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2522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包括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室内墙面板、石膏板安装木条、室外墙面板、保温材料、板内墙骨柱、通风口、吊装孔、钉;两根板边墙骨柱、一块底梁板、一块下层顶梁板围成一个矩形框架,两根板边墙骨柱位于底梁板和下层顶梁板之间,底梁板与两端的板边墙骨柱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钉均匀分布,且由底梁板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内,下层顶梁板与两端的板边墙骨柱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 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
技术介绍
轻型木结构是现有房屋结构中最经久耐用的结构之一,轻型木结构抗沉降、抗干、抗老化,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轻型木结构房屋因其自身质量轻,所以地震时吸收地震力少,在地震时的稳定性已经得到反复验证,即使强烈的地震使整个建筑物脱离其基础,而其结构却完整无损;轻型木结构因其材料和结构的特点,使得平面布置更加灵活,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轻型木结构的保温节能性能优于其他任何材料建成的结构形式;木材本身就是出色的绝热体,在同样厚度的条件下,木材的隔热值比标准的混凝土高16倍,比钢材高400倍,比铝材高1600倍;所以,轻型木结构住房的取暖费用比较低,冬暖夏凉防火性能主要取决于房屋中用于构成屋顶、墙壁和地板各部分的整体材料;轻型木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加上防火石膏墙板,很容易达到与砖石结构建筑相同的防火性能;例如:在日本对一幢木结构房屋进行了一次火灾试验,试验中模拟发生地震,摇晃房屋,然后用火将其点燃,这时,该房屋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性能,展示了轻型木结构建筑的超级性能水平。即使是建造经济型木结构房屋,其抗火灾能力也不低于两个小时。现有的粘土砖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其燃烧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另外,现有的技术工艺复杂、装配速度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经济效果、保温、承重效果达不到理想值,所以有必要结合现有的轻型木结构的优点来改变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以此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装配速度慢、环境污染、经济效果、保温承重效果差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包括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室内墙面板、石膏板安装木条、室外墙面板、保温材料、板内墙骨柱、通风口、吊装孔和钉;所述竖直的两根板边墙骨柱、一块底梁板、一块下层顶梁板围成一个矩形框架,所述两根板边墙骨柱位于底梁板和下层顶梁板之间,所述底梁板与两端的板边墙骨柱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钉一字型均匀分布,且由底梁板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内,每个连接点均施钉数量3-5个;所述下层顶梁板与两端的板边墙骨柱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钉一字型均匀分布,且下层顶梁板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内,每个连接点均施钉数量3-5个;当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板长小于等于3倍板内墙骨柱标准间距L标准时,不设置上层顶梁板,当板长大于3倍板内墙骨柱标准间距L标准时,在下层顶梁板的上方设置上层顶梁板,所述上层顶梁板的长度比所述下层顶梁板的长度短2.5~4.5倍的板内墙骨柱标准间距L标准,所述上层顶梁板与下层顶梁板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上层顶梁板的两端分别施钉一组,所述两端的两组钉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组的钉,所述中间钉组数大于等于板内墙骨柱数量,且每组钉一字形垂直均匀排列,数量设置在在2~4根之间;所述两端的板边墙骨柱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板内墙骨柱,其中分别各有一个板内墙骨柱与板边墙骨柱相连接,所述与板内墙骨柱相连接的两个板边墙骨柱与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均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钉子分别由板边墙骨柱的外端面垂直钉入、钉子分组,每组优先选择两个,且所述钉的连线成水平;所述两个板内墙骨柱之间的板内墙骨柱设置在一条直线且均匀分布,钉分别由下层顶梁板上表面、底梁板底面垂直钉入板内墙骨柱、且每个连接点选择两根钉;所述板内墙骨柱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所述板内墙骨柱与所述保温材料内外侧均对齐设置;在板内墙骨柱与保温材料的室内一侧设置有室内墙面板,所述室内墙面板四端分别达到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和底梁板构成的矩形框架内侧,所述室内墙面板与板内墙骨柱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所述与板边墙骨柱连接的两块板内墙骨柱与室内墙面板直接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到一起,直接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到一起,其余板内墙骨柱及室内墙面板对应位置设置有石膏板安装木条,在石膏板安装木条的上表面垂直施钉钉入室内墙面板和板内墙骨柱内;石膏板安装木条与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在室内一侧齐平设置;所述板内墙骨柱与所述保温材料的室外一侧设置有室外墙面板,所述室外墙面板的四端分别达到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和底梁板构成的框架内侧,所述室外墙面板与若干个板内墙骨柱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且垂直将钉钉入板内墙骨柱中;所述室外墙面板的外表面距离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的室外一侧表面的距离设置在20mm-40mm之间,优选采用38mm;所述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底梁板的室外一侧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由下至上对齐且贯通,且在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之间均分别设置有一个通风口,且均位于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的之间中线上;当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重叠时,分别在距上层顶梁板的左右两端四分之一处到三分之一处,且位于室内墙面板的室内一侧,室外墙面板的室外一侧设置有个吊装孔。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的厚度均设置在38mm-89mm之间,优先选择38mm;宽度均设置在140mm-286mm之间,优先选择184mm。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板内墙骨柱的厚度设置在38mm-89mm之间,优先选择38mm;宽度设置在89-185mm之间,优先选择89mm。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通风口是指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和底梁板的室外一侧向内凹进135°-180°之间的圆弧,所述圆弧与顶梁板、下层顶梁板、底梁板的室外一侧平面连接成为半径为2mm-5mm的圆弧,所述通风口的深度设置在10mm-9mm之间。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室外墙面板的厚度设置在6-12mm之间,优先采用6mm。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室内墙面板的厚度设置在9mm-15mm之间,优先采用9mm。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的厚度设置在10mm-38mm之间,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的宽度与板内墙骨柱的厚度相等。本技术设置有通风口,能够做到有效的通风,使墙体的潮湿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2、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3、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采用系列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4、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节省能源,避免了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室内一侧正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室外一侧正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C-C剖面示意图。图中:1上层顶梁板;2下层顶梁板;3板边墙骨柱;4底梁板;5室内墙面板;6石膏板安装木条;7室外墙面板;8保温材料;9板内墙骨柱;10通风口;11吊装孔;12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室内墙面板(5)、石膏板安装木条(6)、室外墙面板(7)、保温材料(8)、板内墙骨柱(9)、通风口(10)、吊装孔(11)和钉 (12);所述两根竖直的板边墙骨柱(3)、一块底梁板(4)、一块下层顶梁板(2)围成一个矩形框架,所述两根板边墙骨柱(3)位于底梁板(4)和下层顶梁板(2)之间,所述底梁板(4)与两端的板边墙骨柱(3)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钉一字型均匀分布,且由底梁板(4)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3)内,每个连接点均施钉数量3‑5个;所述下层顶梁板(2)与两端的板边墙骨柱(3) 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钉一字型均匀分布,且下层顶梁板(2)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3) 内,每个连接点均施钉数量3‑5个;当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板长小于等于3倍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时,不设置上层顶梁板(1),当板长大于3倍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时,在下层顶梁板(2)的上方设置上层顶梁板(1),所述上层顶梁板(1)的长度比所述下层顶梁板(2)的长度短2.5~4.5倍的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所述上层顶梁板(1)与下层顶梁板(2)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上层顶梁板(1)的两端分别施钉(12)一组,所述两端的两组钉(1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组的钉(12),所述中间钉(12)组数大于等于板内墙骨柱(9)数量,且每组钉(12)一字形均匀垂直排列, 钉(12)的数量设置在2~4根之间;所述两端的板边墙骨柱(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板内墙骨柱(9);其中分别各有一个板内墙骨柱(9) 与板边墙骨柱(3)相连接,所述与板内墙骨柱(9)相连接的两个板边墙骨柱(3)与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均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钉子分别由板边墙骨柱(3)的外端面垂直钉入、钉子分组,每组选择两个,且所述钉(12)的连线成水平;所述两个板内墙骨柱(9)之间的板内墙骨柱(9)设置在一条直线 且 均匀分布,钉(12)分别由下层顶梁板(2)上表面、底梁板(4)底面垂直钉入板内墙骨柱(9)、且每个连接点选择两根钉(12);所述板内墙骨柱(9)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8),所述板内墙骨柱(9)与所述保温材料(8)内外侧均对齐设置;在板内墙骨柱(9)与保温材料(8)的室内一侧设置有室内墙面板(5),所述室内墙面板(5)四端分别达到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和底梁板(4)构成的矩形框架内侧,所述室内墙面板(5)与板内墙骨柱(9)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所述与板边墙骨柱(3)连接的两块板内墙骨柱(9)与室内墙面板(5)直接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到一起,直接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到一起,其余板内墙骨柱(9) 对应位置设置有石膏板安装木条(6) ,在石膏板安装木条(6)的上表面垂直施钉钉入室内墙面板(5)和板内墙骨柱(9)内;石膏板安装木条(6)与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在室内一侧齐平设置;所述板内墙骨柱(9)与所述保温材料(8)的室外一侧设置有室外墙面板(7),所述室外墙面板(7)的四端分别达到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和底梁板(4)构成的框架内侧,所述室外墙面板(7)与若干个板内墙骨柱(9)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且垂直将钉(12)钉入板内墙骨柱(9)中;所述室外墙面板(7)的外表面距离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的室外一侧表面的距离设置在20 mm ‑40mm之间;所述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底梁板(4)的室外一侧设置有通风口(10),所述通风口(10)由下至上对齐且贯通,且在每相邻的内墙骨柱(9)之间均分别设置有一个通风口(10),且均位于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9)之间的中线上;当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重叠时,分别在距上层顶梁板(1)的左右两端 四分之一处到三分之一处,且位于室内墙面板(5)的室内一侧,室外墙面板(7)的室外一侧设置有4个吊装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室内墙面板(5)、石膏板安装木条(6)、室外墙面板(7)、保温材料(8)、板内墙骨柱(9)、通风口(10)、吊装孔(11)和钉(12);所述两根竖直的板边墙骨柱(3)、一块底梁板(4)、一块下层顶梁板(2)围成一个矩形框架,所述两根板边墙骨柱(3)位于底梁板(4)和下层顶梁板(2)之间,所述底梁板(4)与两端的板边墙骨柱(3)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钉一字型均匀分布,且由底梁板(4)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3)内,每个连接点均施钉数量3-5个;所述下层顶梁板(2)与两端的板边墙骨柱(3)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钉一字型均匀分布,且下层顶梁板(2)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3)内,每个连接点均施钉数量3-5个;当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板长小于等于3倍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时,不设置上层顶梁板(1),当板长大于3倍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时,在下层顶梁板(2)的上方设置上层顶梁板(1),所述上层顶梁板(1)的长度比所述下层顶梁板(2)的长度短2.5~4.5倍的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所述上层顶梁板(1)与下层顶梁板(2)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上层顶梁板(1)的两端分别施钉(12)一组,所述两端的两组钉(1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组的钉(12),所述中间钉(12)组数大于等于板内墙骨柱(9)数量,且每组钉(12)一字形均匀垂直排列,钉(12)的数量设置在2~4根之间;所述两端的板边墙骨柱(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板内墙骨柱(9);其中分别各有一个板内墙骨柱(9)与板边墙骨柱(3)相连接,所述与板内墙骨柱(9)相连接的两个板边墙骨柱(3)与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均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钉子分别由板边墙骨柱(3)的外端面垂直钉入、钉子分组,每组选择两个,且所述钉(12)的连线成水平;所述两个板内墙骨柱(9)之间的板内墙骨柱(9)设置在一条直线且均匀分布,钉(12)分别由下层顶梁板(2)上表面、底梁板(4)底面垂直钉入板内墙骨柱(9)、且每个连接点选择两根钉(12);所述板内墙骨柱(9)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8),所述板内墙骨柱(9)与所述保温材料(8)内外侧均对齐设置;在板内墙骨柱(9)与保温材料(8)的室内一侧设置有室内墙面板(5),所述室内墙面板(5)四端分别达到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和底梁板(4)构成的矩形框架内侧,所述室内墙面板(5)与板内墙骨柱(9)采用钉连接方式连接;所述与板边墙骨柱(3)连接的两块板内墙骨柱(9)与室内墙面板(5)直接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青杰张延年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