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9766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文件中各智能设备和交换机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将智能设备与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进行连接,建立网络拓扑连接关系;步骤2,依据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交互的类型和传输规约,计算交换机各端口数据流量;步骤3,依靠端口数据流量动态计算交换机优化配置方案,形成每台交换机配置参数,并将其设置于对应交换机。此种动态配置方法可提高智能变电站交换机配置效率和准确性,尤其适合智能变电站带电扩建时交换机动态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通讯领域,特别涉及到智能变电站站控层或过程层网络交换机动态配置,是一种依据变电站内设备配置而动态产生的交换机优化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智能变电站内设备对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没有经过优化的网络对于数据传输时效性影响很大,进而引发设备出现运行不稳定现象。因此,需要优化变电站内网络配置,并在交换机上进行流量管理。目前智能变电站内网络优化配置方法通常都是通过不同时段实际测量每个交换机数据流量,并估算流经每个交换机端口的大致流量,最后根据该估算值人工配置每台交换机的系统参数。这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配置方法有以下缺点:(1)数据流量估算困难。在尚未投运智能变电站内,通过实测流量的方法估算网络数据流量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此时无法预知哪些设备是否运行;即使设备已运行,但由于变电站处于未投运状态,其网络传输数据均为“死数”,无法真正得到实际运行时的数据流量。在已投运变电站内,采用实测流量的方法估算网络数据量,往往因为测量点不同,测量值也不一样,无法得到准确流量值;而且,限于变电站运行规程,在已投运变电站内进行数据流量实测的行为是不允许的。(2)实际网络拓扑结构获取困难。电力设计院往往在设计图纸上没有给出实际网络拓扑连线。在尚未投运智能变电站内,往往因为多方施工的原因,经常出现设备与交换机实际连线被改变的现象;在已投运智能变电站内,也经常出现实际连线标牌不清晰的现象。因此,无论变电站是否投运,要获取实际网络拓扑结构非常困难。(3)整个优化流程需要涉及到变电站内每一台交换机,从实际测算交换机网络流量到最后设置交换机系统参数,实现过程非常繁琐。基于以上缺点,传统的交换机配置方法往往很难实现准确配置,需要研究一种更准确、更简单方便并可避开以上缺点的智能变电站交换机配置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其可提高智能变电站交换机配置效率和准确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SCD)文件中各智能设备(IED)和交换机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将智能设备与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进行连接,建立网络拓扑连接关系;步骤2,依据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交互的类型和传输规约,计算交换机各端口数据流量;步骤3,依靠端口数据流量动态计算交换机优化配置方案,形成每台交换机配置参数,并将其设置于对应交换机。上述步骤1中,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按照IEC61850-6或DL/T860.6规范创建。上述步骤1中,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连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任一种:(1)配置工具提供图形界面,直接在不同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间拉线实现连接;(2)将不同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以表格形式展现,采用表格对应方式实现连接。上述各物理端口之间的连线关系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描述:(1)采用IEC61850-6或DL/T860.6规范规定的Private属性描述,并将其记录于SCD文件中;(2)采用私有格式描述,将其记录于另一个专门用于记录拓扑关系的文件。上述步骤2的详细内容是:依据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文件中描述的各智能设备通信交互的数据数量、数据类型和数据传输通信规约,以及已创建的拓扑关系,动态计算出各交换机每一个物理端口的实际数据流量。上述步骤3中,配置参数的形成方法是:依据已计算出的交换机各物理端口数据流量、实际数据流向和交换机优化配置管理方法,动态形成网络优化方案,以及每台交换机的详细配置参数。上述步骤3中,将配置参数设置于对应交换机的方法采用如下任一种:(1)将参数保存为交换机能够识别的配置文件,通过FTP方式提交到交换机;(2)通过交换机提供配置工具或网页方式访问交换机,按照已形成的参数手动修改交换机参数设置。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时,就能动态地提供变电站内多种网络的优化方案,并根据优化方案完成各交换机系统参数配置,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增加了交换机配置的准确率,解决目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配置准确性差、方案滞后、过程复杂等问题,尤其适合智能变电站带电扩建时交换机动态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SCD)文件中各智能设备(IED)和交换机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将IED与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进行连接,建立网络拓扑连接关系;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SCD文件所包含IED和交换机的模型中均应包含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其端口模型需按照IEC61850-6或DL/T860.6规范创建;将IED与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进行连接,实现变电站内网络拓扑关系的建立。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连接可采用两种方式:(1)配置工具提供图形界面,直接在不同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间拉线实现连接;(2)将不同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以表格形式展现,采用表格对应方式实现连接;各物理端口之间的连线关系可采用两种方法描述:(1)采用IEC61850-6或DL/T860.6规范规定的Private属性描述,并将其记录于SCD文件中;(2)采用私有格式描述,将其记录于另一个专门用于记录拓扑关系的文件。步骤2,依据IED之间数据交互的类型和传输规约,计算交换机各端口数据流量;具体来说,依据SCD文件中描述的各IED通信交互的数据数量、数据类型和数据传输通信规约,以及已创建的拓扑关系,动态计算出各交换机每一个物理端口的实际数据流量。步骤3,依靠端口数据流量动态计算交换机优化配置方案,形成每台交换机配置参数,并将其设置于对应交换机;具体内容是:依据已计算出的交换机各物理端口数据流量、实际数据流向和交换机优化配置管理方法(静态组播管理或VLAN管理),动态形成网络优化方案,以及每台交换机的详细配置参数。已形成的各交换机配置参数固化到交换机的方法至少包含以下两种方式:1)将参数保存为交换机能够识别的配置文件,通过FTP方式提交到交换机,从而将系统参数固化到交换机;或者2)通过交换机提供配置工具或网页方式访问交换机,按照已形成的参数手动修改交换机参数设置,从而将系统参数固化到交换机。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SCD)文件中各智能设备(IED)和交换机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将智能设备与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进行连接,建立网络拓扑连接关系;步骤2,依据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交互的类型和传输规约,计算交换机各端口数据流量;步骤3,依靠端口数据流量动态计算交换机优化配置方案,形成每台交换机配置参数,并将其设置于对应交换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SCD)文件中各智能设备(IED)和交换机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将智能设备与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进行连接,建立网络拓扑连接关系;步骤2,依据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交互的类型和传输规约,计算交换机各端口数据流量;步骤3,依靠端口数据流量动态计算交换机优化配置方案,形成每台交换机配置参数,并将其设置于对应交换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按照IEC61850-6或DL/T860.6规范创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连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任一种:(1)配置工具提供图形界面,直接在不同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间拉线实现连接;(2)将不同以太网物理端口模型以表格形式展现,采用表格对应方式实现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物理端口之间的连线关系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小翔杨贵刘明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