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安全专利>正文

一种隔声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710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声复合板,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防振层,所述防振层内侧的所述外壳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所述防振层为高分子阻尼板;防振层能有效抑制外壳的自振,从而避免因自振所形成的二次噪声污染,隔声效果好;而且所述外壳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能有效的吸附了因空腔内声波而产生的混响,对整体隔声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声板。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所用的的隔声板都是用双面1.0mm-2.0mm冷轧钢板或镀锌板材中间夹上25-50mm的玻璃纤维棉或者岩棉组成,其隔声量一般只有15-25dB之间,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恶劣的噪声环境,噪声声压级变强后,当声波辐射到隔声板表面后,会引起隔声板两侧的铁板产生振动,因噪声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就产生了二次噪声污染,降低了隔声性能。传统的隔声板的做法,总厚度在50mm时,其隔声量仅能达到了30dB。并且还不能应用在高噪声环境下的设备间,因为现有技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控制隔声板因噪声辐射而引起的自身振动,所形成的二次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隔声板外壳的自振,避免因自振所形成的二次噪声污染,隔声效果好的隔声复合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声复合板,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防振层,所述防振层内侧的所述外壳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所述防振层为高分子阻尼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振层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防振涂层,所述防振涂层为高分子阻尼涂层,所述防振涂层和所述防振层紧密贴合在一起。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混响填充物为岩棉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岩棉板的厚度为25mm-50mm,所述岩棉板的容重为150千克每立方米以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为冷轧板壳,所述冷轧板壳采用1.0mm-2.0mm冷轧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分子阻尼板的厚度为2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间隙调节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间隙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包括调节头,所述外壳和所述承重板相邻的侧表面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套有调节头,所述调节头和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所述调节头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内挡环和位于所述外壳外的外挡环,所述内挡环和所述外挡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内径,所述间隙调节装置还包括调整调节头和所述承重板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包括距离调节螺栓,所述调节头固定安装在所述距离调节螺栓上,所述承重板上设有调节螺孔,所述距离调节螺栓旋合在所述调节螺孔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头上设有调节头螺纹孔,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调节头螺纹孔配合的左右调节螺栓,所述左右调节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板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隔声复合板,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防振层,所述防振层内侧的所述外壳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所述防振层为高分子阻尼板;防振层能有效抑制外壳的自振,从而避免因自振所形成的二次噪声污染,隔声效果好;而且所述外壳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能有效的吸附了因空腔内声波而产生的混响,对整体隔声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隔声复合板,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为冷轧板壳,所述外壳1的内壁设有防振层2,所述防振层2内侧的所述外壳1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3,所述防振层2为高分子阻尼板。将高分子阻尼板紧密与冷轧板粘贴在一起,起到了抑制作为外壳的冷轧板的自振问题,从而达到了隔声的目的。所述防振层2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防振涂层4,所述防振涂层4为高分子阻尼涂层,所述防振涂层4和所述防振层2紧密贴合在一起。所述防混响填充物3为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厚度为25mm-50mm,所述岩棉板的容重为150千克每立方米以上。在复合隔声板的内腔填了150千克每立方米以上的岩棉板,有效的吸附了因空腔内声波而产生的混响。对复合隔声板的整体隔声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述外壳1为冷轧板壳,所述冷轧板壳采用1.0mm-2.0mm冷轧板。所述高分子阻尼板的厚度为2mm。高分子阻尼材料,是具有吸声、隔热、防振等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的总称。多用在使用温度、使用频率下有较大内耗峰的材料如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丁基橡胶及丁腈橡胶等。当声波辐射到隔声板表面后,会引起外壳的自振,从而避免因自振所形成的二次噪声污染,而本隔声复合板就是针对这种问题设计的,外壳采用1.0-2.0mm冷轧板,在冷轧板的内面均匀喷涂一层高分子阻尼涂层,高分子阻尼涂层再与高分子阻尼板紧密贴合在一起,在外壳的内腔里填充容重为150千克每立方米以上的岩棉板,这样改进之后,可以将同厚度的隔声板的隔声量提高20-30个分贝。通过实验检测,本隔声复合板总厚度在25mm时,其隔声量达到了51dB,相当于250mm钢混墙体的隔声效果。还包括承重板5,所述承重板5和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间隙调节装置。使用时,将承重板安装到合页上,通过间隙调节装置便可以调节承重板和门框之间的距离。所述间隙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包括调节头6,所述外壳1和所述承重板5相邻的侧表面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套有调节头6,所述调节头6和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所述调节头6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外壳1内的内挡环7和位于所述外壳1外的外挡环8,所述内挡环7和所述外挡环8的外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内径,所述间隙调节装置还包括调整调节头6和所述承重板5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装置。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包括距离调节螺栓9,所述调节头6固定安装在所述距离调节螺栓9上,所述承重板5上设有调节螺孔,所述距离调节螺栓9旋合在所述调节螺孔内。通过转动距离调节螺栓9,距离调节螺栓带动调节头运动,在内挡环和外挡环的限位作用下,对外壳相对于承重板的距离就进行调节,当承重板安装在合页上时,便可以调节作为门扇的隔声复合板和门框之间的间隙。作为所述距离调节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调节头6上设有调节头螺纹孔,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调节头螺纹孔配合的左右调节螺栓,所述左右调节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板5上。通过转动调节头,由于调节头螺纹孔配合有左右调节螺栓,转动调节头时,调节头会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对外壳相对于承重板的距离就进行调节,当承重板安装在合页上时,就可以调节作为门扇的隔声复合板和门框之间的间隙。防振层2能有效抑制外壳的自振,从而避免因自振所形成的二次噪声污染,隔声效果好;而且所述外壳1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能有效的吸附了因空腔内声波而产生的混响,对整体隔声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防振层,所述防振层内侧的所述外壳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所述防振层为高分子阻尼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防振层,所述防振层内侧的所述外壳的内腔填充有防混响填充物,所述防振层为高分子阻尼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层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防振涂层,所述防振涂层为高分子阻尼涂层,所述防振涂层和所述防振层紧密贴合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混响填充物为岩棉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板的厚度为25mm-50mm,所述岩棉板的容重为150千克每立方米以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冷轧板壳,所述冷轧板壳采用1.0mm-2.0mm冷轧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阻尼板的厚度为2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安全
申请(专利权)人:汪安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