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重型渣浆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3354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硅重型渣浆泵,前护板、蜗壳及后护板固定连接形成泵体,泵体内设置碳化硅陶瓷内衬组,碳化硅陶瓷内衬组包括固定于前护板上的碳化硅陶瓷前衬板、固定于后护板上的碳化硅陶瓷后衬板和固定于蜗壳上的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并拼合形成封闭的涡流腔体,碳化硅陶瓷内衬组与泵体之间设置有固定缓冲层,固定缓冲层为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降低了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制作难度,实现金属材料与输送介质的零接触,在发挥碳化硅陶瓷强耐磨耐腐蚀的优点的同时,保证了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使用寿命长,维护周期长,综合成本低,适用于矿山、冶金、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的介质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泵,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重型渣浆泵,属于流体设备

技术介绍
重型渣浆泵适用于矿山、冶金、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用于含有固体颗粒的耐磨蚀性和耐腐蚀性的浆液的输送,如冶金选矿厂矿浆输送、电厂灰渣输送、煤浆输送及重介质输送等。上述输送介质的重量浓度可高达45~60%,因此,磨蚀性非常强,输送过程中,对重型渣浆泵的磨损很大,导致重型渣浆泵的使用寿命短,现有的重型渣浆泵仅能使用一个月的时间。在重型渣浆泵与介质相接触的部分内衬碳化硅陶瓷,是提升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耐磨蚀性和耐腐蚀性的重要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重型渣浆泵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碳化硅陶瓷硬度高,且需要高温烧结,难于制作大尺寸及形状复杂部件,且碳化硅陶瓷硬度高,成型后加工困难,增加了设备的制造难度;同时,碳化硅陶瓷脆性大,其与泵体的连接和固定困难,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的制造难度;大的脆性也导致其抗冲击性能差,在高压下容易爆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型渣浆,泵体内设置有碳化硅陶瓷前衬板、碳化硅陶瓷后衬板及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拼合构成的碳化硅陶瓷内衬组,碳化硅陶瓷内衬组内形成封闭的涡流腔体,碳化硅陶瓷内衬组与泵体之间设置有固定缓冲层,本实新型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不仅具有强耐磨性,而且具有制作简单,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本技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重型渣浆泵,包括泵体、泵轴、叶轮、密封件、轴承组件、托架和电机。泵体由前护板、蜗壳及后护板固定连接而成,泵体内设置有碳化硅陶瓷内衬组,碳化硅陶瓷内衬组包括固定于前护板上的碳化硅陶瓷前衬板、固定于后护板上的碳化硅陶瓷后衬板和固定于蜗壳上的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碳化硅陶瓷前衬板、碳化硅陶瓷后衬板和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拼合形成封闭的涡流腔体,碳化硅陶瓷内衬组与泵体之间设置有固定缓冲层,固定缓冲层为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泵轴前端伸入涡流腔体内,并固定叶轮,泵轴和泵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泵轴后端通过轴承组件与电机连接,轴承组件下端固定托架。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还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进口管和出口管内壁均设置有碳化硅陶瓷管衬。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碳化硅陶瓷内衬组的厚度为20~30mm。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碳化硅陶瓷内衬组的厚度为30mm。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碳化硅陶瓷管衬的厚度为10~20mm。进一步的,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叶轮的材质为高铬合金。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泵体内设置有碳化硅陶瓷前衬板、碳化硅陶瓷后衬板及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拼合而成的碳化硅陶瓷内衬组,并形成封闭的涡流腔体,碳化硅陶瓷前衬板、碳化硅陶瓷后衬板和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分别烧结成型,解决了碳化硅陶瓷难以难于制作大尺寸及形状复杂部件的问题,降低了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制作难度。2.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为一体式整体烧结成型的,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了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碳化硅陶瓷内衬组和泵体之间设置有固定缓冲层,固定缓冲层的设置,不仅实现了碳化硅陶瓷内衬组和泵体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由于固定缓冲层具有韧性,对硬度很高但是脆性大的碳化硅陶瓷内衬组进行缓冲保护,防止使用过程中的开裂等失效,提高了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碳化硅陶瓷内衬组形成了封闭涡流腔体,实现了金属材料与输送介质的零接触,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其寿命是金属重型渣浆泵的3-5倍,保证了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产期经济型,维护周期延长,综合成本低,适用于矿山、冶金、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高重量浓度的介质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示如下:泵体1,出口管2,泵轴3,叶轮4,密封件5,轴承组件6,托架7,进口管8,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前护板11,后护板12,蜗壳13,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硅重型渣浆泵,包括泵体1,泵轴3、叶轮4、密封件5、轴承组件6、托架7和电机。前后泵壳盖合后,沿并沿盖合处周向固定连接而成蜗壳13,可以沿盖合处的周向均匀用螺栓固定。前护板11、蜗壳13及后护板12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泵体1,泵体1内设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包括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及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设置于的前护板11上,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设置于后护板12上,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固定在蜗壳13上。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和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拼合成封闭的涡流腔体。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和泵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缓冲层,固定缓冲层为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固定缓冲层将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和泵体1之间固定连接,而且,由于其为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也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和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分别根据前护板11,后护板12及蜗壳13的尺寸和形状设计,然后分别烧结成型,再拼合形成封闭的涡流腔体。制作时,泵体1及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然后,将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注入间隙中,固化后形成固定缓冲层,固定缓冲层的厚度为泵体1及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之间的间隙厚度。蜗壳13与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之间的间隙优选为8~10mm,前护板11和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之间的间隙,以及后护板12和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之间的间隙优选2~3mm。这样,最后形成的固定缓冲层的厚度,在蜗壳13与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之间的部分为8~10mm,在前护板11与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以及后护板12和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之间的部分为2~3mm。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泵轴3前端位于碳化硅陶瓷层9形成的封闭的涡流腔体内,并固定叶轮4,泵轴3和泵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泵轴3后端通过轴承组件6与电机连接,轴承组件6下端固定托架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还包括进口管8和出口管2,进口管8和出口管2内壁均设置有碳化硅陶瓷管衬。优选的,碳化硅陶瓷管衬与进口管8及出口管2之间设置有固定缓冲层,固定缓冲层为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进口管8和出口管2内的碳化硅陶瓷管衬的设置,避免了输送介质对金属材质的进口管8和出口管2的直接接触。设置于二者内壁的碳化硅陶瓷管衬,与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形成了完整的流体通道,避免了输送介质与金属的接触,延长了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他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的维护周期,综合成本低。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技术的碳化硅重型渣浆泵,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的厚度为20~30mm,优选30mm。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碳化硅重型渣浆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化硅重型渣浆泵,包括泵体(1)、泵轴(3)、叶轮(4)、密封件(5)、轴承组件(6)、托架(7)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由前护板(11)、蜗壳(13)及后护板(12)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所述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包括固定于前护板(11)上的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固定于后护板(12)上的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和固定于蜗壳(13)上的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所述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和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拼合形成封闭的涡流腔体,所述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与泵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缓冲层,所述固定缓冲层为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泵轴(3)前端伸入涡流腔体内,并固定叶轮(4),所述泵轴(3)和泵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泵轴(3)后端通过轴承组件(6)与电机连接,轴承组件(6)下端固定托架(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重型渣浆泵,包括泵体(1)、泵轴(3)、叶轮(4)、密封件(5)、轴承组件(6)、托架(7)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由前护板(11)、蜗壳(13)及后护板(12)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所述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包括固定于前护板(11)上的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固定于后护板(12)上的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和固定于蜗壳(13)上的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所述碳化硅陶瓷前衬板(91)、碳化硅陶瓷后衬板(92)和碳化硅陶瓷蜗壳内胆(93)拼合形成封闭的涡流腔体,所述碳化硅陶瓷内衬组(9)与泵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缓冲层,所述固定缓冲层为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泵轴(3)前端伸入涡流腔体内,并固定叶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李宗来余晓峰李再勇李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托马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