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调湿建筑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444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调湿建筑材料,该建筑材料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60%~80%的建筑石膏,8%~15%的植物纤维,5%~15%的氯化锂溶胶,3%~8%的石膏缓凝剂,4%~9%的白水泥。该建筑材料调湿能力强、放湿效果明显、造价较低、原材料获取容易。

Moisture regulating building material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indoor humidit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indoor humidity hygroscopic building materials, th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in percentage by weight: 60% to 80% of the building gypsum, 8% ~ 15% of plant fiber, 5% ~ 15% lithium chloride sol, 3% ~ 8% gypsum retarder, 4% ~ 9% white cement. The building materi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moisture regulating ability, obvious moisture releasing effect, low cost and easy access to raw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调湿建筑材料。技术背景居住环境的热舒适感取决于室内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 响。空气的含湿量过高,使人产生潮湿、胸闷等不适感,诱发关节炎 等疾病;助长各种霉菌病毒大量繁殖发育,影响食品加工和保存。但 空气含湿量过低,又会使人产生皮肤过敏、眼鼻干燥,呼吸系统抵抗 能力下降,致使呼吸到感染和气喘等疾病侵入,另外湿度过低还会引 起静电现象,不利于身体健康。室内湿环境的大小会影响到围护结构 的湿状况与结构安全性、建筑寿命;以及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利用自然能源改善建筑室内环境,创造具有生态环境的低能耗健 康节能建筑,开展绿色建筑等研究,世界各国学者普遍关注。特别是 近几年来,我国能源形势紧张,使得建筑节能工作备受重视,研究如 何利用"被动式"手段调节和改善室内物理环境成为我国当前建筑物 理环境研究领域亟待开展的研究课题。 1、 国外研究现状日本在调湿建筑材料研究方面远远领先于国内。从1980年开始至 1987年,日本在博物馆、历史资料馆、纪念馆、寺庙、图书馆、美术 馆以及书库等建筑中,大约近百项工程中使用了调湿材料,对文物及 重要的美术书刊的保护与保管起了很大的作用。1993年岩佐宏,船崎 镬等人利用硅藻土制造出既简单又价廉的调湿材料但是调湿性能有 待提高。1995年Yoshida Takayuki等利用酸处理过的硅酸盐混合吸水物质制成湿度控制材料控制室内湿度,但是材料调节湿度范围仅可控制50% 60%内。2000年Kobayashi Etsuo专利技术了可以抗菌的调湿材 料及建筑材料,在具备一定室内调湿能力的同时增加了材料的抗菌性 能。2001年HanadaKozo利用400。C 1300。C高温炭化,50_200目标准 筛得到的炭化物颗粒通过加入粘结剂加热压制成炭化物调湿材料,可 安装在床板下产生调湿作用,但制作工艺复杂,造价较高。2001年 Yoshida Shigeo等人研制出墙体调湿材料解决了普通可调湿建筑石 膏的在绝热高湿度下不能调节湿度的难题。此外,日本还申请了多项 关于湿度调节或控制材料的专利,奠定了日本作为调湿材料研宄领域 的主导。目前在日本,具有调节湿度的建筑材料种类有地板、墙体隔 板、天花板、墙体材料等。 2、 国内研究现状1994冯乃谦以沸石为原材料制成的调湿材料,可使容器内湿度稳 定在60% -70%之间,而作参照的没有放置调湿材料样品的容器内部 湿度在50%-90%之间浮动,但本材料的调湿幅度较小。1997年上海 博物馆开发了以硅胶为主的调湿材料的。1999年王新江与日本名古屋 工业技术研究所渡村信泊利用煤系高岭土制备自律型调湿材料。2001年华侨大学建筑系冉茂宇研宄了硅胶的吸放湿性能,硅胶具有较好的 吸湿能力,但其放湿效果不好且价格较高。2002年中国科学院过程研 究所杜尚丰等人进行了智能型调湿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对高岭石 硬质矿进行粉碎、高温焙烧、碱溶解处理后加压成型,其最大水蒸气 吸附量高达18%,调湿陶瓷材料虽然具有较好的调适能力,但制作工 艺复杂,不适合工业化大量生产。2004年北京工业大学环能学院研制 出新型调湿涂料可使密闭空间内的相对湿度在40分钟内由92.5%降低到97.5%,存在调湿效果不明显的缺点。总的来说,国内研究中目前被用做湿度调节的材料有海泡石、高 岭土、蒙脱土、沸石等,但都没有形成较大的研究气候和成熟的建材 产品。这不仅和我国的研宄和技术水平有关,也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有 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 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调湿建筑材料,该建筑材料调湿能力强、放湿效 果明显、造价较低、原材料获取容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可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调湿建筑材料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60% 80%的建筑石膏,8% 15%的植物纤维,5% 15% 的氯化锂溶胶,3% 8%的石膏缓凝剂,4% 9%的白水泥。所述建筑石膏化学成份包含有以P半水石膏(e CaS04 '1 / 2H20) 为主要成分,不预加任何外加剂的粉状胶结料。所述植物纤维为将稻草或麦秸杆或稻草与麦秸杆相混合,粉碎成 小于5mm的粉状。所述氯化锂溶胶的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 15%的LiCl 与80% 95%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溶胶。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溶 胶是采用高吸水树脂与蒸馏水按l: 99 (质量比)混合成溶胶。所述石膏缓凝剂为柠檬酸或酒石酸。所述白水泥为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所述白水泥制作过程为白水泥加入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 凝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与国内外现有的调湿材料调湿性能以及制作工艺相比,具 有以下优点1、调湿效果明显,吸放湿速度快。使用本材料的房间与不使用 本材料的房间相比相对湿度平均降低5%左右。在实际应用中,当室 内相对湿度在30% 60%范围内波动时,lm2的调湿板材,可使101113左 右的空间的相对湿度降低8%左右。在吸湿阶段,当室内门窗的透气 量为3.9 11.72 m7h时,lm2的调湿板材,最大可降低空气含湿量 0. 30g/kg左右。本专利技术在循环试验中,试样的吸放湿量有一定的衰减,但衰减幅 度较小,且衰减幅度逐渐减小;得出的试样的循环吸放湿衰减系数比 较小,说明本调湿材料的调湿性能比较稳定,具有持续的调湿能力。2、 价格低廉。本专利技术的造价仅为海泡石、高岭土类调湿材料的 50%左右,是硅胶类调湿材料的30%左右。3、 材料易获取。植物纤维采用稻草、麦秸农作物秸秆粉碎成粉 料,在农村极易获取,而且价格很低。4、 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机械仅需要一台搅拌机以及制作板材的 模具,适合不同类型的工厂加工制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以建筑石膏作为主要基体胶结材料,在其中加入具有较好 吸湿能力的植物纤维和氯化锂溶胶,同时加入提高材料强度的白水泥 和延长材料凝固时间的石膏缓凝剂加工而成。本专利技术氯化锂溶胶的制备过程如下1、 将含量为89&的LiCl与含量为929&的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溶胶 混合而成。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溶胶是采用高吸水树脂与蒸馏水按 1: 99 (质量比)混合成溶胶。2、 将含量为12y。的LiCl与含量为889&的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溶 胶混合而成。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溶胶是采用高吸水树脂与蒸馏水按l: 99 (质量比)混合成溶胶。 实施例各种原料的化学成分如下原料成分(化学分子式)建筑石膏以P半水石膏(P CaS04 1 / 2H20)为主要成分植物纤维稻草或麦秸杆或稻草与麦秸杆相混合,粉碎成小于 5mm的粉状氯化锂溶胶LiCl+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溶胶石膏缓凝剂柠檬酸或酒石酸白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 凝材料各种原料的配料范围如下(重量百分比)60% 80%的建筑石膏,8% 15%的植物纤维,5% 15%的氯化锂溶胶,3% 8%的石膏缓凝剂,4% 9%的白水泥。将上述配料加入小型搅拌机中搅拌5 10分钟,然后加水搅拌 10 20分钟。下面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生产操作实例,通过实例可以进一步详细 了解本专利技术。实例一本专利技术可制成粘稠均匀的料浆应用于住宅室内湿度的自动调节。(1) 备料准备好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调湿建筑材料,其特征是:该建筑材料原料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60%~80%的建筑石膏,8%~15%的植物纤维,5%~15%的氯化锂溶胶,3%~8%的石膏缓凝剂,4%~9%的白水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增峰尚建丽马斌齐黄沛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