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367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所述电热带为扁平状,且所述电热带由内向外以此包括芯线层、芯线绝缘层、主绝缘层、发热丝层、外保护层一、外保护层二、屏蔽层一、屏蔽层二以及加强保护外层,所述主绝缘层上一体挤出若干倾斜的发热丝下位槽,并在所述外保护层一上一体挤出若干与每个所述发热丝下位槽对应的发热丝上位槽,在所述外保护层一上设置若干支撑条;该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新的绕丝结构和方法能够增强发热丝在主绝缘上的绕丝稳定性,不会挤成一团,也不会发生一段温度高、一段温度低的现象,红功率稳定,使用寿命长,抗冲击强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带,尤其涉及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恒功率并联电热带由于其多个发热节在整个长度并联联接,故简称为并联式电热带,它是由电源母线和母线绝缘、主绝缘、发热丝、外护套、金属屏蔽网、加强护套构成。恒功率并联电热带由于其多个发热节在整个长度并联联接。电源母线为二根或三根平行绝缘铜导线,并在其表面上缠绕电热丝,并将该电热丝每隔一定距离(“即发热节长”)与母线连接,形成连续并联电阻,母线通电后,各并联电阻发热,因而形成一条连续的加热带,其发热核心为电热丝。并联型恒功率伴热电缆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码头、消防等行业的管线,并能快速起动,不允许交叉重叠使用,需要温控系统配套使用,最高耐温可达215℃,最小使用长度不能低于一个发热节长度,最大使用长度约在180米左右。但是现有的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是直接将发热丝缠绕在主绝缘层上的,这样在整体缠绕后或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存在缠绕的发热丝一部分由于撞击或者冲击等因素挤成一团,形成一段温度高、一段温度低的现象,影响恒功率效果,此外,现有的并联式电热带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其屏蔽效果、抗冲击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都较差。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保护点】
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带为扁平状,且所述电热带由内向外以此包括芯线层、芯线绝缘层、主绝缘层、发热丝层、外保护层一、外保护层二、屏蔽层一、屏蔽层二以及加强保护外层,所述主绝缘层上一体挤出若干倾斜的发热丝下位槽,并在所述外保护层一上一体挤出若干与每个所述发热丝下位槽对应的发热丝上位槽,在所述外保护层一上设置若干支撑条。

【技术特征摘要】
1.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带为扁平状,且所述电热带由内向外以此包括芯线层、芯线绝缘层、主绝缘层、发热丝层、外保护层一、外保护层二、屏蔽层一、屏蔽层二以及加强保护外层,所述主绝缘层上一体挤出若干倾斜的发热丝下位槽,并在所述外保护层一上一体挤出若干与每个所述发热丝下位槽对应的发热丝上位槽,在所述外保护层一上设置若干支撑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条均为圆柱形,并且每个所述支撑条的高度为所述中间方形体结构厚度的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二的厚度为所述屏蔽层一厚度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绝缘层、外保护层一以及外保护层二均采用耐热氟塑料热塑弹性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一与所述屏蔽层二均为镀锡铜丝编制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保护外层为含氟聚合物绝缘防腐外套。7.恒功率并联式电热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绞芯线层:采用镀锡软铜线三股,绞成麻花状;2)挤芯线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龙戴文富徐帅徐鹏戴诗颖姜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鹏申高温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