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4769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00:24
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池体内依次设有反应池、一级沉降池、二级沉降池和出水池,各池按序通过溢流管连通,反应池内装有搅拌器,反应池设有进水管、加药管,出水池设有出水管,一级沉降池其池底是沿进水方向由高至低的坡形底,二级沉降池的池底是沿进水方向由低至高的坡形底,一级、二级沉降池的池底低处设有排泥管,一级沉降池进水端、出水端和二级沉降池出水端内的上部分别装有折流板,一级沉降池的池中装有若干组微电絮凝装置,每组微电絮凝装置由两块面对面平行布置的铁金属板构成,两金属板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本技术处理装置能处理COD含量高的工业污水,处理的效果好、效率高、且该装置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提供一种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废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节水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中,使用絮凝剂和氧化分解剂,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可以被带正电荷无机絮凝剂絮凝下来,从而降低污水中的大部分COD(化学需氧量),但部分工业污水的COD含量高,有机物水溶性良好,难降解,传统工艺如厌氧工艺,生化工艺,加药系统,等单独工艺或者组合工艺对水质要求苛刻,范围小,而且工艺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运行困难,受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等影响,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能处理COD含量高的工业污水,处理的效果好、效率高、且该装置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具有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内设有呈田字形布置的四个池区,依次为反应池、一级沉降池、二级沉降池和出水池,其中,反应池内装有搅拌器,反应池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加药管,反应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一级沉降池的一端连通,一级沉降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二级沉降池的一端连通,二级沉降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出水池的一端连通,出水池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的一级沉降池其池底是沿进水方向由高至低的坡形底,二级沉降池的池底是沿进水方向由低至高的坡形底,两坡形底的坡度为20~30°,一级、二级沉降池的池底低处设有排泥管,一级沉降池进水端、出水端和二级沉降池出水端内的上部分别装有折流板,一级沉降池的池中装有若干组微电絮凝装置,每组微电絮凝装置由两块面对面平行布置的铁金属板构成,其中一块金属板通过电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另一块金属板通过电线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装置进水与出水设计在同侧,水力走向呈回流方式。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水力停留时间长、运行效果好。装置进水、加药、搅拌、反应在反应池实现同步进行,搅拌器连续搅拌增加反应效率,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其他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提高了反应效果。装置设置两级沉降池,一级沉降池内的上部设置折流板,减小了水流速对沉淀的影响,使之在沉淀池静态沉淀,一级沉降池的池底为坡形底,能使反应池形成的絮体在折流板阻挡下下沉并延坡形底滑至低处,再通过排泥排出,使装置能连续化运行。一级沉降池内20~30°的坡底能使絮体下沉时集结成较大颗粒增加絮体沉降速度,装置的二级沉降池沿进水方向由低至高的坡形底与折流板结合使用能进一一步实现微絮凝的沉淀,使上清液更为澄清。本装置的出水效果最高可以达到一级标准,运行费用大幅度节省。考虑到现场情况等因素,本污水处理装置为撬装设备,不受场地条件限制,作业运行范围大。设置的微电絮凝装置是以铁或铝的金属板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Fe等离子,在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发展成为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至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同时,带电的污染物颗粒在电场中泳动,其部分电荷被电极中和而促使其脱稳聚沉。电解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可以分为直接氧化(即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和间接氧化(利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较低的阴离子,例如OH-、Cl-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新的较强的氧化剂的活性物质Cl2等),利用这些活性物质使污染物失去电子,其氧化分解作用,以降低原液中的BOD5、COD、NH3-N等。铝电极产生絮体速度快、无色度生成、絮体颗粒大且吸附能力强,铝、铁金属板可联用,能提高絮凝效果,铝、铁组合的金属板电极对废水中Ni2+、Cu2+、Cr6+的电絮凝效果好。两电极板之间设有0.5~2.5cm的间隙能使电絮凝剂生长和后续絮凝效果更好,能提高电絮凝效率并减低能耗,不易发生堵塞絮团和短路的现象,使装置运行稳定。装置依靠重力通过溢流管流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节省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反应池和第一沉降池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空管、2出水池、3第一溢流管、4折流板、5二级沉降池、6排泥管、7一级沉降池、8电线、9电极板、10直流电源、11搅拌器、12反应池、13进水管、14加药管、15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具有池体,池体为PE材质,池体的厚度为1.5cm;池体内设有呈田字形布置的四个池区,四个池区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为反应池12、一级沉降池7、二级沉降池5和出水池2,其中,反应池和出水池的底部设有排空管1,实现底部放空;反应池内装有搅拌器11,搅拌器由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组成,搅拌叶片置于反应池的液面下方,搅拌叶片与搅拌轴的下端固连,搅拌轴的上端与搅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联接,搅拌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池体上;反应池的一端设有进水管13、加药管14,反应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3与一级沉降池的一端连通,一级沉降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3与二级沉降池的一端连通,二级沉降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3与出水池的一端连通,出水池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15,所述的一级沉降池其池底是沿进水方向由高至低的坡形底,二级沉降池的池底是沿进水方向由低至高的坡形底,两坡形底的坡度为20~30°,一级、二级沉降池的池底低处设有排泥管6,一级沉降池进水端、出水端和二级沉降池出水端内的上部分别装有折流板4,一级沉降池的池中装有若干组微电絮凝装置,每组微电絮凝装置由两块面对面平行布置的铁金属板9构成,其中一块金属板通过电线8与直流电源10的正极电连接、另一块金属板通过电线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微电絮凝装置中的金属板通过支架与池体固连,铁金属板所用的直流电源可接现场直流电网或用直流发电机供电,所述铁金属板的厚度是1~2mm,板间距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提高电絮凝效率和降低能耗,优选的间距是2.0cm,间距过大则导致电解效率低和电解时间长,浓差极化增加;间距过小,易发生短路和絮团堵塞。极板的布置和水体流态也会影响传质效率。极板的排布方式为单极模式。铁阳极的反应如下:Fe-2e→Fe2+在碱性条件下Fe2++2OH-→Fe(OH)2在酸性条件下4Fe2++O2+2H2O→4Fe3++4OH-另外,水的电解还有氧气放出2H2O-4e→O2+4H+在阴极发生如下反应2H2O+2e→H2+2OH-注释:COD(化学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OH-(氢氧根离子)、Cl-(氯离子)、Cl2(氯气)、NH3-N(氨氮)、Ni2+(二价镍离子)、Cu2+(二价铜离子)、Cr6+(六价镉离子)、O2(氧气)、Fe(OH)2(氢氧化亚铁)、Fe2+(二价铁离子)、Fe3+(三价铁离子)、e(电子)、H2(氢气)、H2O(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具有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内设有呈田字形布置的四个池区,依次为反应池、一级沉降池、二级沉降池和出水池,其中,反应池内装有搅拌器,反应池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加药管,反应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一级沉降池的一端连通,一级沉降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二级沉降池的一端连通,二级沉降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出水池的一端连通,出水池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的一级沉降池其池底是沿进水方向由高至低的坡形底,二级沉降池的池底是沿进水方向由低至高的坡形底,两坡形底的坡度为20~30°,一级、二级沉降池的池底低处设有排泥管,一级沉降池进水端、出水端和二级沉降池出水端内的上部分别装有折流板,一级沉降池的池中装有若干组微电絮凝装置,每组微电絮凝装置由两块面对面平行布置的铁金属板构成,其中一块金属板通过电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另一块金属板通过电线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具有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内设有呈田字形布置的四个池区,依次为反应池、一级沉降池、二级沉降池和出水池,其中,反应池内装有搅拌器,反应池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加药管,反应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一级沉降池的一端连通,一级沉降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二级沉降池的一端连通,二级沉降池的另一端通过溢流管与出水池的一端连通,出水池的另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的一级沉降池其池底是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相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佰立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