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739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透镜及部分收容于透镜的发光组件,所述透镜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组件顶端的出光部,发光组件包括芯片及正负引脚,所述出光部呈不规则球冠体设置;出光部经第一平面剖截而形成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一平面经过所述芯片的法线、且与所述正负引脚形成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横截面以所述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所述出光部经第二平面剖截而形成第二横截面,所述第二平面经过所述法线、且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横截面以所述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无需外加挡光工艺,减少光损耗的同时且节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发光二极管的LED显示模组及包括该LED显示模组的LED显示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技术介绍
LED显示屏通常是垂直于水平面安装,形成一个竖直的显示屏幕,因此LED显示屏的最高亮度点是在法线方向,而LED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半功率视角是对称的,LED发光角度是其光线的散射角度。半功率视角又称半功率角度,即为光沿光源中心的法线方向向四周张开,中心光强I到周围的I/2之间的角度。当LED显示屏安装在一定高度或者安装在某些特定的地点时,人们的观看视角为仰视角或者某些水平方向的仰视角,这会导致LED显示屏的可视范围缩小,同时大量的发光损耗或成为危害环境的光污染。为了满足人们仰视观看的要求,在直插LED安装的过程中,使得LED向某方向偏一定的角度,以改变LED的视角,这种做法需要重新定制LED显示屏的模具,制造成本高,并且通用性差。直插LED已有上下非对称的结构,可以使出光角度向下倾斜,但是仍然不适用于某些在水平方向有仰望需求的场景,需要外加挡光结构,造成光的损耗且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某些在水平方向有仰望需求的场景,需要外加挡光工艺,造成光的损耗且不利于节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光损耗且节能的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透镜及部分收容于所述透镜的发光组件,所述透镜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组件顶端的出光部,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芯片及正负引脚,所述出光部呈不规则球冠体设置;所述出光部经第一平面剖截而形成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一平面经过所述芯片的法线、且与所述正负引脚形成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横截面以所述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所述出光部经第二平面剖截而形成第二横截面,所述第二平面经过所述法线、且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横截面以所述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透镜的出光部呈不规则球冠体设置,且透镜的出光部形成的第一横截面以芯片的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则可以保证透镜的出光部沿其纵向上的两侧的半功率视角不同,在使用时使半功率视角较大的一侧朝向地面,以增加人们的可视范围,满足人们仰视观看的要求,透镜的出光部还形成有与第一横截面相垂直的第二横截面,且第二横截面以芯片的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则当半功率视角较大的一侧朝向地面时,透镜的出光部的左右两侧的半功率视角不等,从而可以适应在水平方向上有仰望需求的场景,无需外加挡光工艺,减少光损耗的同时且节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截面两侧的第一弧形体及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一弧形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体积或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体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体与第二弧形体的体积比为1:(1.05~1.2)或所述第二弧形体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体积比为1:(1.05~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体在所述第二横截面上形成的第一弧线与所述第二弧形体在所述第二横截面上形成的第二弧线具有第一交点,所述第一交点位于所述法线偏向所述第一弧形体与所述第二弧形体中具有相对较小体积所形成的弧线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顶面的中心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连接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法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体或所述第二弧形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横截面两侧的第三弧形体和第四弧形体,所述第三弧形体与所述第四弧形体的体积比为1:(1.1~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弧形体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上形成的第三弧线与所述第四弧形体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上形成的第四弧线具有第二交点,所述第二交点位于所述法线偏向所述第三弧线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顶面的中心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连接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二连线与所述法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0~5°。一种LED显示模组,包括安装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为上述的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LED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透镜的出光部呈不规则球冠体设置,且透镜的出光部形成的第一横截面以芯片的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则可以保证透镜的出光部沿其纵向上的两侧的半功率视角不同,在使用时使半功率视角较大的一侧朝向地面,以增加人们的可视范围,满足人们仰视观看的要求,透镜的出光部还形成有与第一横截面相垂直的第二横截面,且第二横截面以芯片的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则当半功率视角较大的一侧朝向地面时,透镜的出光部的左右两侧的半功率视角不等,从而可以适应在水平方向上有仰望需求的场景,无需外加挡光工艺,减少光损耗的同时且节能。一种LED显示屏,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的LED显示模组,所述LED显示模组为上述的LED显示模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LED显示屏,包括上述的LED显示模组,LED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透镜的出光部呈不规则球冠体设置,且透镜的出光部形成的第一横截面以芯片的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则可以保证透镜的出光部沿其纵向上的两侧的半功率视角不同,在使用时使半功率视角较大的一侧朝向地面,以增加人们的可视范围,满足人们仰视观看的要求,透镜的出光部还形成有与第一横截面相垂直的第二横截面,且第二横截面以芯片的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则当半功率视角较大的一侧朝向地面时,透镜的出光部的左右两侧的半功率视角不等,从而可以适应在水平方向上有仰望需求的场景,无需外加挡光工艺,减少光损耗的同时且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发光二极管沿第一平面剖开的剖面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沿第二平面剖开的剖面图;图4为图3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的俯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沿第二平面剖开的剖面图;图7为图6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的俯视图;图8为图6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及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组件10及透镜20,发光组件10包括支架11及设于支架11上的芯片12,支架11具有平行设置的正引脚111与负引脚112,芯片12具有垂直于其顶面中心的法线13。发光组件10部分收容于透镜20,透镜20包括位于发光组件10顶端的出光部21及连接于出光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透镜及部分收容于所述透镜的发光组件,所述透镜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组件顶端的出光部,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芯片及正负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呈不规则球冠体设置;所述出光部经第一平面剖截而形成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一平面经过所述芯片的法线、且与所述正负引脚形成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横截面以所述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所述出光部经第二平面剖截而形成第二横截面,所述第二平面经过所述法线、且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横截面以所述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透镜及部分收容于所述透镜的发光组件,所述透镜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组件顶端的出光部,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芯片及正负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呈不规则球冠体设置;所述出光部经第一平面剖截而形成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一平面经过所述芯片的法线、且与所述正负引脚形成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横截面以所述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所述出光部经第二平面剖截而形成第二横截面,所述第二平面经过所述法线、且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横截面以所述法线为基准呈非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截面两侧的第一弧形体及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一弧形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体积;或者,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体与第二弧形体的体积比为1:(1.05~1.2);或者,所述第二弧形体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体积比为1:(1.05~1.2)。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体在所述第二横截面上形成的第一弧线与所述第二弧形体在所述第二横截面上形成的第二弧线具有第一交点,所述第一交点位于所述法线偏向所述第一弧形体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漫铁屠孟龙余应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