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相对孔径(F数不大于1.0)红外光学镜头,具体涉及一种可与制冷型探测器组件冷屏匹配的F数不大于1.0的红外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红外光学镜头的F数决定了红外系统的能量收集能力,从而成为影响系统探测灵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F数同时决定了系统的极限分辨能力,即衍射限。红外探测系统根据探测器类型可以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非制冷型红外光学镜头由于不需要考虑冷屏匹配,F数一般都能设计到1.0,特殊设计甚至能到0.8左右。制冷型红外光学镜头由于需要将出瞳与探测器组件的杜瓦冷屏进行匹配,限制了光学优化参数,F数通常只能做到2.0。在视场比较小的时候,经过特殊设计,F数也能够达到1.5。为了提高红外系统的图像解析度,红外探测器的像元尺寸逐步缩小是一个技术趋势。在像元尺寸减小的情况下,减小系统的F数是确保探测灵敏度、响应速度、图像清晰度等指标不降低或有所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红外技术》2015年第2期(37卷)公开了一种《大相对孔径制冷型红外相机镜头的光学设计》,F数为1.5,该设计光学结构较长,并且残余几何像差较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红外光学镜头的F数可以达到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相对孔径制冷型红外光学镜头,包括第一常温红外透镜(1),第二常温红外透镜(2),红外窗口(3),低温冷屏(4),低温红外透镜(5),探测器光敏面(6),低温杜瓦腔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相对孔径红外光学镜头的来自物方的成像光束依次经过第一常温红外透镜(1),第二常温红外透镜(2),红外窗口(3),低温冷屏(4),低温红外透镜(5),最后成像于探测器光敏面(6);系统的相对孔径数F不大于1;所述的低温红外透镜(5)和低温冷屏(4)均置于低温杜瓦腔体(7)之内,且低温冷屏(4)的开口与大相对孔径红外成像光路的光阑相匹配,实现杂散辐射的良好抑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12 CN 20161040676691.一种大相对孔径制冷型红外光学镜头,包括第一常温红外透镜(1),第二常温红外透镜(2),红外窗口(3),低温冷屏(4),低温红外透镜(5),探测器光敏面(6),低温杜瓦腔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相对孔径红外光学镜头的来自物方的成像光束依次经过第一常温红外透镜(1),第二常温红外透镜(2),红外窗口(3),低温冷屏(4),低温红外透镜(5),最后成像于探测器光敏面(6);系统的相对孔径数F不大于1;所述的低温红外透镜(5)和低温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明,王建宇,舒嵘,袁立银,王晟玮,何道刚,郁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