球本体(1),所述链球本体(1)上具有把手和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球本体(1)的球心处具有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传感器模块、集成电路模块和电源;所述集成电路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的输出端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模块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接数据发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分别与传感器模块、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电阻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NMOS管第三NMOS管M3、第四NMOS管M4、第五NMOS管M5、第六NMOS管M6和第七NMOS管M7;第一NMOS管M1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二NMOS管M2的漏极,第一NMOS管M1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二NMOS管M2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一NMOS管M1的源极,第二NMOS管M2的源极接地;第一NMOS管M1源极、第二NMOS管M2栅极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为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三NMOS管M3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四NMOS管M4的漏极,其源极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第四NMOS管M4的漏极通过第六电阻R6接电源VDD,其源极接地;第五NMOS管M5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R7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三NMOS管M3的漏极;第六NMOS管M6的漏极通过第八电阻R8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一NMOS管M1的漏极;第五NMOS管M5和第六NMOS管M6的源极共同接第七NMOS管M7的漏极;第七NMOS管M7的栅极接第三NMOS管M3的源极和第四NMOS管M4的栅极,其源极接地;第八电阻R8与第六NMOS管M6的连接点为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球,包括链球本体(1),所述链球本体(1)上具有把手和链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球本体(1)的球心处具有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传感器模块、集成
电路模块和电源;所述集成电路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所
述传感器模块的输出端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模数转换电
路的输入端,所述模块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接数据发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分别与传感器
模块、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发送模块连接;
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电阻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
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NMOS
管第三NMOS管M3、第四NMOS管M4、第五NMOS管M5、第六NMOS管M6和第七NMOS管M7;
第一NMOS管M1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接电源VDD,其栅极接第二NMOS管M2的漏极,第一
NMOS管M1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二NMOS管M2的漏极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锴宋爱玲王新星祝岷虹龙萍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