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8205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它包括固定在杆塔底部的至少一个水平接地导体,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火花刺导体,所述火花刺导体固定在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中部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通过在接近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的中前部设置火花刺导体,过流时会将注流点的电流分流很大一部分到火花刺导体上,使得火花刺导体的火花效应的等效半径变大,土壤更容易发生击穿,火花效应十分显著。同时对水平接地导体的电流分布影响很大,进而使得冲击接地电阻的阻值下降很多,降阻效果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防雷接地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的接地装置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电气设备与运行人员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措施。具有良好冲击特性的接地体可为输电线路提供有效的防护,从而避免因为雷击引发停电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供电可靠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提高,在所有电力系统故障中,由雷击引起的事故比例呈增加趋势。当雷电击中线路时,如果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较高,会在线路绝缘子串两端形成较高的危险电压,这不仅给电网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而且会破坏电气设备,甚至造成更严重的事故。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早期的电力系统接地设计忽略了接地体的冲击特性而只注重其工频特性。长期以来,杆塔接地体的设计依据规程《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规程中接地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将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系数的乘积视为冲击接地电阻,以此描述雷电流作用下接地装置的冲击特性。但是,在雷电流作用下,反映杆塔接地体冲击性能的准确讲应该是冲击接地电阻,而非工频接地电阻。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改善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特性,对接地体结构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接地装置在冲击电流的作用下,会在其周围产生瞬变电磁场,靠近接地体的土壤的电场强度如果超过土壤的临界击穿场强,则会在靠近接地导体的区域的土壤中产生火花放电,土壤被击穿。火花放电的形成使得靠近接地体的电压降大大减小,接地体的尺寸好像增加了一下,从而降低了冲击接地阻抗,这就是火花效应。现有技术中,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方法主要有扩大接地网和采用环形集中接地方式等等。就单根水平接地体而言,增加埋设接地导体数量或长度可有效降低工频接地电阻,但当导体长度增长到一定值后(这一长度为接地体冲击有效长度),随着接地体长度的增加,其工频接地电阻仍持续降低,而冲击接地电阻则维持为一恒定值而不再继续降低,冲击接地电阻还会随附加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增加而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附加垂直接地体增多,冲击接地电阻减小;但垂直接地体过多,接地体之间的屏蔽效应明显,会阻碍冲击接地电阻的减小。为此,专利技术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系统和方法对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它包括固定在杆塔底部的至少一个水平接地导体,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火花刺导体,所述火花刺导体固定在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中部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火花刺导体的中部固定在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上,所述火花刺导体为对称型火花刺。进一步地,所述对称型火花刺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长度的10%~15%。进一步地,所述火花刺导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上,所述火花刺导体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长度的30%~35%。进一步地,所述火花刺导体的长度为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长度的10%~15%。进一步地,所述火花刺导体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在接近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的中前部设置火花刺导体,过流时会将注流点的电流分流很大一部分到火花刺导体上,使得火花刺导体的火花效应的等效半径变大,土壤更容易发生击穿,火花效应十分显著。同时对水平接地导体的电流分布影响很大,进而使得冲击接地电阻的阻值下降很多,降阻效果很显著。而随着火花刺导体的固定位置距离注流点的距离的增大,火花刺导体上的分流逐渐变小,使得火花效应也越来越不明显,对端部接地体电流分布的影响也变小,使得降阻效果变差,因此火花刺导体不宜固定在水平接地导体的中尾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平接地导体的靠近注流点处设置火花刺导体,降低了地网冲击接地电阻,降阻效果显著。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方法,包括步骤:将水平接地导体的一端固定在杆塔底部接地网上,使水平接地导体呈射线状向外延伸;在水平接地导体的中部与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安装火花刺导体;将火花刺导体的长度定为水平接地导体的长度的10%~15%。进一步地,当火花刺导体为固定在水平接地导体一侧的单边型火花刺时,使火花刺导体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长度的30%~35%。进一步地,当火花刺导体为对称固定在水平接地导体两侧的对称型火花刺时,使火花刺导体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长度的10%~15%。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侧设置火花刺导体的示意图。图3为对称设置火花刺导体的示意图。图4为模拟实验不设火花刺导体的杆塔地网结构图。图5为模拟实验设置火花刺导体的杆塔地网结构图。图6为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它包括固定在杆塔1底部的至少一个水平接地导体2,水平接地导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火花刺导体3,火花刺导体3固定在水平接地导体2的中部与水平接地导体2的冲击电流注入点4之间。具体地,通过在接近水平接地导体3的冲击电流注入点4的中前部设置火花刺导体3,过流时会将注流点的电流分流很大一部分到火花刺导体3上,使得火花刺导体3的火花效应的等效半径变大,土壤更容易发生击穿,火花效应十分显著。同时对水平接地导体2的电流分布影响很大,进而使得冲击接地电阻的阻值下降很多,降阻效果很显著。而随着火花刺导体3的固定位置距离注流点的距离的增大,火花刺导体3上的分流逐渐变小,使得火花效应也越来越不明显,对端部接地体电流分布的影响也变小,使得降阻效果变差,因此火花刺导体3不宜固定在水平接地导体2的中尾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平接地导体2的靠近注流点处设置火花刺导体3,降低了地网冲击接地电阻,降阻效果显著。降低冲击接地电阻的主要部分是火花刺导体3,通过“端部效应”降低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合理设置火花刺导体3的距离、位置和个数能发挥“火花效应”以进一步降低冲击接地电阻。作为其中一种改进,火花刺导体3的中部固定在水平接地导体2上,火花刺导体3为对称型火花刺。本实施例中,对称型火花刺与水平接地导体2的冲击电流注入点4之间的距离为水平接地导体2的长度的10%~15%。双边对称设置的火花刺导体3的降阻效果随着固定位置与注流点的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是放电过程中,接地体火花效应的分散性以及电流分布的分散性导致了各段导体上的电位分布不均匀,引起很强的局部火花效应,因此,需要适当控制对称型火花刺与注流点之间的间距。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火花刺导体3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接地导体2上,此时火花刺导体3为单边型火花刺,本实施例中,火花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包括固定在杆塔底部的至少一个水平接地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火花刺导体,所述火花刺导体固定在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中部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包括固定在杆塔底部的至少一个水平接地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火花刺导体,所述火花刺导体固定在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中部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刺导体的中部固定在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上,所述火花刺导体为对称型火花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型火花刺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长度的10%~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刺导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水平接地导体上,所述火花刺导体与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冲击电流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水平接地导体的长度的30%~35%。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低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刺导体的长度为所述水平接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培峰马征红袁勋张雷周玲陈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武汉黉门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