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068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2),其包括第一凸缘部(22)、第二凸缘部(24)和引导部(26),其中,所述第一凸缘部(22)具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装置(2)固定至底盘的第一接合几何结构(23),其中,所述第二凸缘部(24)具有用于固定制动缸的第二接合几何结构(25),其中,所述引导部(26)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凸缘部相邻接并且具有用于沿着引导轴线对引导元件(4)进行引导的引导几何结构(27),其中,膨胀楔装置(8)被设置为与所述引导部(26)相邻接,且其中,所述膨胀楔装置(8)具有与所述引导部一体化地构建的壳体(8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优选是用于多用途车辆的制动系统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迄今为止的现有技术中,支撑装置是已知的,通常设置有铸造制动器托架,车辆制动器的不同子组件能够被固定至所述制动器托架,并且支撑装置借助于制动器托架连接到例如车轴。在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已知的制动器托架通常具有如下劣势:它们被构建得沉重,并且由于将要被装配的大量部件,它们在装配方面要求高的复杂度。特别是在膨胀楔鼓式制动器的领域内,先前需要借助于焊接或螺纹连接将膨胀楔装置固定到制动器托架并且需要提供用于安装制动缸的额外的适配器元件。这些额外的适配器元件一方面增加了结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容易受到影响的连接位置,例如灰尘和液体能够经由这些连接位置进入膨胀楔装置的内部区域。因此,显然需要针对制动系统的紧凑性、故障易发性和装配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简化制动系统的装配又节约重量和结构空间并且降低制动系统的故障易发性的支撑装置。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的支撑装置来实现这个目的。根据从属权利要求,将领会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势和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和引导部,其中,所述第一凸缘部具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装置固定到底盘的第一接合几何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凸缘部具有用于固定制动缸的第二接合几何结构,其中,所述引导部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凸缘部邻接且具有用于沿着引导轴线对引导元件进行引导的引导几何结构,其中,膨胀楔装置被设置为与所述引导部相邻,且其中,所述膨胀楔装置具有与所述引导部一体化地构造的壳体。所述支撑装置的显著特征在于,膨胀楔装置与支撑装置一体化地构造,其中,特别地,膨胀楔装置的壳体与支撑装置的相应的相邻部位一体化地构造。支撑装置的引导部在此情况下被设置为与支撑装置的壳体相邻。所述引导部是支撑装置的一部分,引导部至少局部地被构建为中空件的形式并且引导元件被布置在引导部中以能够沿着引导轴线位移。引导元件在此情况下特别优选地用来传输制动力的力,所述制动力从法兰连接至第二凸缘部的制动缸导向被布置在膨胀楔装置中的相应的膨胀楔机构。引导部还具有防护膨胀楔装置的几何结构以及引导元件和制动缸免受灰尘、异物和液体的侵入的功能。通过将膨胀楔装置的壳体与引导部一体化地构建,能够有利地避免膨胀楔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的额外的内部接口,在支撑装置的正常操作期间灰尘和液体可能通过这样的内部接口而被引入。第一凸缘部具有用于使支撑装置固定到底盘的第一接合几何结构,其中,第一接合几何结构优选是能够标准地与不同的多用途车辆或多用途车辆类型的底盘进行接合的标准化接合几何结构。在特别优选的方式中,第二凸缘部的第二接合几何结构同样是用于固定制动缸的标准化接口,第二接合几何结构的特征特别地在于优选设置有彼此相距特定标准间隔的两个接合几何结构。有利地,支撑装置因此能够在已经设置的制动系统中被一体化,其中,先前使用的制动缸能够继续使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缘部与所述引导部一体化地构建。即,第二凸缘部在此情况下优选与引导部一起被构建为一体化铸造部件,其中,能够有利地防止第二凸缘部在引导部上的后续装配且同时能够使用如下的壁或横截面几何结构:在具有小的壁厚的同时能够实现特别良好的力传输。由于第二凸缘部和引导部的一体化结构,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少支撑装置的重量,并且因为安装工仅需要处理一个部件,所以能够显著降低将制动缸安装至支撑装置的装配复杂度。有利地,所述支撑装置具有邻接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引导部且大致沿着保持轴线延伸的保持部,其中,所述第一凸缘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引导部彼此一体化地构建。保持部优选用来相对于底盘对引导部且因此也对优选与引导部一体化地连接的第一凸缘部和优选与引导部一体化地连接的膨胀楔装置进行定位。在此情况下,保持部优选具有沿着保持轴线的延伸长度,其中,保持部沿着保持轴线或平行于保持轴线的延伸长度优选是保持部的最大延伸长度。有利地,在保持部与第一凸缘部之间的过渡区域内设置有保持部的外部几何结构,该外部几何结构在力流方面是最优的,也即是,优选是当第一凸缘部和保持部经受弯曲应力时在其上有利地仅产生小的切口效应的圆形外部几何结构。使用在力流方面最优化的几何结构,能够减小需要的壁厚、能够减少重量,但是还能够传输需要的力和扭矩。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持轴线与所述引导轴线横切,优选正交。在保持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布置保持部,能够限定从制动缸到膨胀楔装置的力传输方向的精密定位。保持部及其保持轴线与引导部及其引导轴线相对彼此的正交定向特别优选地确保了在弯曲载荷情况下的均匀力传输,所述弯曲载荷由相对沉重的制动缸传输至支撑装置或通过例如制动爪的振荡而被传输至膨胀楔装置。有利地,所述第一接合几何结构大致沿着接合轴线延伸,其中,所述保持轴线相对于所述接合轴线枢转一定的角度,且其中,该角度小于90°。还优选的是,接合轴线(接合几何结构沿着接合轴线延伸,或接合几何结构沿着接合轴线能够有利地与多用途车辆的底盘进行接合)被布置为与底盘的轴向方向大致平行(例如,与车轮的旋转方向平行)。术语“大致”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思是,认为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即便具有例如由制造公差造成的较小偏差也是平行的。有利地,支撑装置沿着有利地与轴向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接合轴线而被固定至多用途车辆的底盘,其中,特别优选地提供了对应的固定工件沿着接合轴线的良好的易接近性。进一步优选地,保持轴线相对于接合轴线枢转一定角度,其中,该角度小于90°。特别优选地,所述角度在此情况下是在支撑装置的设置有膨胀楔装置的这一侧测量的。由于保持轴线相对于接合轴线以倾斜方式的布置,能够使支撑装置的上部(即,包括膨胀楔装置、引导部和第二凸缘部的区域)突出到制动鼓的内侧中,以能够使膨胀楔装置与设置在制动鼓内侧的该位置处的制动爪接合。此外,由于保持轴线的倾斜布置,制动缸也布置有距多用途车辆的车轴的足够间距以便在底盘系统振荡的情况下不发生由于振荡以及在制动缸与相邻的底盘几何结构之间发生的接触而造成的损坏。在接合轴线和保持轴线在三维空间中不相交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接合轴线和保持轴线在优选地延展通过引导部的截面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角度确定为接合轴与保持轴之间的角度。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角度的范围是45°至89°,优选60°至85°的范围内,特别优选约70°至85°。对于被构造用于固定特别大量的不同制动缸的支撑装置来说,45°至89°这一相对宽广的选择范围在此情况下是优选的。已经发现,在45°至89°这一范围内,目前市场上可购得的所有制动缸都能够容易地被一体化在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装置的制动系统中,而不需要担心因碰撞相邻的底盘几何结构而造成损坏。已经发现,60°至85°这一特别优选的范围是有利的,这是因为能够以此方式实现支撑装置的特别紧凑结构,其中,一方面确保了固定至第二凸缘部的制动缸与相邻的底盘几何结构的足够间距,另一方面能够选择使保持部的延伸长度相对小且能够以此方式节约重量。已经发现,70°至85°这一特别优选的范围有利于与膨胀楔制动装置一起使用,这是因为在此情况下能够实现支撑装置的上部区域相对于第一接合几何结构或相对于第一凸缘部的最优布置,以便在一方面节约重量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最简化装配的情况下使支撑装置在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装置(2),其包括第一凸缘部(22)、第二凸缘部(24)和引导部(26),其中,所述第一凸缘部(22)具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装置(2)固定至底盘的第一接合几何结构(23),其中,所述第二凸缘部(24)具有用于固定制动缸(6)的第二接合几何结构(25),其中,所述引导部(26)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凸缘部(24)相邻接并且具有用于沿着引导轴线(F)对引导元件(4)进行引导的引导几何结构(27),其中,膨胀楔装置(8)被设置为与所述引导部(26)相邻接,且其中,所述膨胀楔装置(8)具有与所述引导部(26)一体化地构建的壳体(8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20 DE 102014209502.61.一种支撑装置(2),其包括第一凸缘部(22)、第二凸缘部(24)和引导部(26),其中,所述第一凸缘部(22)具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装置(2)固定至底盘的第一接合几何结构(23),其中,所述第二凸缘部(24)具有用于固定制动缸(6)的第二接合几何结构(25),其中,所述引导部(26)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凸缘部(24)相邻接并且具有用于沿着引导轴线(F)对引导元件(4)进行引导的引导几何结构(27),其中,膨胀楔装置(8)被设置为与所述引导部(26)相邻接,且其中,所述膨胀楔装置(8)具有与所述引导部(26)一体化地构建的壳体(8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2),其中,所述第二凸缘部(24)与所述引导部(26)一体化地构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装置(2),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凸缘部(22)和所述引导部(26)相邻接且大致沿着保持轴线(H)延伸的保持部(28),其中,所述第一凸缘部(22)、所述保持部(28)和所述引导部(24)相互一体化地构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2),其中,所述保持轴线(H)与所述引导轴线(F)垂直。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支撑装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拉夫·德鲁斯奥利维尔·马施纳
申请(专利权)人:塞夫霍兰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