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介孔生物玻璃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65487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骨修复生物活性的介孔生物玻璃(MBG)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模板作用,通过溶胶-凝胶过程控制溶胶的粘度,用喷制的方法制备出新型的介孔生物玻璃纤维。该纤维材料既具有可控的微观组成,其主要成分为SiO↓[2]-CaO-P↓[2]O↓[5],可添加TiO↓[2]、MgO等;其介观结构有序可控,孔径在1-30nm均一可调,比表面为100-1000m↑[2]/g,孔体积为0.3-1.5cm↑[3]/g,纤维的宏观形貌可控,同时具有优异的成骨活性和细胞活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自降解性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介孔生物玻璃纤维材料可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填充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Mesoporous biological glass fiber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 a mesoporous biological glass (MBG) fiber material with bone repairing bioactivity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uses the template action of the surfactant, controls the viscosity of the sol through the sol-gel process, and produces a new type of mesoporous biological glass fiber by spray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fiber material has controllable, its main composition is SiO: 2 CaO P: 2 O: 5, TiO: add 2 and MgO; the orderly and controllable mesoscopic structure, adjustable pore size in 1 - 30nm 100 - uniform surface 1000m = 2 / g, 0.3 - hole volume 1.5cm = 3 / g, macro morphology controllable fiber, also has the activity of bone cell activity and excellent,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self. Therefore, the novel mesoporous glass fiber material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as filling material for bone defect restoration and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材料
,具体涉及一类化学组成、宏观尺寸和介观结构可控的介孔生物玻璃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骨缺损是创伤外科、骨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等临床常见疾患。现代医学中,人工骨材料相交于其他的骨替代材料,有许多优势完全排除免疫排斥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可能,同时便于标准化批量生产,对质量较易控制,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在具有骨缺损修复功能的无机生物材料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有两大类——羟基磷灰石(HA)和生物玻璃(BG)。而BG是由Hench在70年代初首先报道的,它具有生物活性,即能与体内生命组织成键联结的特点,而且有着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自降解性能。目前BG已经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认证,可以用作多种临床手术后的骨修复材料。近年来,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的研究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将具有成骨或成软骨潜能的细胞诱导分化和增殖,并种植到可生物降解的支架材料上,形成人工骨并用其修复骨缺损。这种支架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几何结构对于一个材料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纤维材料内部三维相通的结构可为成骨细胞向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孔生物玻璃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利用结构导向剂自组装并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获得;其组成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其中其它氧化物为CaO、P↓[2]O↓[5]、TiO↓[2]或MgO中的一种或几种,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的摩尔比为(70-99)∶(1-30);该材料具有可控的介观结构,孔径为1-30nm,分布均一可调,比表面积为100-1000m↑[2]/g,孔体积为0.3-1.5cm↑[3]/g;纤维长度为100-1000μm,直径为1-10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承忠易静黄晓辉严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