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4030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双摄像获取取景画面后,接收用户在所述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根据所述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相机功能的开发,在近景对焦时,由于景深较浅,例如花丛和树枝等复杂画面,单点对焦只能确保其中一个位置对焦,而多点对焦能够更好地确保对焦准确性。另一方面,固定式的多点对焦,对于对焦点的位置的设定无法动态调整,对于某些特殊构图的对焦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单反中一般采用专门的对焦模块,在不同的位置布置对焦像素,以相位对焦的方式实现多点对焦。其对焦点都是固定不可变的。现有多点对焦技术,其对焦点的位置一般都是固定式的。而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算法,由于对画面任意位置都可以计算距离,因此对焦点的位置是任意可调的。因此,如何实现基于双摄像头的动态对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和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基于双摄像头的动态对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包括:当双摄像获取取景画面后,接收用户在所述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根据所述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包括: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对焦点的位置对应的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对焦点对应的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包括:获取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根据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确定每个对焦点的对焦距离;根据所述每个对焦点对应的对焦距离,确定每个对焦点的位置对应的景深范围;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其中,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对焦距离,包括:选择景深范围内对焦点数量最多的对焦点作为目标对焦点;将所述目标对焦点的对焦距离作为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包括:获取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以及所述物理距离,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以及所述物理距离,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包括:在景深范围内对焦点数量最多的对焦点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选择物理距离最短的对焦点为目标对焦点;将所述目标对焦点的对焦距离作为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用户在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的位置和/或个数发生变化时,则重新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一种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双摄像获取取景画面后,接收用户在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对焦点的位置对应的景深范围中对焦点数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确定每个对焦点的对焦距离;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对焦点对应的对焦距离,确定每个对焦点的位置对应的景深范围;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其中,所述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一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景深范围内对焦点数量最多的对焦点作为目标对焦点;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对焦点的对焦距离作为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其中,所述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以及所述物理距离,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确定子模块还包括:第二选择单元,用于在景深范围内对焦点数量最多的对焦点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则选择物理距离最短的对焦点为目标对焦点;其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将所述目标对焦点的对焦距离作为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在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的位置和/或个数发生变化时,则重新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利用至少两个对焦点的位置,确定摄像头的对焦位置,实现了动态调整对焦距离的目的,解决了有单点或者多点对焦方式下,对焦点固定引起的对焦位置不理想的问题,且用户在拍照对焦时,只需要在关注的位置上设定对焦点,操作便捷,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摄像头手机进行多点对焦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获取对焦点的位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对焦点的位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置的对焦点的位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所示方法,包括:步骤101、在双摄像获取取景画面后,接收用户在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其中,用户选择的对焦点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两个;步骤102、根据所述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利用对焦点的位置,确定摄像头的对焦位置,实现了动态调整对焦距离的目的,解决了对焦点固定引起的对焦位置不理想的问题,且用户在拍照对焦时,只需要在关注的位置上设定对焦点,操作便捷,更符合普通用户的操作习惯。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在移动终端包括双摄像头,其中两个摄像头的位置固定。利用双摄像头拍摄图像并且计算画面中各个位置距摄像头的实际距离,在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取景画面,在通过触摸屏获取用户动态设定对焦点的位置,进而利用得到的对焦点的位置计算双摄像头的焦点距离。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包括: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对焦点的位置对应的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具体的,根据对焦点数量,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可以方便用户拍摄的图像更符合用户的需求,提高拍摄的精准度。其中,所述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对焦点对应的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包括:获取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根据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确定每个对焦点的对焦距离;根据所述每个对焦点对应的对焦距离,确定每个对焦点的位置对应的景深范围;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其中,所述每个对焦点的对焦距离与所述每个对焦点的物理距离的差值最小。当然,还可以选择其他数值作为对焦点的对角距离。其中,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对焦距离,包括:选择景深范围内对焦点数量最多的对焦点作为目标对焦点;将所述目标对焦点的对焦距离作为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具体的,通过选择所景深范围中对焦点数量最多的对焦点作为目标对焦点,使得拍摄的图片中包含用户选择的对焦点的个数最多,能够有效提高拍摄效果。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双摄像获取取景画面后,接收用户在所述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根据所述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双摄像获取取景画面后,接收用户在所述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根据所述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焦点的位置,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包括: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对焦点的位置对应的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对焦点对应的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包括:获取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根据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确定每个对焦点的对焦距离;根据所述每个对焦点对应的对焦距离,确定每个对焦点的位置对应的景深范围;获取用户选择的对焦点在每个景深范围中的对焦点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对焦距离,包括:选择景深范围内对焦点数量最多的对焦点作为目标对焦点;将所述目标对焦点的对焦距离作为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包括:获取每个对焦点与所述双摄像头之间的物理距离;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以及所述物理距离,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焦点数量以及所述物理距离,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包括:在景深范围内对焦点数量最多的对焦点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选择物理距离最短的对焦点为目标对焦点;将所述目标对焦点的对焦距离作为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用户在取景画面选择的对焦点的位置和/或个数发生变化时,则重新确定双摄像头的对焦距离。8.一种获取双摄像的焦点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育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