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67564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安装于转动体与固定框之间,包括设置于固定框顶部的铰链,横向设置于转动体顶部的限制器,以及纵向设置于转动体内的套筒组件,铰链的下表面纵向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内纵向设置有连接孔,限制器横向右端纵向设置有通孔,套筒组件包括钢管,以及套设于钢管内部的弹簧钢,钢管安装于通孔中,弹簧钢的顶端可扭转地安装于连接孔内,弹簧钢的底端与钢管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回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稳定地调整扭力,能够使转动体回位后对固定框存在一定的压力,保证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门或窗的自动回位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安装于转动门窗上的自动回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用于住房、办公室的可转动开闭的门窗,以及用于文件柜、书柜、壁橱、组合家具和电器的可转动开闭的柜门,越来越多地要求其具有自动关闭且力度可调的性能,目前市场上用于转动门窗上的自动回位装置大多采用液压回位装置和机械弹簧回位装置,但是前述结构各自具有不同的缺点:液压装置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不利于广泛应用;机械弹簧回位装置安装于转动体内部,损坏时不易更换,装置内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拆装易发生危险,而且回位行程固定为90°,若要保证关闭时的密封性能,只能牺牲转动体的打开角度,影响使用舒适度。中国专利CN103603565A公开了一种自动回位铰链,适用安装于转动体及固定框之间,所述自动回位铰链包括扭簧、固定件及底座,所述固定件固定于转动体上,所述底座固定于固定框上,所述扭簧的上端与所述固定件固定,所述扭簧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其还包括扭簧调整机构,所述扭簧调整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扭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齿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回位装置通过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的相互啮合来实现自动回位时的扭簧扭力的调节,但是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相互之间啮合的高度较小,经常发生因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错位或者单个或多个轮齿断裂而无法啮合的现象,扭力调节不够稳定;对齿轮的刚性要求较高,制造成本较高;同时,固定件固定在转动体内部,当损坏需要更换时需要拆卸转动体,更换困难。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出一种能够稳定调整扭力且方便更换成本低的自动回位装置,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自动回位装置结构复杂、扭力调整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稳定调整扭力且结构简单的自动回位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且方便更换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安装于转动体与固定框之间,包括设置于固定框顶部的铰链,横向设置于转动体顶部的限制器,以及纵向设置于转动体内的套筒组件,铰链的下表面纵向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内纵向设置有连接孔,限制器横向右端纵向设置有通孔,套筒组件包括钢管,以及套设于钢管内部的弹簧钢,钢管安装于通孔中,弹簧钢的顶端可扭转地安装于连接孔内,弹簧钢的底端与钢管固定作为优选,转动体的四周设置有边框,套筒组件纵向设置于边框内。作为优选,连接孔为方孔,弹簧钢的顶端为与连接孔相配合的方形。作为优选,弹簧钢由两个扁形钢丝焊接而成。作为优选,通孔为六角孔,钢管上部外周设置有与通孔相配合外六角轴套。作为优选,钢管顶端套设有防磨轴套,防磨轴套位于外六角轴套的顶面与连接轴的底面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回位装置,通过钢管及套设于钢管内部的弹簧钢将铰链及限制器连接在一起,通过弹簧钢的扭力实现转动体的自动回位功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稳定地调整扭力,能够使转动体回位后对固定框存在一定的压力,保证密封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回位装置的套筒部件可以自由更换,不影响转动体的其他部件,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3、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回位装置的连接孔为方形,弹簧钢为与连接孔相配合的方形,通过改变弹簧钢与连接孔的接触面能够实现以90°为单位进行扭力调节;通孔设为为六边形,外六角轴套为与通孔相配合的六边形,通过改变通孔与外六角轴套的接触面能够实现以60°为单位进行扭力调节;连接孔、弹簧钢、通孔及外六角轴套的结合,能够实现最大150°、最小以30°为单位进行扭力调节,能够实现弹簧钢扭力的快速和精确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位装置的限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位装置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位装置的套筒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铰链;11、连接轴;12、连接孔;2、限制器;21、通孔;3、套筒组件;31、钢管;32、外六角轴套;33、弹簧钢;34、防磨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横向是指附图1中与限制器平行的方向,纵向附图1中是指钢管延伸的方向;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安装于转动体与固定框之间,包括设置于固定框顶部的铰链1,横向设置于转动体顶部的限制器2,以及纵向设置于转动体内的套筒组件3,铰链1的下表面纵向设置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内纵向设置有连接孔12,限制器2横向右端纵向设置有通孔21,套筒组件3包括钢管31,以及套设于钢管31内部的弹簧钢33,钢管31安装于通孔21中,弹簧钢33的顶端可扭转地安装于连接孔12内,弹簧钢33的底端与钢管31固定。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回位装置,通过钢管31及套设于钢管31内部的弹簧钢33将铰链1及限制器2连接在一起,通过弹簧钢33的扭力实现转动体的自动回位功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稳定地调整扭力,以使转动体回位后对固定框存在一定的压力,保证密封效果。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回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回位装置包括铰链1、限制器2和套筒组件3,其中铰链1的后端安装于固定框的顶部,限制器2的横向安装于转动体的顶端,套筒组件3纵向安装于转动体内部。限制器2的横向右端设置有纵向的通孔21,套筒组件3的顶端穿过通孔21并与铰链1相连接。参见图2、图3,如图2、图3所示,铰链的前端设置有纵向的连接轴11,连接轴11的下表面设置有纵向的连接孔12。套筒组件3包括钢管31及弹簧钢33,钢管31的顶端安装于通孔21中,弹簧钢33纵向套设于钢管31的内部,弹簧钢33的顶端可扭转地安装于连接孔12内,弹簧钢33的底端与钢管31固定。通过朝相反于转动体自动回位的方向铰链1,可使弹簧钢33扭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具有一定的扭力,能够带动套筒组件3所安装的转动体朝向固定框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实现转动体自动回位。需要说明的是,转动体的四周安装于边框内,作为优选,套筒组件3纵向安装于转动体的边框内,当套筒组件3发生损坏,或者因弹簧钢33疲劳影响自动回位装置的自动回位效果时,可方便地将套筒组件3从转动体的边框内抽出,并更换新的套筒组件3,更换过程操作方便,不需要专业人员即可完成,并且不会对转动体产生破坏,降低了自动回位装置的维护成本。具体地,当需要调大自动回位装置的扭力,或者使自动回位装置自动回位行程增加时,将铰链1朝相反于转动体自动回位转动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弹簧钢33的扭转角度增加,弹簧钢33的扭力也相应增大,并进一步增加自动回位装置的自动回位行程,增加转动体相对于固定框的压力,增强转动体的密封性能。当需要调小自动回位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回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安装于转动体与固定框之间,包括设置于固定框顶部的铰链(1),横向设置于转动体顶部的限制器(2),以及纵向设置于转动体内的套筒组件(3),其特征在于:铰链(1)的下表面纵向设置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内纵向设置有连接孔(12),限制器(2)横向右端纵向设置有通孔(21),套筒组件(3)包括钢管(31),以及套设于钢管(31)内部的弹簧钢(33),钢管(31)安装于通孔(21)中,弹簧钢(33)的顶端可扭转地安装于连接孔(12)内,弹簧钢(33)的底端与钢管(3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安装于转动体与固定框之间,包括设置于固定框顶部的铰链(1),横向设置于转动体顶部的限制器(2),以及纵向设置于转动体内的套筒组件(3),其特征在于:铰链(1)的下表面纵向设置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内纵向设置有连接孔(12),限制器(2)横向右端纵向设置有通孔(21),套筒组件(3)包括钢管(31),以及套设于钢管(31)内部的弹簧钢(33),钢管(31)安装于通孔(21)中,弹簧钢(33)的顶端可扭转地安装于连接孔(12)内,弹簧钢(33)的底端与钢管(31)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龙宋鲜霞万鹏李政芳王日波刘飞李方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