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001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第一磁轭环、垫片、第一簧片、透镜载体、磁石、第二簧片、第二磁轭环;其中,在镜头载体配合孔边缘且位置与透镜载体的电磁耦合伸入槽对应的数量相等的对称地设有第二磁轭环磁轭瓣,该第二磁轭环磁轭瓣朝向所述磁轭环腔垂直凸起形成磁耦合轭瓣且呈矩形,该第二磁轭环磁轭瓣无接触地伸入到电磁耦合伸入槽且其耦合平面朝向磁石的磁极耦合面;第一磁轭环和第二磁轭环嵌合安置与磁石在对应线圈相应位置上构成复合磁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各气隙中的气场是均匀一致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型直线马达
,具体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应用并不限于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高像素微型数字照相机。
技术介绍
前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原理来源于喇叭的工作原理,即,线圈在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中,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线圈感应到电磁力而位移,而线圈的位移带动音盘位移(振动)。在透镜驱动装置中,线圈的位移带动安置有透镜的透镜载体发生位移,使透镜前后移动而达到对焦的目的。近年来,随微型照相机中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CMOS技术的发展,高像素和超高像素的图像传感器得到了普遍应用,为了保证高像素和超高像素的微型照相机获取高清晰度的图像,从而对透镜驱动装置的动态光轴度精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透镜驱动装置的动态光轴度即为透镜载体的中心轴线(可视为与透镜的光轴线一致,所以,也可称为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线)与图像传感器平面的垂线形成的角度在运动中的变化。关于透镜驱动装置的技术信息,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通过改善磁石与磁轭环的电磁配合效果,并且保障磁石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均匀分布而藉以使线圈在有效长度范围内获得的电磁感应力显著增大以获得理想的驱动特性,并且降低电源驱动功耗,有利于方便而快捷地安装而藉以提高装配效率,有益于充分避免杂质渗透入到内部而藉以保障图像品质,有便于提高透镜光轴度和有善于避免线圈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部件产生影响的透镜驱动装置。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通过对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内容的解读可知其一组磁石与第一磁轭环以及第二磁轭环配合,在磁轭环腔内形成弯曲磁场,虽然磁场分布均匀使线圈有效长度增加而获得较高的电磁感应力,但是,因为磁轭环腔内没有设置接近磁石的磁轭瓣,磁场气隙大,公知常识,磁阻会成倍增加而引起磁通量成倍衰减,所以,又会限制线圈电磁感应的效用;其二,由于弯曲的磁场的强度及均匀性受磁石和第一磁轭环以及第二磁轭环的物理尺寸影响大,一旦其物理尺寸发生微弱的偏差,就会引起磁场强度均匀性发生较大的偏差,同时,弯曲的磁场在气隙中,其强度的强弱对距离极其敏感,一旦线圈的中心位置在装配中发生微弱的偏差,其与一组磁石(一般为四个,并对称布置在第一磁轭环内腔的四个角部位置)耦合的电磁感应力的四个分力的对称性会严重劣化,最终导致镜头载体的光轴度产生超限偏差而劣化;其三,镜头驱动方式,是从零距离(对焦+∞位置)至最大距离(对焦最近位置),每次对焦驱动都要全行程驱动,所以,对焦时间长。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一,具有第一磁轭环和第二磁轭环的双磁轭耦合磁场,第二磁轭环与各磁石之间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各气隙中的气场是均匀一致的,第一磁轭环辅助地拾取各磁石的部分漏磁以增强磁场的磁通量,有助于改善磁石与磁轭环的电磁配合效果使得线圈在该复合磁场中获得最大电磁感应效能并得到高度一致大小的电磁感应力,从而达到获得高度动态光轴度精度的理想结果;其二,通过对具有的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施加在透镜载体上的初始力的大小方向的调整,使透镜载体在行程范围内光轴方向上的初始位置可以在任何位置上,双向驱动透镜载体,可使透镜载体的对焦位移距离减少而获得快速对焦的结果,同时又可提升透镜载体的动态光轴度精度,是一个满足超高像素摄像头的理想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三,优化了透镜驱动装置的机械结构,更有利于方便而快捷地安装以及更适应实施自动化装配流水线而藉以提高装配效率,更有益于充分避免杂质渗透入到内部而藉以保障图像品质,更有利于提高透镜光轴度的透镜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磁轭环、垫片、第一簧片、透镜载体、磁石、第二簧片、第二磁轭环;其中,所述第二磁轭环具有第二磁轭环底壁,该第二磁轭环底壁与所述第一磁轭环的第一磁轭环底壁平行,在所述第二磁轭环底壁的居中部位开设有与镜头载体配合的镜头载体配合孔并与磁轭环腔相通,在所述镜头载体配合孔边缘且位置与透镜载体的电磁耦合伸入槽对应的数量相等的对称地设有第二磁轭环磁轭瓣,该第二磁轭环磁轭瓣朝向所述磁轭环腔垂直凸起形成磁耦合轭瓣且呈矩形,该第二磁轭环磁轭瓣无接触地伸入到电磁耦合伸入槽且其耦合平面朝向磁石的磁极耦合面;所述第一磁轭环和所述第二磁轭环嵌合安置与所述磁石在对应线圈相应位置上构成复合磁场。更具体而言,其所述垫片中安置第一簧片的第一簧片瓣框架和第二簧片瓣框架的垫片第二平面与安置第一簧片瓣载体支撑翼和第二簧片瓣载体支撑翼的镜头载体的第一支撑平台的平面错开且以第一磁轭环底壁内侧面为基准的距离所述垫片第二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平面的距离,构成第一簧片给予镜头载体背向第一磁轭环底壁的初始推力。更进一步地,第二簧片载体支撑环的平行且朝向前述第一磁轭环底壁的平面与载体的第二支撑平台的平面贴触,叠加在磁石第一平面的第二簧片第一平面与安置在第二支撑平台的所述第二簧片支撑环平面构成以第一磁轭环底壁为基准距离所述透镜载体的第二支撑平台的距离大于磁石第一平面的距离的高低差,由此产生构成第二簧片初始对镜头载体施加朝向第一磁轭环底壁的推力。更进一步地,第一簧片对镜头载体初始施加背向第一磁轭环底壁的力,而第二簧片对镜头载体初始施加朝向第一磁轭环底壁的力,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分别初始施加在镜头载体上的力的方向是互为相反的,且在镜头载体在移动时保持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的作用力互为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磁轭环,外廓为四边柱体,该第一磁轭环构成有第一磁轭环底壁和磁轭环腔侧壁以及第一磁轭环底壁和磁轭环腔侧壁构成的内侧空间磁轭环腔,在第一磁轭环底壁的中央部位开设有与磁轭环腔相通的圆形的透镜载体配合孔;所述磁轭环腔为四边柱体空间,在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的边缘朝向磁轭环腔垂直凸起第一磁轭环防尘环,第一磁轭环底壁和磁轭环腔侧壁和第一磁轭环防尘环构成集尘凹槽;在所述透镜载体的第一支撑平台上在带螺牙的镜筒边缘还设置有第一平台防尘箍,该第一平台防尘箍朝向第一磁轭环底壁突起;与所述第一磁轭环防尘环相配合形成防尘圈。更进一步地,在所述透镜载体的第一支撑平台上还对称布置第一平台限位凸台,该第一平台限位凸台朝向前述第一磁轭环底壁突起,且突出高度超过所述第一平台防尘箍的突出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簧片的邻近第一线圈焊盘位置设置有方便线圈一电极引线焊接固定的第一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轭环(1)、垫片(2)、第一簧片(3)、透镜载体(4)、磁石(5)、第二簧片(6)、第二磁轭环(7);其中,所述第二磁轭环(7)具有第二磁轭环底壁(71),该第二磁轭环底壁(71)与所述第一磁轭环(1)的第一磁轭环底壁(11)平行,在所述第二磁轭环底壁(71)的居中部位开设有与镜头载体(4)配合的镜头载体配合孔(712)并与磁轭环腔(13)相通,在所述镜头载体配合孔(712)边缘且位置与透镜载体(4)的电磁耦合伸入槽(422)对应的数量相等的对称地设有第二磁轭环磁轭瓣(711),该第二磁轭环磁轭瓣(711)朝向所述磁轭环腔(13)垂直凸起形成磁耦合轭瓣且呈矩形,该第二磁轭环磁轭瓣(711)无接触地伸入到电磁耦合伸入槽(422)且其耦合平面朝向磁石(5)的磁极耦合面(54);所述第一磁轭环(1)和所述第二磁轭环(7)嵌合安置与所述磁石(5)在对应线圈(421)相应位置上构成复合磁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磁轭环(1)、垫片(2)、第一簧片(3)、透镜载体(4)、磁石(5)、
第二簧片(6)、第二磁轭环(7);
其中,所述第二磁轭环(7)具有第二磁轭环底壁(71),该第二磁轭环底壁
(71)与所述第一磁轭环(1)的第一磁轭环底壁(11)平行,在所述第二磁轭
环底壁(71)的居中部位开设有与镜头载体(4)配合的镜头载体配合孔(712)
并与磁轭环腔(13)相通,在所述镜头载体配合孔(712)边缘且位置与透镜载
体(4)的电磁耦合伸入槽(422)对应的数量相等的对称地设有第二磁轭环磁轭
瓣(711),该第二磁轭环磁轭瓣(711)朝向所述磁轭环腔(13)垂直凸起形成
磁耦合轭瓣且呈矩形,该第二磁轭环磁轭瓣(711)无接触地伸入到电磁耦合伸
入槽(422)且其耦合平面朝向磁石(5)的磁极耦合面(54);所述第一磁轭环
(1)和所述第二磁轭环(7)嵌合安置与所述磁石(5)在对应线圈(421)相应
位置上构成复合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2)中安置
第一簧片(3)的第一簧片瓣框架(311)和第二簧片瓣框架(321)的垫片第二
平面(24)与安置第一簧片瓣载体支撑翼(313)和第二簧片瓣载体支撑翼(323)
的镜头载体(4)的第一支撑平台(43)的平面错开且以第一磁轭环底壁(11)
内侧面为基准的距离所述垫片第二平面(24)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43)
的平面的距离,构成第一簧片(3)给予镜头载体(4)背向第一磁轭环底壁(11)
的初始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簧片载体支撑环
(63)的平行且朝向前述第一磁轭环底壁(11)的平面与载体(4)的第二支撑
平台(44)的平面贴触,叠加在磁石第一平面(52)的第二簧片第一平面(612)
与安置在第二支撑平台(44)的所述第二簧片支撑环(63)平面构成以第一磁轭
环底壁(11)为基准距离所述透镜载体(4)的第二支撑平台(44)的距离大于
磁石第一平面(52)的距离,构成第二簧片(6)初始对镜头载体(4)施加朝向
第一磁轭环底壁(11)的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簧片(3)对镜头
载体(4)初始施加背向第一磁轭环底壁(11)的力,而第二簧片(6)对镜头载

\t体(4)初始施加朝向第一磁轭环底壁(11)的力,第一簧片(3)和第二簧片(6)
分别初始施加在镜头载体(4)上的力的方向是互为相反的,且在镜头载体(4)
在移动时保持第一簧片(3)和第二簧片(6)的作用力互为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磁轭环
(1),外廓为四边柱体,该第一磁轭环(1)构成有第一磁轭环底壁(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在伟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